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则得众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duo4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则得众”,出自《论语》,说的是“有宽阔胸怀的人能结交更多的朋友”。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懂退让、能宽容、不计较。
  具有宽容之心的人,能够从容面对社会中的矛盾和前进中的困难,变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让“摩擦系数”减为最少而产生凝聚力、向心力。
  春秋戰国时,齐桓公不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任其为相,终于得其辅佐,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廉颇知错能改,负剂请罪,蔺相如胸怀全局、宽容大度,换来了难得的“将相和”,共保了赵国的安宁。相反,西楚霸王项羽虽武功盖世,却因“自矜功伐”,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智过人,但心胸狭窄,结果抱憾而终,壮志未酬。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历朝历代宽达贤人的例子还有很多。
  东汉名臣刘宽,为人宽厚。一次,刘宽驾着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就指认刘宽驾车的牛是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辩解,下车步行回家。过了一会儿,错认牛的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回来,对刘宽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怎么处罚。”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辛劳你来把牛归还给我,这有什么好谢罪的呢?”其宽宏大量如此。还有一次,他准备上朝,侍女送上肉汤,不小心打翻了碗,沾污了刘宽的官服。侍女吓得面如土色,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就是如此,国内的人都称他是宽厚长者。
  据《宋史·王旦传》记载,王旦也因其宽广的胸怀一直被后人称道。宋真宗时期,王旦与寇准同年进士,同窗学友,但两人性格相差甚远。寇准性格刚直,不过性子有些急躁;王旦沉稳宽容。脾气不同,性格相异,两人共事,便会生出一些矛盾,王旦却始终包容。一次,中书省送往枢密院的文件格式有点错误,作为枢密使的寇准便借机向皇帝汇报,宋真宗于是当众责备身为中书省最高领导的王旦,工作怎么能这么马虎、不认真呢?王旦承认了错误,并接受了处罚。不久,枢密院送往中书省的文件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手下人非常高兴,拿给王旦看,以为可以报复一下寇准。王旦却不让手下人声张,只是让他们送回枢密院改正。寇准知道后很惭愧,见了王旦赞叹说:“你怎么有如此大的度量?”王旦一笑了之。后来寇准故态复萌,经常在真宗面前打王旦的小报告,王旦却在私下里经常称赞寇准,以至于皇帝听着都不忍心了,提醒王旦说:“你总是说他的好处,他却专说你的坏处。”王旦毫不在意,回答说:“这是必然的,我做宰相时间长了,处理政事时一定会有不少失误。寇准在皇上面前不隐瞒自己的看法,正说明他忠诚直率,这也是我敬重寇准的原因。”正是在王旦的极力推荐下,寇准后来才当上了宰相。寇准大感意外,十分惭愧,从此对王旦由衷敬佩。
  不计较,其实是一种“妥协”精神。是让人放弃点利益和改变点性格,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之道。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无不有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无不善于在“不同”中谋统一、在和谐中聚力量。
其他文献
一个人的胸怀,在两种境遇下可以一览无遗:一是极乐时,二是极悲处。极乐时得意到忘形,那是小人;极悲处沉沦到厌世,那是俗辈。苏东坡大才粲粲,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尤其遭遇“乌台诗案”,深陷“文字狱”,几次濒临灭顶之灾,九死一生。面对这种人生极悲,苏东坡的心态如何呢?  北宋建国以来,鲜有“文字狱”。宋太祖在太庙寝殿立了“誓碑”,有“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宋仁宗非常痛恨罗织材料、陷人以罪的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这是一场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五四”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一  1919年4月底
在日军入侵、全民抗战的伟大斗争中,在艰苦卓绝、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里,冀鲁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救国之志,英勇不屈,无所畏惧,积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在这血与火的抗日斗争中,该地涌现出许多忠于党、忠于人民,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英模个人和群体。笔者从中选取了几个典型故事,以飨读者。  一门双烈士  李毓祯,乳名龙村,山东省利津县十六户南村人,该县早期共产党员之一,抗日烈
突如其来的电话  1982年夏日的一天,时任南宁市文化局戏剧工作室副主任的我听到值班员的一声叫唤:“北京有长话找你!”  我先是一怔:我在北京无亲无故,首都还有谁会来找我?  拿起话筒,只听一声开门见山:“我是陈漫远。”  这一惊更是非同小可,在蒙山县度过童年的我,很熟悉这个名字,知道是个“老革命大人物”。在我心中,级别的距离就跟南宁到北京的途程相仿。因此,对于我来说,这一声“我是陈漫远”简直是天
《辞海》“春节”条:“今以夏历元旦 ,即正月初一为‘春节’。”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据说,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里的颛顼以农历(阴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这就是“春节”的最早由来。但从那时起一直到民国时期,这个传统节日都被称为“元旦”,并不叫“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时,“元旦”才正式确定在公历1月1日,同时还确定将农历
1934年,红七军团受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东征闽浙皖。随后,在征战途中被国民党军重兵围攻遭受严重损失,司令员方志敏被俘。在狱中,方志敏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他的鲜血染红了东南半壁江山。叶剑英为纪念方志敏写下诗句:“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绩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方志敏是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局部抗战阶段牺牲的唯一的中共中央委员。他是如何陷入绝境,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斗争
一人向众夸说:“我见一首虎诗,做得极好极妙,只得四句诗,便描写已尽。”旁人请问。其人曰:“头一句是甚的甚的虎,第二句是甚的甚的苦。”旁人又曰:“既是上二句忘了,可说下二句罢。”其人仰头想了又想,乃曰:“第三句其实忘了,还亏第四句记得明白,是狠得狠的意思。”——清·石成金《笑得好》
“集团结婚”,顾名思义就是许多夫妇集体举行婚礼。这种婚礼形式并不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它是受西方文化礼俗的影响,于20世纪30年代才在国内兴起的。这种“集团结婚”一般由政府号召并主办,当然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地方,也有商会、工会及其他社会团体单独举行的,比如上海、天津等地。在今天看来,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可是当时的人们思想保守,在传统婚姻习俗根深蒂固的影响下,这确是一件“破天荒”的事。    “集团结婚”
丽丽是只小鸟,她有个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诺诺。  诺诺是只巨蜥,身形巨大,样子有点儿吓人,可丽丽就是喜欢同诺诺一起玩。除了猎食,其余时间两个好朋友几乎形影不离。  这天,丽丽吃饱后站在树梢上看好朋友捉蛇。树下,诺诺全神贯注地与一条花斑大蛇对峙着。花斑大蛇的头高高竖起,黑黑的蛇芯子突突地来回伸缩,眼睛闪着寒光,嘴里还不断地发出咝咝声。  丽丽觉得那声音很恐怖,浑身的羽毛都竖起来了。可诺诺却不害怕,他嘴里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如果说有人以雄鹰海燕鸿鹄藏龙卧虎为奋斗志向,有人以千里马老黄牛鲤鱼蜜蜂为立世榜样,甚至有人以狼獒猫等等为人生楷模者,均不足为怪。但说有人以“老鼠”为奋斗榜样,恐怕你会愕然而哂之。但事实上不仅有,而且是个历史名人。此人就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早在陈胜辍耕陇上叹息“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前,李斯就以“仓中鼠”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去奋斗,而且取得了巨大成功。只是老鼠毕竟是老鼠,其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