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快,实现信息化管理是钢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效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为此,本文在分析钢铁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找出其在实现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钢铁企业 信息化管理 问题 对策
一、我国钢铁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
由于钢铁企业业务繁多,其中涉及的数据、图表、文件等信息量庞大,信息的整理和传递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此,加强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简化信息存储操作的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有利于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构建。
(二)有利于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实力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钢铁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企业,传统的资源和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为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以信息化管理加强对钢铁企业生产建设的指导则显的尤为重要。现阶段,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程度还不够,导致其生产信息传递缓慢,领导决策不及时,容易错失企业生产发展良机,为此,提高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其自身竞争实力。
二、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钢铁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企业,已经认识到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如何有效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但由于时间较短,不可避免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一)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
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加之专业技术人才较缺乏,导致其信息化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信息化应用程度低。在钢铁企业生产中,还不能有效实现自动化控制,还需要依赖调度控制来对生产系统进行管理,信息化管理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作用不明显,另外,在财务管理方面,仅仅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数据存储、传输及成本核算,且没有形成完整的财务报表上交系统,导致其仍需要借助人力进行信息报表的传递;另一方面,信息网覆盖面不全。钢铁企业大多分公司较多,但总部和分公司之间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建设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导致分公司与总部之间的信息传递仍然依赖电话和报表,信息传递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钢铁企业高层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不强
钢铁企业高层由于年龄普遍较高,对于现代信息化的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对于企业积极转变为信息化管理的意识和愿望还不够强烈。领导层缺乏对于信息系统建设的长远规划,往往是需要时,才想起补充建设,比如,生产线上的老系统不加模型控制就不能正常运行,则领导才考虑模型建设,在需要数据采集时,才增加数据采集模块,才需要视频系统时,才安装监控和探头等等,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动性不强。
(三)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风险控制差
风险控制是钢铁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须面对的难题。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要具有风险控制系统,但由于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在风险控制方面建设还不够完善,比如,钢铁企业具有炼铁区、炼钢区、轧钢区等多个分区,每个分区都有自己智能控制系统,但这些系统相互独立,不能将数据集成分析,导致管理者无法对生产和投料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和控制,仍然需要借助于人力,而虚假上报的情况加大了企业生产运营的风险。同时,一些企业担心高度信息化管理会泄漏企业机密,遭受黑客攻击,而排斥企业管理高度信息化,所以,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风险控制建设,增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信心迫在眉睫。
三、提高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针对我国钢铁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下:
(一)引进高素质人才,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做到:首先,建立自上而下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覆盖企业分公司、分部门,实现信息的共享,增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提高企业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其次,提高钢铁企业员工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开展集中培训的方式加强员工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学以致用并积极参与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中,以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团队,保证其正常运行并实时更新新技术,以持续服务与企业生产。
(二)增强钢铁企业高层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通过参加信息化管理研讨会,更新钢铁企业领导观念,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以提高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水平。同时,逐步更新重组钢铁企业管理领导层,组建一直懂信息化管理、会信息化管理的领导团队,以推动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最后,依据钢铁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长远规划,稳步推进,以不断增强钢铁企业的竞争实力。
(三)提高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风险控制水平
建立风险控制系统,提高钢铁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至关重要。风险具有“客观性、可预测性、潜在性、多变性、相关性、可控性”等特点,为此,钢铁企业要在正确认识风险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事先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比如打破部门信息系统间的隔阂,实现集成处理,规避人为伪造数据的传递,提高领导层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风险预警系统等。另外,风险管理人员还应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将风险损失控制到最低,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优点和优势。
参考文献:
[1]杨翼帆.钢铁企业信息化的风险及管理思路[J].计算机光盘软件及应用,2012(11).
[2]宋红娟.我国国有企业实施EPR效果及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2008(31).
[3]林坤毅.刍议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9(05).
[4]张淑梅.浅析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0(24).
[5]王占庆.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实现[J].科技风,2010(21).
[6]董芳.企业民主管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02).
[7]尹新华,石泓.ERP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状况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4).
关键词 钢铁企业 信息化管理 问题 对策
一、我国钢铁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
由于钢铁企业业务繁多,其中涉及的数据、图表、文件等信息量庞大,信息的整理和传递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此,加强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简化信息存储操作的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有利于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构建。
(二)有利于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实力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钢铁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企业,传统的资源和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为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以信息化管理加强对钢铁企业生产建设的指导则显的尤为重要。现阶段,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程度还不够,导致其生产信息传递缓慢,领导决策不及时,容易错失企业生产发展良机,为此,提高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其自身竞争实力。
二、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钢铁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企业,已经认识到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如何有效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但由于时间较短,不可避免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一)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
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加之专业技术人才较缺乏,导致其信息化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信息化应用程度低。在钢铁企业生产中,还不能有效实现自动化控制,还需要依赖调度控制来对生产系统进行管理,信息化管理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作用不明显,另外,在财务管理方面,仅仅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数据存储、传输及成本核算,且没有形成完整的财务报表上交系统,导致其仍需要借助人力进行信息报表的传递;另一方面,信息网覆盖面不全。钢铁企业大多分公司较多,但总部和分公司之间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建设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导致分公司与总部之间的信息传递仍然依赖电话和报表,信息传递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钢铁企业高层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不强
钢铁企业高层由于年龄普遍较高,对于现代信息化的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对于企业积极转变为信息化管理的意识和愿望还不够强烈。领导层缺乏对于信息系统建设的长远规划,往往是需要时,才想起补充建设,比如,生产线上的老系统不加模型控制就不能正常运行,则领导才考虑模型建设,在需要数据采集时,才增加数据采集模块,才需要视频系统时,才安装监控和探头等等,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动性不强。
(三)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风险控制差
风险控制是钢铁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须面对的难题。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要具有风险控制系统,但由于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在风险控制方面建设还不够完善,比如,钢铁企业具有炼铁区、炼钢区、轧钢区等多个分区,每个分区都有自己智能控制系统,但这些系统相互独立,不能将数据集成分析,导致管理者无法对生产和投料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和控制,仍然需要借助于人力,而虚假上报的情况加大了企业生产运营的风险。同时,一些企业担心高度信息化管理会泄漏企业机密,遭受黑客攻击,而排斥企业管理高度信息化,所以,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风险控制建设,增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信心迫在眉睫。
三、提高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针对我国钢铁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下:
(一)引进高素质人才,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做到:首先,建立自上而下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覆盖企业分公司、分部门,实现信息的共享,增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提高企业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其次,提高钢铁企业员工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开展集中培训的方式加强员工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学以致用并积极参与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中,以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团队,保证其正常运行并实时更新新技术,以持续服务与企业生产。
(二)增强钢铁企业高层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通过参加信息化管理研讨会,更新钢铁企业领导观念,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以提高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水平。同时,逐步更新重组钢铁企业管理领导层,组建一直懂信息化管理、会信息化管理的领导团队,以推动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最后,依据钢铁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长远规划,稳步推进,以不断增强钢铁企业的竞争实力。
(三)提高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风险控制水平
建立风险控制系统,提高钢铁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至关重要。风险具有“客观性、可预测性、潜在性、多变性、相关性、可控性”等特点,为此,钢铁企业要在正确认识风险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事先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比如打破部门信息系统间的隔阂,实现集成处理,规避人为伪造数据的传递,提高领导层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风险预警系统等。另外,风险管理人员还应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将风险损失控制到最低,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优点和优势。
参考文献:
[1]杨翼帆.钢铁企业信息化的风险及管理思路[J].计算机光盘软件及应用,2012(11).
[2]宋红娟.我国国有企业实施EPR效果及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2008(31).
[3]林坤毅.刍议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9(05).
[4]张淑梅.浅析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0(24).
[5]王占庆.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实现[J].科技风,2010(21).
[6]董芳.企业民主管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02).
[7]尹新华,石泓.ERP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状况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