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铁路系统运行组成关键内容,信号设备拥有良好运行效果,对于铁路安全运营,预防事故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长期应用中信号设备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故障问题。本文以此为研究切入点,对其展开全方位详细研究,只有强化故障诊断工作,在作业遇到时才能保证于最短时间内选择合适解决方案,做到及时处理,进而保证铁路运行安全。
关键词:铁路;信号设备;故障诊断
前言:利用信号设备对列车运营调度,并梳理铁路当前交通状况,确保铁路安全运行,进而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在我国经济逐渐发展的今天,对于包括铁路在内各种运输系统都有较大需求,这对信号设备提出更高标准。但是信号设备长期在户外作业,极易受到环境或人为因素影响,在作业中极易出现故障。仍采用传统诊断,不仅无法提升工作效率,对于故障也难以做到有效评估,急需新兴技术处理故障诊断问题。
1铁路信号设备应用现状
我国铁路行业在建设之初,就充分借鉴发达国家铁路运行情况,设置相应信号设备引导铁路健康运营。在多年发展中,我国在实践中总结,现在已经可以借助信号设备以特定体颜色,以及相应信号形状等信息,准确反映当前行车状态,高效处理指令信息,协助行车人员全面掌控列车运行情况,达到安全形成目的。从宏观角度分析,铁路信号就是为提升铁路行车质量所用技术,以及投入运营设备总称,而从微观层面分析,铁路信号即为表示行车基本条件一类指示用符号信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铁路事业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快速发展,让信号设备以复杂化趋势不断发展,推动性能进一步增强[1]。而信号设备多在户外作业,多种因素影响下,极易造成运行故障,对于信号设备健康运行造成严重影响。而在我国当前铁路信息调度作业中,枢纽调度的铁路运行监督设备对于铁路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出现信号设备故障,将会对铁路运行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2铁路信号设备故障类型划分
从故障发生角度划分,一种是由现场工作人员带来设备故障,例如工作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操作时,没有以相关规定严格规范作业,造成信号设备出现人为性故障。另一种则为信号设备因质量问题造成运行故障,维修不到位也会造成在后续应用中出现故障;从故障性质划分,一种是来自机械设备的故障问题,多是因为在日常检修维护方面工作不到位,或者设备使用时间过长,部分零件出现老化问题,让设备运行效果不佳,造成故障[2]。例如典型设备故障,螺丝松动造成继电器的开关失灵。另一种则是常规电气故障。虽然电子元件具有较为强大功能,但是其自身构成复杂,极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缩短实际应用寿命。电子元件缺少定期更换,让电子元件超负荷使用,极易造成电气故障,甚至引发线路断路、着火等情况,如图1所示;从故障范围划分,同样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于室内发生故障,多为电路故障,或显示器无法显示内容,电源因故障无法提供系统运行动力。另一种则为室外故障,例如道岔转辙设备发生故障,如图2所示。常见故障则有信号机无法正常运行。
3铁路信号设备故障诊断应用类型
3.1传统诊断
借助传统诊断对铁路的信号设备诊断故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强从业经验,对于各类故障问题均有涉及,主要依靠采用人工方式,全面排查设备故障问题,做好处理工作。将待诊断设备与正常设备运行情况相互比较,对设备运行情况观察等,传统诊断常见方法,并在诊断结束后配合技术处理,达到恢复信号设备正常运行目的。使用计算机技术对信号设备连锁排除故障,是传统诊断的较大突破,对于诊断故障具有较强效果,做好及时发现问题,高效处理故障,降低信号设备故障持续时间[3]。同时,传统诊断可以针对设备故障具体发生位置做好精准定位,并对故障产生层次与深度准确分析,有效提升故障解决效率。但是传统诊断需要丰富经验这一硬性条件,所以在未来使用中仍需要对其他方法开展研究,降低传统诊断应用门槛。
3.2信号处理与模型解析
构建完整数学函数,对设备信号展开相应分析,从而高效提出信号特征值,做到高效诊断故障,精准处理问题。信号处理不仅在多种问题中具有较强适应性,也不需要构建太多负责障模型,所以应用与操作相对简单,有效提升诊断效率。但是信号处理方法会被噪声所干扰,严重依赖信号前期检测与后续处理工作,无法做好覆盖全部故障,使用存在局限性,在未来应用中,仍需要对信号处理方法进一步改进,进而提升信号检测强度与准确度;而模型解析与信号处理类似,都是构建相应数学模型,但是模型解析却涉及到数理统计等复杂数学内容,以信号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建设精确模型,保证其具有实用性,可以有效反映设备当前故障问题。在信号设备出现故障时,模型输入与输出会发生相应改变,通过观察数学模型输出即可对设备变化情况准确分析,并对其具体故障类型明确,高效掌握故障位置,选择合适处理方式。在解决设备故障的同时,精准预测故障未来发展趋势,为技术人员提供预防手段与处理时间。虽然模型解析仍需要较强专业能力,但是相较于传统诊断,专业能力集中于技术操作与模型构建,所以适用性较强。
3.3人工智能诊断
以事物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衍生的模糊逻辑法,对于铁路的信号设备具有较强故障诊断应用范围。其基本特征为对设备结构分解,并使用知识表达与陈述,借助编码处理结构之间关联性,达到追踪故障并处理目的,对于故障诊断具有较强效果。特备是对于道岔继电器检验闭合情况,或诊断信号灯是否具有良好点亮情况应用效果明显。借助事例与规则的双重推理,高效定位设备故障,保证诊断结果具有实际参考价值。使用模糊逻辑诊断故障行时,要确保逻辑具有严谨性。实际应用时,会对设备故障征兆确定,以及建立故障模糊結构时遇到阻碍,模糊逻辑知识库是否具有当前故障相似内容决定其诊断质量,误诊问题时常出现。所以,多会将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搭配使用;借助模拟人脑对于信息处理能力与忒单构成的人工神经网络,已经在包括铁路的信号设备故障检测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应用效果。其最大优点是进行故障识别时,利用分类器与动态预测数学模型相互融合,做好针对故障全面评估[4]。而其知识库组建目前是科学界发展局限,是未来人工神经网络发展主要研究方向。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做好快速推理设备结构逻辑,有效提升系统应用范围,提高容错能力。而且在当前技术应用逐渐扩大的当下,神经元独立处理信息能力被进一步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故障诊断质量与效率,但是在成本投入方面具有较高要求。 4铁路信号设备施工
为保证铁路信号在正式投入使用仍可以保持良好状态,就要重点关注其施工质量。
4.1信号机
对于信号机中的矮型信号机施工,要从信号机构现有数量出发,合理预制混凝土尺寸,并将基坑科学开挖,将预制混凝土放入基坑中。借助水平仪检测顶面是否保持水平,做好回填与夯实工作,利用螺栓对信号机紧固到预制混凝土顶面;而高柱型要比矮型略微复杂。重点关注机柱立起,要保证立起可以保持持久稳定、不发生晃动,不会产生倾斜问题。开挖圆柱基坑,保证其规格为直径0.5米,其深度要以机柱高度进行调整。并在基坑洞口位置开挖斜坡,方便在机柱拖吊时,充当引导槽作用。机柱立起可以借助汽车式起重机来完成,施工现场缺少良好路况条件,也可以通过抱杆方式完成机柱立起。因为该行为存在危险性,所以要重点关注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机柱在进入基坑,要额外注意洞口砂石是否会被操作影响,滑入洞中,造成洞深降低,无法保证机柱稳固。在机柱彻底进入基坑,则要通过铅锤保证机柱和地面保持垂直状态,并将基坑回填与夯实。
4.2电缆
以施工图为标准,于现场施工严格确定电缆实际走向,并对电缆沟科学开挖。在对电缆走向核定时,以图纸为主,并对地下设施充分考虑,分析土壤状况。要在施工时避开管道、线缆等。可以借助挖掘机完成开挖。如果地下情况较为复杂,则要利用人工开挖,注意地下隐蔽设施。开挖结束后,要让沟底保持平整,而沟壁则要保持垂直。对于电缆沟和铁路线路交界位置,需要考虑到线路损坏问题,所以要在施工阶段做好特殊处理。通常情况下,会将线路下方采用钻洞方式,对电缆沟连通,在洞中增设负责保护线路的防护套管。同时,也要让开道岔,从而做到降低施工所需成本。回填要将电缆沟一并填平,在特定位置将电缆埋设树立相关标志。并在竣工结束后,将电缆位置标注于竣工图上,避免出现电缆损毁问题。
4.3绝缘设备
用于电气隔离的绝缘设备,分为机械与电气两类。前者多出现在站内的轨道电路。在实际施工时,要绝缘轨端片插进轨缝中,在将事先拆卸的接头夹板放回原位,增加槽形绝缘,将钢轨和接头夹板彻底隔离。负责固定螺栓还要增加垫圈,视情况增设绝缘垫圈,从而避免螺栓与轨缝导通情况发生;后者主要针对无缝钢轨,借助电磁谐振工作原理,负责无绝缘轨道电路相关绝缘设备。在施工时,要将防护盒埋入调谐区相应位置预先挖坑中,从而提高稳固性,并对地面充分夯实,保持防护盒与地面呈垂直状态。防护盒设置在调谐区两侧,则增加调谐匹配单元,在中部则要设置空心线圈。
结论:在铁路系统中,加強对信号设备故障的诊断工作,对于铁路系统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预防交通事故,保证铁路健康运行。本文提到诊断方法虽然可以作为初步技术指导使用,但在实际应用仍需要在充分分析故障类型后,选择合适方法针对,为后续故障处理奠定良好基础。要理解不同方法存在差异,避免对本文内容全部照搬套用,造成其他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张省伟,刘瑶.铁路机车车辆运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研究[J].粘接,2020,43;319(09):183-185+190.
[2]彭文祥.中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20,284(04):354-354.
[3]刘磊.铁路信号非线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铁道通信信号,2020,056(003):30-34.
[4]蔡文伟、黄键、李伟光,等.基于声音信号的微型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20,48(23):6.
关键词:铁路;信号设备;故障诊断
前言:利用信号设备对列车运营调度,并梳理铁路当前交通状况,确保铁路安全运行,进而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在我国经济逐渐发展的今天,对于包括铁路在内各种运输系统都有较大需求,这对信号设备提出更高标准。但是信号设备长期在户外作业,极易受到环境或人为因素影响,在作业中极易出现故障。仍采用传统诊断,不仅无法提升工作效率,对于故障也难以做到有效评估,急需新兴技术处理故障诊断问题。
1铁路信号设备应用现状
我国铁路行业在建设之初,就充分借鉴发达国家铁路运行情况,设置相应信号设备引导铁路健康运营。在多年发展中,我国在实践中总结,现在已经可以借助信号设备以特定体颜色,以及相应信号形状等信息,准确反映当前行车状态,高效处理指令信息,协助行车人员全面掌控列车运行情况,达到安全形成目的。从宏观角度分析,铁路信号就是为提升铁路行车质量所用技术,以及投入运营设备总称,而从微观层面分析,铁路信号即为表示行车基本条件一类指示用符号信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铁路事业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快速发展,让信号设备以复杂化趋势不断发展,推动性能进一步增强[1]。而信号设备多在户外作业,多种因素影响下,极易造成运行故障,对于信号设备健康运行造成严重影响。而在我国当前铁路信息调度作业中,枢纽调度的铁路运行监督设备对于铁路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出现信号设备故障,将会对铁路运行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2铁路信号设备故障类型划分
从故障发生角度划分,一种是由现场工作人员带来设备故障,例如工作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操作时,没有以相关规定严格规范作业,造成信号设备出现人为性故障。另一种则为信号设备因质量问题造成运行故障,维修不到位也会造成在后续应用中出现故障;从故障性质划分,一种是来自机械设备的故障问题,多是因为在日常检修维护方面工作不到位,或者设备使用时间过长,部分零件出现老化问题,让设备运行效果不佳,造成故障[2]。例如典型设备故障,螺丝松动造成继电器的开关失灵。另一种则是常规电气故障。虽然电子元件具有较为强大功能,但是其自身构成复杂,极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缩短实际应用寿命。电子元件缺少定期更换,让电子元件超负荷使用,极易造成电气故障,甚至引发线路断路、着火等情况,如图1所示;从故障范围划分,同样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于室内发生故障,多为电路故障,或显示器无法显示内容,电源因故障无法提供系统运行动力。另一种则为室外故障,例如道岔转辙设备发生故障,如图2所示。常见故障则有信号机无法正常运行。
3铁路信号设备故障诊断应用类型
3.1传统诊断
借助传统诊断对铁路的信号设备诊断故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强从业经验,对于各类故障问题均有涉及,主要依靠采用人工方式,全面排查设备故障问题,做好处理工作。将待诊断设备与正常设备运行情况相互比较,对设备运行情况观察等,传统诊断常见方法,并在诊断结束后配合技术处理,达到恢复信号设备正常运行目的。使用计算机技术对信号设备连锁排除故障,是传统诊断的较大突破,对于诊断故障具有较强效果,做好及时发现问题,高效处理故障,降低信号设备故障持续时间[3]。同时,传统诊断可以针对设备故障具体发生位置做好精准定位,并对故障产生层次与深度准确分析,有效提升故障解决效率。但是传统诊断需要丰富经验这一硬性条件,所以在未来使用中仍需要对其他方法开展研究,降低传统诊断应用门槛。
3.2信号处理与模型解析
构建完整数学函数,对设备信号展开相应分析,从而高效提出信号特征值,做到高效诊断故障,精准处理问题。信号处理不仅在多种问题中具有较强适应性,也不需要构建太多负责障模型,所以应用与操作相对简单,有效提升诊断效率。但是信号处理方法会被噪声所干扰,严重依赖信号前期检测与后续处理工作,无法做好覆盖全部故障,使用存在局限性,在未来应用中,仍需要对信号处理方法进一步改进,进而提升信号检测强度与准确度;而模型解析与信号处理类似,都是构建相应数学模型,但是模型解析却涉及到数理统计等复杂数学内容,以信号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建设精确模型,保证其具有实用性,可以有效反映设备当前故障问题。在信号设备出现故障时,模型输入与输出会发生相应改变,通过观察数学模型输出即可对设备变化情况准确分析,并对其具体故障类型明确,高效掌握故障位置,选择合适处理方式。在解决设备故障的同时,精准预测故障未来发展趋势,为技术人员提供预防手段与处理时间。虽然模型解析仍需要较强专业能力,但是相较于传统诊断,专业能力集中于技术操作与模型构建,所以适用性较强。
3.3人工智能诊断
以事物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衍生的模糊逻辑法,对于铁路的信号设备具有较强故障诊断应用范围。其基本特征为对设备结构分解,并使用知识表达与陈述,借助编码处理结构之间关联性,达到追踪故障并处理目的,对于故障诊断具有较强效果。特备是对于道岔继电器检验闭合情况,或诊断信号灯是否具有良好点亮情况应用效果明显。借助事例与规则的双重推理,高效定位设备故障,保证诊断结果具有实际参考价值。使用模糊逻辑诊断故障行时,要确保逻辑具有严谨性。实际应用时,会对设备故障征兆确定,以及建立故障模糊結构时遇到阻碍,模糊逻辑知识库是否具有当前故障相似内容决定其诊断质量,误诊问题时常出现。所以,多会将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搭配使用;借助模拟人脑对于信息处理能力与忒单构成的人工神经网络,已经在包括铁路的信号设备故障检测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应用效果。其最大优点是进行故障识别时,利用分类器与动态预测数学模型相互融合,做好针对故障全面评估[4]。而其知识库组建目前是科学界发展局限,是未来人工神经网络发展主要研究方向。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做好快速推理设备结构逻辑,有效提升系统应用范围,提高容错能力。而且在当前技术应用逐渐扩大的当下,神经元独立处理信息能力被进一步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故障诊断质量与效率,但是在成本投入方面具有较高要求。 4铁路信号设备施工
为保证铁路信号在正式投入使用仍可以保持良好状态,就要重点关注其施工质量。
4.1信号机
对于信号机中的矮型信号机施工,要从信号机构现有数量出发,合理预制混凝土尺寸,并将基坑科学开挖,将预制混凝土放入基坑中。借助水平仪检测顶面是否保持水平,做好回填与夯实工作,利用螺栓对信号机紧固到预制混凝土顶面;而高柱型要比矮型略微复杂。重点关注机柱立起,要保证立起可以保持持久稳定、不发生晃动,不会产生倾斜问题。开挖圆柱基坑,保证其规格为直径0.5米,其深度要以机柱高度进行调整。并在基坑洞口位置开挖斜坡,方便在机柱拖吊时,充当引导槽作用。机柱立起可以借助汽车式起重机来完成,施工现场缺少良好路况条件,也可以通过抱杆方式完成机柱立起。因为该行为存在危险性,所以要重点关注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机柱在进入基坑,要额外注意洞口砂石是否会被操作影响,滑入洞中,造成洞深降低,无法保证机柱稳固。在机柱彻底进入基坑,则要通过铅锤保证机柱和地面保持垂直状态,并将基坑回填与夯实。
4.2电缆
以施工图为标准,于现场施工严格确定电缆实际走向,并对电缆沟科学开挖。在对电缆走向核定时,以图纸为主,并对地下设施充分考虑,分析土壤状况。要在施工时避开管道、线缆等。可以借助挖掘机完成开挖。如果地下情况较为复杂,则要利用人工开挖,注意地下隐蔽设施。开挖结束后,要让沟底保持平整,而沟壁则要保持垂直。对于电缆沟和铁路线路交界位置,需要考虑到线路损坏问题,所以要在施工阶段做好特殊处理。通常情况下,会将线路下方采用钻洞方式,对电缆沟连通,在洞中增设负责保护线路的防护套管。同时,也要让开道岔,从而做到降低施工所需成本。回填要将电缆沟一并填平,在特定位置将电缆埋设树立相关标志。并在竣工结束后,将电缆位置标注于竣工图上,避免出现电缆损毁问题。
4.3绝缘设备
用于电气隔离的绝缘设备,分为机械与电气两类。前者多出现在站内的轨道电路。在实际施工时,要绝缘轨端片插进轨缝中,在将事先拆卸的接头夹板放回原位,增加槽形绝缘,将钢轨和接头夹板彻底隔离。负责固定螺栓还要增加垫圈,视情况增设绝缘垫圈,从而避免螺栓与轨缝导通情况发生;后者主要针对无缝钢轨,借助电磁谐振工作原理,负责无绝缘轨道电路相关绝缘设备。在施工时,要将防护盒埋入调谐区相应位置预先挖坑中,从而提高稳固性,并对地面充分夯实,保持防护盒与地面呈垂直状态。防护盒设置在调谐区两侧,则增加调谐匹配单元,在中部则要设置空心线圈。
结论:在铁路系统中,加強对信号设备故障的诊断工作,对于铁路系统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预防交通事故,保证铁路健康运行。本文提到诊断方法虽然可以作为初步技术指导使用,但在实际应用仍需要在充分分析故障类型后,选择合适方法针对,为后续故障处理奠定良好基础。要理解不同方法存在差异,避免对本文内容全部照搬套用,造成其他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张省伟,刘瑶.铁路机车车辆运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研究[J].粘接,2020,43;319(09):183-185+190.
[2]彭文祥.中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20,284(04):354-354.
[3]刘磊.铁路信号非线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铁道通信信号,2020,056(003):30-34.
[4]蔡文伟、黄键、李伟光,等.基于声音信号的微型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20,4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