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璞与葛洪是两晋时期的重要散文学家。郭璞的主要贡献是在《山海经叙》中提出了“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的观点,以为不能因为自己未曾亲眼目睹某个对象就断定它是虚妄的。这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之作的重要理论基础。葛洪在散文学上,重子书轻诗赋,重实用轻文采,在表与里、美与善、体与用两端,非常明显地站在里、善、用一端。然而,在通变的维度上,他又持“文胜于质,今胜于古”的观念。总体而言,他的散文学思想多元而有矛盾。这种矛盾与他强烈的批判性与包容性有一定的关联。葛洪的散文学与王充的散文学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