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葛洪散文学合论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MA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璞与葛洪是两晋时期的重要散文学家。郭璞的主要贡献是在《山海经叙》中提出了“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的观点,以为不能因为自己未曾亲眼目睹某个对象就断定它是虚妄的。这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之作的重要理论基础。葛洪在散文学上,重子书轻诗赋,重实用轻文采,在表与里、美与善、体与用两端,非常明显地站在里、善、用一端。然而,在通变的维度上,他又持“文胜于质,今胜于古”的观念。总体而言,他的散文学思想多元而有矛盾。这种矛盾与他强烈的批判性与包容性有一定的关联。葛洪的散文学与王充的散文学一脉相承,
其他文献
以5年生赣无系列油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施鸡粪、复合肥、生物有机肥、油茶专用肥,不施肥对照(CK)5个处理,分别对春梢进行调查并采叶片样品进行分析,通过研
出于“进化的还原论”的观念指导,俞平伯的诗歌理论以新诗“社会化的成功”为诉求目标。这种“诗歌社会学”的理论结构和思维方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规范下的知识分子的过
作为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宗教,禅宗和基督教对自我意识各有不同的看法。慧能的禅学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分别体现了这一点。前者主张顿悟、“人佛不二”和超度,后者则强调“信仰的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