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里的“大”教育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3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终身教育理念的系统表述,始于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随后由富尔主持撰写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又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推进全球人的视野,从而与终身教育一起,为世界构筑起崭新的教育观。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改造现行学校教育体系——在这方面,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北京市西城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实施了“社区教育十百千工程”,首创了市民终身学习积分卡、市民学习周、“社区教育学校成果展示月”,建设了学习型西城网站,完善了社区教育三级培训网络……每一个部分又都有独特而自成一体的内容。这里,我们仅以该区“社区教育学校”的发展为视角,以此“管窥”西城区学习型城区建设的轨迹!
  俗话说:“大凡龙腾虎跃之地,必是龙争虎斗之所。”西城区可谓北京人文气息相对浓厚,教育相对发达的首善之区——作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西城区有着深厚的教育基础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办学规模、教学改革、科研成果和教育优势较为突出,教育整体水平较高。
  2004年,伴随着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的“三区”战略的全面实施,西城区又进一步制定了发展创新、富民强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规划和目标。与此同时,他们坚持把社区教育实践和学习型城区建设作为实施“三区”战略的奠基工程,放在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教育机构的功能和特点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走在全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前沿。
  统筹发展:建设完善的社区教育阵地网络
  到过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的人,想必会和记者一样,很快就沉浸在了它的古香古色之中:朱红的校门透着无限沧桑,红墙黛瓦掩映在银杏树下,精致的校园里只见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绿树藤蔓、碧水荷花,不时还有几幅楹联点缀其间。若不是身边彬彬有礼的学生,真以为到了某个古典园林。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现址原为醇亲王南府(光绪出生地),这座昔日的王府2005年在西城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筹资1600余万元,由北京市古建筑设计所设计翻修,被辟为社区居民及青少年活动场所。
  而这,只是西城区建设、完善社区教育阵地网络工作的一小部分。2005年,为了加快建设和谐社区,西城区委、区政府决定在每个街道建立一所高规范、高质量的社区教育学校,开展规范化、系统化的市民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是纳入区教育行政管理的公办学校,由政府出资、实行教委和街道办事处双重领导。区教委腾出七所学校进行改造,将原学校职能转向,充实原有的师资队伍,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如今,社区教育学校已成为各街道开展社区教育的核心基地。
  此外,西城区教委还致力于开发利用区域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向市民提供多层次的教育机会,编辑发行了《学在西城——西城区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基地手册》,手册里详细登记了每个服务基地的概况、开放项目和形式、时间、地址和联系方式。拿着这本制作精美的小册子,市民“按图索骥”,可以非常便捷地享受到包含30余家各类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培训基地等在内的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基地分布在全区的各个角落,形成了西城区社区教育网络的又一个重要层面,从而更有效地将教育的视角投向广阔的社会天地。
  精准定位:全员、全程、全面
  采访中,西城区教委副主任刘忠用“全员,全程,全面”来概括西城的社区教育工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区,成为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特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向全员、全程和全面的社区教育迈进。”其实,这既是西城区立足于区域实际给社区教育工作的定位,也是该区社区教育工作最大的特色。
  而要实现这一定位,体现这一特色,必须要有科学的战略决策来引领。近几年西城区出台了《关于全面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实施意见》、《西城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意见》以及表彰制度、例会制度、会商制度、督导制度、评估组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社区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西城区已经成功地构建起社区教育的立体交叉式组织网络。其中既包括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又包括社会、学校、家庭,还有政府职能部门、属地企事业单位、民间学术团体等。而由区委、区政府牵头成立的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协调组织的职能,从而使西城区形成了社会联动、整体推进的社区教育发展态势。
  凸显特色:构建“百花齐放”的社区教育格局
  2009年5月14日下午,西城区首届社区教育学校展示月暨西城区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基地启动仪式在西城区文化中心盛大开锣。作为西城区社区教育学校教学展示月系列活动之一,区文化中心一楼举办了“西城区社区教育学校首届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览”。这一展览征集书法绘画、摄影百余幅作品,真实地反映出七所社区教育学校书画爱好者在三年多勤学苦练中技能的提高与意境的升华;文艺汇演上,七所社区教育学校的学员们分别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充分展示了他们在社区教育学校学习舞蹈、声乐、戏曲、电子琴、古筝等课程的学习成果。
  西城区社区教育学校的丰硕办学成果还不仅于此。四年来,每所社区教育学校都坚持立足区域、立足校情,注重内涵发展。每所学校都始终着眼于自身的特色建设,以“做优、做精、做强”各自的优势项目,呈现出精品荟萃、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西城区社区学院近年来充分发挥了社区教育龙头的作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院整合了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师资库,为西城区市民学校教育活动提供了师资保证;在教材建设上,先后组织编写了几十部系列培训教材,深受百姓的欢迎;为提供方便快捷的社区教育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于2001年建立了社区教育网站,并于2008年改版为“学习型西城”网站,为区域内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搭建了超时空的平台;
  ——德胜社区教育学校在管委会领导下,进一步细化了社区教育工作机制,即:“通渠道、明服务、知需求、定课程”,始终坚持面向地区全体居民。他们的体育节、艺术节、图书节、数字影院等都已成为地区活动品牌;
  ——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遵循“融古、融今、融国际,民生、民本、民学习”的思想有效地指导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陆续开设了“国学启蒙”、“国学经典诵读”、“软笔书法”、“八音宫廷雅乐”、“礼苑”等民族特色教育课程,广受好评。此外,他们还成立了“金声国乐合唱团”、“金声国乐雅乐团”、“金韵舞蹈团”、“腰鼓队”等少年和居民艺术社团组织,社团多次应邀赴美国等交流访问,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
  ——什刹海街道位于北京的老城区,这里不仅有风景优美的什刹海,而且积淀并彰显着北京建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基于此,学校将“传承什刹海历史文化,弘扬什刹海街道精神”作为办学方向,组织了符合什刹海地区特点的绿色环保、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展览路社区教育学校建立了全区第一家社区市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引进了社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软件,建立了心理专家资源库及治疗资源库,解决居民心理健康需要,促进地区居民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月坛社区教育学校以创建人们愉悦学习的学园、社会实践的田园、家庭亲子活动的乐园、社区绿色生活的家园“四园式”教育理念,以“携手超越每一天”的精神,打造具有月坛特色的教育精品;
  ——新街口社区教育学校遵循“建和谐社区,创优质教育”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贴近胡同内居民的需求,开办了电子琴、舞蹈、书画等十八门培训课程,“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授课教师”的学习方式让居民真正产生一种浓厚的归属感;
  ——西长安街社区教育学校从居民需求出发成立了家教指导中心。以指导中心为平台,学校集合有家庭教育经验的专家、教师、医生与学者,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辟多条交流通道,真诚地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家教指导与帮助;
  ……
  在这些社区教育学校当中,无论是百花齐放的各类兴趣小组活动,还是百家争鸣的各种专题讲座,既有别于传统的“杏林讲学”,又有别于“术业有专攻”的各种专业培训班,纵横捭阖中喜闻乐见,包罗万象中独具匠心,是思想性、趣味性的集结,更是和谐性、科学性的融聚。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学者有其校”——这是如雷贯耳的教育理想,有的人只是说说,西城教育工作者们却在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着生动的实践。得益于他们的努力与付出,2001年西城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06年被中央文明办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区”,2007年被市政府评为“北京市创建学习型区县先进区”,200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与实践,为社区教育和学习型城区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在《体验式学习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一文中,我们总结了初中语文教学现存的三大问题,并提出了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创新性的情境式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语言的解析,增强学生的体验;注重学与用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体验式学习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体
在《北京教育》第5期上读到了马玉顺老师的《教育三思——读〈大师的教书生活〉有感》一文,颇引为同道。尤为巧合的是,我也正在阅读周勇博士的另一本书——《江南名校的中国文化教育》。相比之下,《大师的教书生活》是从名师着手,而《江南名校的中国文化教育》一书则从名校着手,更能引发今日学校管理者的深思。此外,马玉顺老师在《教育三思》一文中,抚今追昔,认为办好学校要由学术底蕴深厚的学者来办学,由一大批真正的名师
【摘要】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家校共育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但在农村中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家校共育工作存在一定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与探索,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家庭与学校两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努力在教育方式上做到坦诚相待、主动交流、方式得当、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开创家校共育的新局面,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共
2005年初,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与英国剑桥教育集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进行了多次磋商,决定引进“海淀中英学校发展计划合作项目” (以下简称“中英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强化学校的领导力建设,逐步构建一种以领导力建设为中心的学校可持续发展动力。我们可以理性地说,学校发展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学校领导力的建设过程。    问题之一学校领导力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学校领导
【编者按】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荀子在《劝学》这一名篇中,第一句就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孔子和荀子的这两句话,正是当今世界都认同的一个教育思想:“终身学习”。“现在和未来,惟一持久的竞争力是有能力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在发展过程中,着重建立起了重视学习的理念和机制,注重互动、合作、交流、沟通、凝聚众人的智慧,视学习为组织“生命盎然的源泉”,为学校的长远发展
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艺术殿堂。馆内展览、博览内容是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一大批我国电影业最具权威性的专家、学者精心制作完成的,集权威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作为社会大课堂首批课程教学实验基地,为了使博物馆丰富的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课程资源,更好地为中小学生服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也是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如此,才能让数学教学与社会接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主体意识被激发出来,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其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有效培养。笔者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2004年,我担任了学校理科实验班的班主任工作。高中生正是需要教师塑造学生品格的时期,而班主任必须有意识地从高一开始就设计一些活动,因为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主任工作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的载体。我们班的活动主要是三年的设计贯穿于始终,也有个别的活动是临时设计借题发挥。    一、有意识地设计三年连续性的班级活动    1.三年三个与众不同的班会  不开那种虚假的只有一部分学生表演的班会,是我的一个信念。
班会背景:  作为小学高年级教师,我常常发现有学生偷偷吸烟。为何学生会过早地进入“烟的世界”?吸烟行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动机?也许我们更应该聆听花季少年心中的声音。  班会过程:  第一步:导出班会主题  辅导员讲话: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的作文《假如我吸烟了,那是因为……》,同学们写得都不错,特别是有个别男同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从中选了几篇,以匿名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请我们今天活动的主
【摘要】小学科学是小学生必学的一门科目,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实现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基于思维建模的概念学习过程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现状。教师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帮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维建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更加高效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维建模;概念学习;小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