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s1990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59例,收集临床资料、血生化、血Lp-PLA2、24 h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n=53)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106),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Lp-PLA2、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评估所有患者上述参数与LVMI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男性比例低于非左心室肥厚组(43.4%比66.0%,P=0.006),左心室肥厚组患者Lp-PLA2[133(104,197)比112(94,145),P=0.001]、24 h平均血压(24hPP)[(61.77±15.87)mmHg比(56.25±12.26)mmHg,P=0.017]、24 h血压标准差(24hPSD)[(10.35±3.26)mmHg比(9.22±3.22)mmHg,P=0.040]、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134.42±22.11)mmHg比(126.31±17.15)mmHg,P=0.012]、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0.50±0.13)比(0.44±0.16),P=0.011]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体重指数(r=0.210,P=0.008)、Lp-PLA2(r=0.338,P<0.001)、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 (r=0.318,P<0.001)、24 h平均动血压(24hMAP) (r=0.255,P=0.001)、24hPP(r=0.203,P=0.010)、24hPSD(r=0.245,P=0.002)、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 (r=0.309,P<0.001)、nSBP(r=0.284,P<0.001)、AASI(r=0.266,P=0.001)与LVMI呈正相关,总胆固醇(r=-0.189,P=0.0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67,P=0.035)与LVMI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1.334,95%CI:1.699~8.477,P=0.001)、Lp-PLA2 (OR=1.007,95 %CI:1.002~1.012,P=0.002)、24hPSD (OR=1.169,95%CI:1.004~1.361,P=0.045)是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Lp-PLA2与LVMI呈正相关且是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心肌致密化不全(NCCM)是一种以是以心室内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交错的深隐窝为特征的心肌病,患者在临床上以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发生猝死.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疾病.现有研究表明,基因突变是导致NCCM发生的重要原因,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表达出现异常,干扰了心脏的正常发育.此外,NOTCH通路、TBX20/PRDM16/TGF-β3通路等信号通路的异常参与了NCCM的发生、发展.近年来,随着对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不断深入,表观遗传学已成为NCCM机制研究的新方向
血管钙化(VC)是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肾功能不全和衰老等普遍存在的共同的血管病理表现,由其引起的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VC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并且临床上缺乏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RNAs)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同样,大量的研究认为CircRNAs在V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CircRNAs在血管钙化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