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传统音乐奖揭晓、詹姆斯?高威爵士、杨雪霏与马新桦室内乐音乐会举行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ai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传统音乐奖揭晓
  太极传统音乐奖颁奖盛典10月25日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统音乐守望者们欢聚北京,共飨这一乐坛盛事。
  由中国音乐学院发起,在太极湖集团的鼎力支持下,中国面向世界,首设传统音乐的学院奖——太极传统音乐奖。该奖授予在全球传统音乐的表]、传承、理论和传播各领域内有杰出贡献和创意性贡献的个人和团队,以期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和推进人类音乐文明的多元化发展。
  为了保证评奖的公信力、学术权威性和国际性,主办方云集国内传统音乐领域的顶级专家组成了组委会,并制定了严格的评选规则。其评审流程既遵循了国际惯例,又有所创新,包括组委会提名、通讯评审和终审三个阶段。通讯评委由国内外专家库中按比例随机产生。终审评委共十一名,其中六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音乐理事会(IMC)、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美国民族音乐学会(SEM)和亚太民族音乐学会(APSE)等国际学术机构推荐。终审评委经过现场讨论选出最终获奖者,且每个国家不能超过一项。
  在全球五十余个报名参选项目中,经过大奖组委会三个阶段的严格评审,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的学科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民族音乐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的布鲁诺·内特尔、中国屈家营村“音乐会”的林中树、青春版《牡丹亭》主持制作人、著名作家白先勇以及印度西塔尔琴大师拉维香卡脱颖而出,摘得本届太极传统音乐奖。
  该奖自今年8月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征集到了约五十项参评项目,涵盖了传统音乐的各个领域。在经过两个阶段的评审后,共有23个项目获得提名,12个项目入围。入围者将会获得太极传统音乐奖1万美元的项目支持基金,而最终获奖者获得5万美元的奖金。(宁)
  詹姆斯·高威爵士、杨雪霏与马新桦
  室内乐音乐会举行
  10月12日,“从德·法亚到皮亚佐拉——詹姆斯·高威爵士、杨雪霏与马新桦室内乐音乐会”在王府井教堂举行。世界著名长笛]奏家詹姆斯·高威爵士、中国古典吉他]奏家杨雪霏和大提琴家马新桦联袂登场,一同展示了多位拉丁风格作曲家的作品。
  音乐会中,高威爵士在意大利作曲家巴齐尼的《小精灵舞曲》中展现了他高超的]奏技巧。杨雪霏独奏了有“近代吉他音乐之父”之称的西班牙弗朗西斯科·塔雷加的《威尼斯狂欢节》,该作以一连串[花缭乱的效果探索了吉他]奏艺术潜力。同时她还]奏了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毛罗·朱利亚尼的《A大调大奏鸣曲》。
  音乐会的下半段以西班牙作曲家曼努埃尔·德·法亚的《六首民谣歌曲》开场。此后,杨雪霏与马新桦共同]绎阿根廷作曲家皮亚佐拉的《自由探戈》,高威爵士则用迷人长笛献上巴西作曲家维拉·罗伯斯《巴西的巴赫风格曲》中广为流传的咏叹调旋律。(宁)
其他文献
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一个首要前提是破译古谱,但是存留下来的古代乐谱很少,而且由于相关记谱理论多已失传,乐谱破译步履维艰。目前破译古谱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古代乐谱没有节拍节奏标记或者节拍标记无法确认,因此,中国古代音乐在节拍方面存留下来的诸多谜题,成为了我们破译古谱、探究古代音乐的关键难题。  在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拍”的概念与现代不尽相同,它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20世纪上半叶,随着
搞歌剧,应该从延安时期说起。  延安时期是我艺术上、思想上的准备阶段,认识搞中国歌剧要走民族化的道路、要走民族音乐的道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重视民族风格等等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但真正认识到要从头学起还是整风以后搜集民歌、跟老百姓学唱,慢慢才从心里喜欢上民族音乐。在这之前,口头上讲民族化,心里并不真正看得起,倒是很向往西欧的东西,特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印象派的绘画、诗歌、音乐,入了迷。我从一本
Ethnomusicology正式作为学术词语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这个词语从ethno和musicology的复合,发展到ethnomusicology其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交叉、新兴“学科”的诞生,不如说是一种宽宏、多元的音乐文化学术思想发展的启明。  虽然ethnomusicology(音乐人类学或称民族音乐学)在将音乐安放在文化背景中来研究这一点上学者们都是达成共识的,但
幼儿活动使孩子认识自然、社会,对发展幼儿交往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幼儿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指导意识不强,片面地认为幼儿活动就是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让其进行自由活动,不能有效介入;教师指导方法单一,习惯自己讲幼儿认真听,总希望幼儿原封不动地按照教师的预设安排进行活动,降低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对科学探究教育的研究,认为教师运用科学探究教育来设
一、题目缘起  “八音”一词常用于指称中国古代乐器分类。《周礼·春官·大司乐》载:“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①八音指代八种类型的乐器,其分类以乐器的制作材料为标准,将乐器分为八类②,金类,如钟;石类,如磬;土类,如缶;革类,如鼓;丝类,如琴;木类,如柷敔;匏类,如笙;竹类,如笛。这一表述在各种古代文献中被反复
中国音乐文化对外的交流传播远自秦汉张骞出使西域,近至清末的教会传乐,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此历史进程中,华乐远播海外,赢得了他民族、国家的接受与喜爱;同时,中国的音乐文化也积极地从海外其他民族、国家的音乐中汲取了营养,更好地完善、发展了自我的音乐体系。  近年,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界对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研究有大量成果产生问世。但从研究所关注交流的国别、族别的分布来看,大多数研究关注的“中外”实际上
2014—2015年度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季,一如既往地主打“龙声华韵”民族牌。作为乐季组成部分,5月6日在北京音乐厅迎来了“龙声华韵——赵季平作品专场音乐会”,指挥家李心草执棒中国交响乐团,携手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女高音歌唱家张宁佳和琵琶演奏家吴蛮演释作曲家赵季平新近创作交响乐作品,如首演的《丝路音乐瞬间》、北京首演的男中音与管弦乐队《将进酒》以及《第二琵琶协奏曲》、管弦乐《〈大宅门〉写意》、女
2014年11月16至19日,中央音乐学院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在此期间,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四川、西安、沈阳、武汉、深圳等地音乐院校的手风琴专业师生们,同来自塞尔维亚诺威萨音乐学院、芬兰图尔库音乐学院、意大利罗马圣塞西莉亚音乐学院、波兰华沙肖邦音乐学院、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的手风琴艺术家们进行了精彩的演出与交流活动,体现了艺术节以“交流、促进、提高”为主题的宗旨。这是一次国内
当今的学术发展呈现出分工越来越细,综合性越来越强的趋势。多元学科交叉、重组,新兴学科不断产生。在这种形势之下,各学科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彰显自己的特色,成为各学术共同亟需思考的重要论题。当前,面对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的新形势,回顾与反思刻不容缓。  一、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研究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向涌现出大量的学术人才,出版了数量可观的论著、期刊论文,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学科研
从“文革”结束以后到新世纪初期的三十余年时间中,中国竹笛艺术进入到发展的全新时期,与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其他时期相比,新时期的中国竹笛艺术无论是在艺术表演形式、演奏艺术风格、教育教学等方面,均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并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竹笛“南”、“北”派别之分。然而,在演奏、教学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有关新时期创作的理论研究却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如何对近三十余年来竹笛作品创作的特征及审美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