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相聚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7月18日18点,北京武警总队医院手术室里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遗体告别仪式。手术室外不时传来抽泣声和一个女人的低声絮语:“娃儿,妈把你留在了北京,我们一家人永远相聚在一起了……”
  今年12岁的四川男孩张浪是一名“小候鸟”。他3岁的时候父母就到北京打工,后来姐姐也到北京工作,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一个星期才能听一次父母的声音,只有放假才能飞到北京和父母、姐姐团聚。
  2014年7月6日,张浪圆满完成小升初的考试后,又一次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此时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他真想自己能留在北京,一直依偎在父母的身边,永远和他们相聚在一起。然而,就在张浪在父母的怀抱中享受着这难得的温情一刻时,一场猝不及防的意外发生了。
  7月9日下午,母亲要到银行存钱,正巧张浪的表哥要带他出去玩,就答应顺便帮忙存钱。表哥骑着电动车,让张浪坐在后座上,一起奔向银行。路上,表哥和张浪商量着接下来去哪里玩,在通过一个路口时,一辆刹车失灵的大货车冲了过来。表哥拼了命地躲闪,可大货车还是将他们撞飞了出去。
  被送到北京军区总院后,张浪被医生诊断为颅脑严重损伤,他的父母、姐姐和叔叔在接到消息后相继赶到医院。望着病房里插满管子的儿子,母亲几乎哭昏过去。起初的几天,张浪的生命体征平稳,也曾清醒过来,还找母亲要粥喝。虽然只喝了一点点,但母亲还是每天早上把熬好的粥带到医院,她在等待着儿子下一次要粥喝的时刻。
  7月16日,张浪的病情突然恶化,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一纸病危通知书也彻底打翻了母亲拎来的粥。隔窗望着生命垂危的儿子,母亲开始绝望,她担心这就是最后一次和儿子相聚。想到此,母亲的心像被无数把尖刀猛戳一般的疼。
  任凭父母和姐姐如何的祈祷、又如何的不舍得,张浪都没有在亲人的哭泣声中重新睁开双眼。7月18日,张浪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各项生命指标急剧下降,医生施行了又一次抢救,可这一次却成了最后一次,医生再无回天之力让仪器上的数字重新跳跃起来。至此,张浪被宣布“脑死亡。”听到这个噩耗,父母和姐姐哭作一团。母亲不停地说:“我要把你留在身边,再也不让你离开我们了。”得知能和父母永远地相聚是张浪的夙愿时,叔叔转达了医生的意思,提出可以以捐献器官的方式让张浪的生命继续延续。
  这一想法像寒冬里的北风,猛烈地抽打着张浪父母和姐姐的心。父亲顾虑重重,不能接受,母亲不停地摇着头,姐姐拼命地喊着“不”。时间一分一秒地滑过,家人始终痛苦地挣扎着。叔叔不忍再去刺激他们,只是默默地说:“孩子还小,如果将器官捐赠出去,可以让他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自己的生命,而且还可以帮助其他人。”父亲犹豫了,他在走廊里不停地踱着步,并用眼神和张浪的母亲及姐姐做着无声的交流。良久,父亲艰难地点了点头,他沙哑着嗓子说:“希望孩子的生命能够延续,哪怕只救一个人,那孩子去了也值了。”父亲的决定让强烈反对的母亲和姐姐一怔,在父亲的劝说下,她们最终表示了默许。
  7月18日下午15点30分,张浪被转入武警总医院,15点58分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16点医院为他进行了器官捐献手术。从那一刻起,一场生命接力迅速展开,他的眼角膜、肾脏和肝脏为5位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带去了生的希望和未来的光明。
  就在那些陌生人期待重获新生时,张浪的家人却在送别这个年轻的生命。那悲恸的场面让所有人动容,也有人不解地问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面对这样的问题,母亲总是抹一把眼泪,淡淡地说:“我把孩子的器官留下来,给别人一条生命,一个生的希望,也让我们全家永远相聚在一起。”
  永远的“相聚”,让“小候鸟”的灵魂随父母驻足北京,无论经过多少光阴的岁月,他留在世间的温暖以及父母无私的大爱,都将铭刻在尘世的每个角落。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在重庆渝北区人和街道,有个年轻人叫罗丹,他虽未经过专业训练,却成了一名职业插画家。他说:“这源于我从小就有做梦的天赋,而且噩梦几乎每晚都缠绕着我。”  小时候,罗丹最喜欢看鬼怪故事和希腊神话故事,白天看过的故事,晚上几乎都能在梦境里重现,最后总会演变成噩梦,虽然常常被惊醒,但他觉得很有趣,很刺激。当时,罗丹并没有想过要把梦的碎片拼成一幅幅图画,只是模糊觉得第二天还能记得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幻境。直到有
时光深处的你,美好如初见  放学了,同学们都急着去车棚找自己的自行车,可李峤不急,她习惯地来到车棚那颗垂柳下,很轻快地推出了自行车。  夏天的柳树像多情的少女,有谁走过的时候,它总是轻轻撩起绿色的发丝,遮掩着似乎害羞的脸。李峤喜欢垂柳,不仅仅因为它的素朴且婀娜,更是因为它给一片土地就生根发芽的顽强。她轻抚一下柳枝,笑了,算是和它打招呼吧。当然,李峤也知道,自行车是金溪给她推出来的。  “来,来,吃
朋友是位爱心人士。她学的是幼教专业,毕业后筹办了幼儿园,很快就做得风生水起。她不满足,把目光瞄上了老年事业,又新增加了老年公寓经营,短短几年时间就开设了三四家分部。但是朋友说,近来她很郁闷。接着,她向我讲起一件事。  母亲节前夕,她决定组织一个类似于联欢形式的庆祝会。她从入住老人的档案资料中,随机挑选了一百个老人子女的电话号码,逐一亲自给他们打了电话,邀请他们务必参加这个联欢会,给老人们营造一个温
越简洁,越好着色  “朴素”一语,谓质朴,无文采;也指俭朴,不奢侈。《庄子·天道》曰:“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从哲学的角度看两则引言的意思,“朴素”之美,就是“大美”。“大美”是最全最完整最高境界之美,其特征就是“朴素”,即未经人工雕琢修饰的自然美。朴素的涵义:质朴而无造作,天然而具纯美。  李白诗中喜用一个“素”字,“我心
沈鲤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尚书,首辅大臣张居正的副手,年长他六岁的张居正对其有知遇之恩。  有一次,張居正因病在家休养,前去探望的各级官员趋之若鹜。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人无非借看望病人之机,行巴结之实。唯独沈鲤避而远之。同僚中有人看不过眼,就问沈鲤:“是首辅大人鼎力推荐,你才脱颖而出。如今他疾病缠身,你怎么就没有丝毫表示?”沈鲤回答说:“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大人的恩德,也无时不在牵挂着他的病情,但现在前去
奶奶家的夏夜,是独一无二的温柔的夜晚。那种独特的安宁气息从黄昏我们三人一起吃晚饭时开始,好像从这栋老屋的地底生长的青色藤蔓一样,笼罩了青灰的屋顶。屋前开阔的空地,可爱的花草绵延至田野。  通常晚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对面天空的左角就无声无息地晕开一大片橙红,就像一滴红墨水颤悠悠地轻轻坠入纯净的玻璃杯里,一缕一缕散开。爷爷奶奶和我抬起头的那一刻,绮丽的天空映衬进眼眸,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从我们三个心里缓缓
说起李敖,人们都会说他是一个很狂的人。在这一点上,李敖本人也并不隐讳。就是这么一个狂人,却挺怕老婆。  那一年夏天,有一位女孩在台北市仁爱路一个公交车站牌前等车,就在公交车快来临的那一刻,却有一个人在背后拍了她一下。女孩一转头,是一名中年男子。她是认识的,男子的名字叫李敖。  原来,她那时是一所护士学校的学生,等车时穿着短袖衫和短裤。也许是那双美腿让李敖有些情不自禁了,他奔上前去拍了她一下,而且还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行动  丹佛一个寒冷的冬日,我挤在人群中期盼着心目中的英雄——杰克·甘菲尔德。他是畅销书《心灵鸡汤》系列的合作者、《成功原则:如何从脚下走到向往之地》的作者。他在书中诠释了自己走过的路——作家、演说家、成千上万人的启迪者。使自己成为年轻人的偶像——成功、善良——世上一切皆可能的梦幻般人物。我在想,“我要是能结识他,我就一定能成为他。”  上帝眷顾我,不但让我见到了他,还让我近距离地
大柱在外面打了5年工,5年时间里大柱咬着牙没回过一次家。这些年大柱的存折里有了积蓄,就想回家看看妻子和儿子。  大柱的妻子是个贤惠女人,每隔几个月就写信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大柱接到电话后总往家里寄钱,他知道,一个女人照顾家真的很不容易。大柱离家那年,两岁儿子就可以扯着他的裤管叫爸爸了。  搭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大柱终于踏上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呼吸着家乡的新鲜空气,看着热热闹闹的大摊小铺,大柱禁不住鼻子
10年前。她演配角,都是没几句台词的小角色,观众几乎一个也没记住。10年后,她演活了《武林外传》里的老板娘佟湘玉,又在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中火了一把。现在的她,如鱼得水。影视双栖。她叫闰妮。  10年前,台湾有家演艺公司招助理,一位潇洒帅哥和一位气质型美女应聘。为了生活,他们什么都干。不仅要端茶倒水,迎来送往,甚至要轮流去打扫卫生间。虽然他们万分忙碌,但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10年后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