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u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为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及深入推动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有效利用中小学社会大课堂资源开展特色实践活动的研究》等的有效开展,全国各地教育部门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孩子们面前。
  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和学校以及周边的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素材,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我们本次研究的课题紧扣莱州当地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能源发电方式-光伏发电,在充分挖掘其中的课程资源的同时,理性地分析了学校的人才资源、环境资源、物质资源,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多种活动的方式,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提升。
  (二)概念界定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2.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和资源的充足性,以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研究的现状分析及意义
  研究者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国外的研究文献与资料,有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各种形式、各种主题的“走进社会大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但具体关于探究“光伏发电”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本研究的立意在以初四学生所学的关于《电流》《电压》这几个章节的知识为理论基础,开展探究“光伏发电”现象的原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所起作用的活动与研究。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将大自然与社会现象带进课堂中,让课程资源丰富、鲜活起来,并使学生开拓了视野,通过亲身实践,将所学知识进行创新与应用,回报社会。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初四物理兴趣小组的学生(约20人)。
  (二)研究目标
  1.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电力学知识来布置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掌握物理学知识,探索光伏发电现象的原理。
  2.通过对“光伏发电”基地的实地参观及采访活动,了解“光伏发电”技术的实际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前景。并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增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沟通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光伏模型搭建”环节,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与动手创新的能力,初步养成从事探索活动并进行实践的能力与正确态度。
  4.对绿色新能源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形成节约能源、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5.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项课题的研究将促进我校教师跨学科进行综合实践教学的能力,为群体优化教师在综合实践学科的专业化发展,探索一条新的模式和道路。
  三、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层面研究:教师层面
  1.首先教师详细地了解学生在物理学科关于电力知识的学习内容与程度,研究分析当前学生在目前知识水平下进行“光伏发电”探究已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欠缺的知识漏洞,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讲授。
  2. 聘请当地电力部门和“光伏发电”行业的专业人员进课堂,进行专门的知识讲解以及莱州“光伏发电”应用现状等问题的介绍。
  3. 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组织学生对“光伏发电”基地的实地参观及采访活动,对“光伏发电”的应用现状、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使学生对新能源有直观、具体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对环境保护的更深思考。
  4. 教师准备“光伏发电”实验模具,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将模具零件通过工具经行组装,在将所学知识经行实践的同时,锻炼思考能力与动手应用能力。
  5. 组织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每节课的收获进行小结或感悟记录,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6. 参与的各学科教师对各个环节设计及效果进行书面记录、总结,并进行反思,将本次实践活动的收获与不足进行汇总。
  第二层面研究:学生层面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物理学科关于电力知识的内容,对“光伏发电”现象已有的了解进行交流,并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存在的疑问和知识漏洞。对即将参与的实践活动进行设想、填写问卷调查表。
  2.认真听专业人员的课堂讲座,进行记录。并将在实践活动中所关心的、需要解决的疑问进行汇总。
  3.学生对“光伏发电”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及采访活动,对“光伏发电”的应用现状、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记录。写一篇关于“光伏发电”的探索记实日记或者有关对新能源理解的作文。
  4. 以學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工具将“光伏发电”实验模具的零件进行组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思考所学知识是如何运用并讨论各环节操作流程中所蕴含的理论知识。
  5. 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收获进行小结或感悟记录,重点总结自己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的提升与今后改进方向。
  6. 组织家长课堂活动,向家长宣传绿色能源与环保知识,带动家人一同增强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四、研究成果
  1.教师带领学生们达成了相关理论学习目标以及探索“光伏发电”实际应用效果的目标,并通过组织“社会课堂”活动与动手操作模型的活动,使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总结、反思,对综合实践课堂的组织、执行,有了更专业、更深的理解,为构建综合实践课堂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牢固掌握了相关电力学知识,并进行了深层次学习相关理论。通过对“光伏发电”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及采访活动,对“光伏发电”的应用现状、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了解,并对新能源理解更加透彻。通过运用工具将“光伏发电”实验模具的零件进行组装,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增强了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并通过实地采访、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了情意、能力诸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向家长宣传绿色能源与环保知识,带动家人一同增强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开放思维和培训要求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本质上是数学思维的多元化发展。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开放式数学课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學;应用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开放式教学可以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有趣,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使思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成绩已经不再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了,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时,已经意识到了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课堂的重要性,并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以此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情境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因运而生。因此,在小學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将情境教学应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当中,以此可以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和发展[1]。低年级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数学知识的活动过程。有效的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把握教学进度,掌握重點知识,发展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需要及时借助丰富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得到锻炼,进步成长。  关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努力方向。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功能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必备的运算能力,更要开发学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主,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希望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分类号:G633.6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
针对以水质为依据的流域生态补偿,从被补偿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环境质量引入生产函数,同时考虑生态补偿、环境治理力度对经济的影响,建立了的被补偿地区的经济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