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是养蚕的季节。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每张蚕种不过一尺见方,上面布满了比芝麻还小的褐色的蚕卵。等桑叶长到榆钱大小的时候,蚕种上便有许多极小极小的蚕在蠕动。蚕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
  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桑叶。这是母亲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
  蚕一天天地大起来,桑叶也一天天地剪得粗起来。等蚕长到半寸來长的时候,小匾换成大匾,就开始喂整片的桑叶了。每天清晨,姐姐把桑叶采回来,母亲吩咐我洗了手,用毛巾把一片片桑叶擦干,再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匾里。
  蚕越来越大了,待在一个匾里太挤
  了,就分成两个匾,再分成三个匾……匾一个又一
  个地增加着。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把隔壁的一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
  净,当作养蚕室,把七八个匾都搬了进去。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
  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
  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推开养蚕室的门,立刻传来一片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似的。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那些日子,采桑叶的担子就落在父亲的肩上。父亲用很大的桑剪把桑叶连枝剪下来,成捆地背回来。
  蚕快“上山”了,母亲一夜要起来两次,累得她腰酸背痛。我和姐姐也常常起来帮忙。母亲把蚕沙大捧大捧地从匾里清出来,姐姐把桑叶大捧大捧地放进匾里。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蚕“上山”了。它们被捉到用一束束麦秆扎成的“山”上。几天以后,“山”上结满了白的黄的茧子。母亲一面摘茧子,一面轻轻地对我和姐姐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得不易呀……”
  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选自《语文》第六册(试用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这是巴金回忆母亲养蚕的一篇散文。看完这篇文章,我们难免好奇,似乎将标题改为《养蚕》或者《母亲》,也是可以的。那么为什么作者要将标题定为《春蚕》呢?育蚕种,分匾,喂蚕,帮蚕结茧……母亲养蚕的过程,多像养育孩子的过程啊,每一个步骤都费心费力。最后蚕“上山”了,吐丝结茧,母亲用蚕茧换来的学费供我和姐姐读书,到这里蚕与母亲的形象合而为一,春蚕,就是母亲的化身。
其他文献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
636m的武汉绿地中心是国内在建项目中高度最高的超高层建筑。巨大的高度,收分的曲面造型,尤其是无平台的双塔冠结构,使得该建筑的擦窗机设计有着巨大难度。该文介绍了该项目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巧妙的导课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同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探究知识的兴趣,沟
本文通过对常用战略工具的剖析 ,论证了战略决策中普遍存在着主观性的观点 ,并指出战略决策主观性产生的根源是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决策者的有限理性 ,进而强调正是由于主观
采用水泥池小区砂培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华双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硼、钼、锌对其产量和品质及其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营养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本试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