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果学生在小学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并以探索新知为乐趣,那么,他终生不会落伍。教育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他提出: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概括起来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教的最好方法就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
以往受考试指挥棒的制约,受各种考评的影响,考虑到社会效应、家长情绪,我们的教学处在受约束的“夹层”这无庸置疑。真正落实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学会求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求知,说起来容易,真正能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探索和体会。
一、冷静地自我解剖,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才能担起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我们的教育与西方比较,小学教育偏重客观知识传授。我们的小学考试分数低于90分的少,为什么一到了中学求及格都难呢?这不能不令我们反思。
拿我自己的教学为例,以往作文教学,我总是大讲作文法,标准规格,从怎样起笔,怎样承接,怎样转笔拓开到怎样收束全篇,步步如公式般扶着学生走。可是,我发现尽管写出来的文章合规合矩,但是缺乏生机,时间长了,每次作文老师都要指导,不指导学生不敢动笔,生怕越雷池不合老师胃口。这样下来眼前的成绩似乎有了保证,但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等方面来看事倍功半,从培养未来建设者的长远角度来看,不仅不符合新课标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违背了教育规律,不适合时代发展需要。
大胆地怀疑自己那“优秀成绩的含金量”,我找到了病根:是自己的目光太浅,让赞誉的声音蒙住了教育工作者的良知。我只注重给学生“鱼”,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渔”。我真正地认识到了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必须走出小我,将自己的坐标构架在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未来中,以教育工作者的良知,担负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不能只是喊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摒弃私念,路子才宽啊。
教师走出名誉的怪圈,着眼于时代的发展,着力于能力的培养 ,着手于琐细的“渔”的点拨,持久地卓有成效地训练,新课标的落实,“学会求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新教育理念就会落到实处,学生学习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强化,就会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二、脚踏实地,积极探索,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难题
学生学习语文最大的难题是写作文,难就难在无米下锅。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我立足课堂,积极探索和学生一起走出谷底的路子。
我的做法是让孩子们学会向生活取材。社会生活五彩斑斓,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而我们往往被一些成规限制,封死了孩子们思考的路子。我借鉴了百家争鸣方法,采取“口头表达百家争鸣,书面表达百花齐放”形式,让孩子们从死胡同里走出来。
例如,说“我是小小推销员”这个话题时,我引导孩子们想一想,可以从那些角度打开思,然后,引导他们抓住所给条件,想想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再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打开思路:你见过或听说过推销东西的人吗,他们就是推销员,你能讲出他们的故事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老师再启发:生活中那些东西卖的好,推销它的人很成功,你喜欢他什么,他的经验给你什么启发;不成功的推销员你见过吗,他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大胆去想象一下我们就是生活中的销售员,我们中的同学要卖“中华铅笔”,他该怎样准备销售,猜一猜他能否成功,为什么?如果换成你,你准备怎么去做?你是否了解你销售的商品,它的特点、性能、作用是什么,你使用什么样的销售方法?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而再引导学生考虑,你面对的客户有什么要求,推销成功后怎样联系,不成功你准备怎样礼貌地结束?销售团体怎样协同作战?
由于注意到了一步步引向生活,引向深入,注意了学困生的点拨和辅导,注重了调动全员参与、集体训练,不仅拓宽了学困生的思路,引入了活水,让孩子们有话可说,还将大多数学生散沙一样的思绪梳理清楚了,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参与中掌握了取材方法,不再为无话可说苦恼。
三、作文即是做人,让学生们学会写出真诚、写出自我
要注意导之以法,不“抱着走”,不束缚学生的手脚,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学会自主学习。但要注意“自主”学习,不是放任的“自流”学习,不是套搬学习,放开学生手脚,在作文中避免公式化、套路化,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真正成长为会学习、善学习的人。而真正的会学习、善学习的孩子一定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手头都有作文书,套搬现象普遍存在。套搬图省事、图稳妥。这样套来套去的弊端就是没有了真诚,丢了自我。怎样让学生写出自我来?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想方设法解开学生心头的套子,多为学生提供可供驱驰的空间,多为学生构建表现真实自我的平台,多贴近学生的生活,鼓励他写真情实感。教师少说大道理和空话,潜移默化,善于在关键处、联结处、精彩处指点迷津,使学生走出自己的路。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短期内成绩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坚持长期的有效的训练,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取材,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学会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随着训练的深入,方法的积累,表达能力得到发展,知识面宽了,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就会升高,理解能力就会增强。授之以渔,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并在愉快的训练中掌握了学习方法,你会发现,不喜欢作文的同学都会快速地交上自己的得意之作。
以往受考试指挥棒的制约,受各种考评的影响,考虑到社会效应、家长情绪,我们的教学处在受约束的“夹层”这无庸置疑。真正落实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学会求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求知,说起来容易,真正能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探索和体会。
一、冷静地自我解剖,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才能担起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我们的教育与西方比较,小学教育偏重客观知识传授。我们的小学考试分数低于90分的少,为什么一到了中学求及格都难呢?这不能不令我们反思。
拿我自己的教学为例,以往作文教学,我总是大讲作文法,标准规格,从怎样起笔,怎样承接,怎样转笔拓开到怎样收束全篇,步步如公式般扶着学生走。可是,我发现尽管写出来的文章合规合矩,但是缺乏生机,时间长了,每次作文老师都要指导,不指导学生不敢动笔,生怕越雷池不合老师胃口。这样下来眼前的成绩似乎有了保证,但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等方面来看事倍功半,从培养未来建设者的长远角度来看,不仅不符合新课标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违背了教育规律,不适合时代发展需要。
大胆地怀疑自己那“优秀成绩的含金量”,我找到了病根:是自己的目光太浅,让赞誉的声音蒙住了教育工作者的良知。我只注重给学生“鱼”,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渔”。我真正地认识到了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必须走出小我,将自己的坐标构架在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未来中,以教育工作者的良知,担负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不能只是喊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摒弃私念,路子才宽啊。
教师走出名誉的怪圈,着眼于时代的发展,着力于能力的培养 ,着手于琐细的“渔”的点拨,持久地卓有成效地训练,新课标的落实,“学会求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新教育理念就会落到实处,学生学习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强化,就会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二、脚踏实地,积极探索,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难题
学生学习语文最大的难题是写作文,难就难在无米下锅。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我立足课堂,积极探索和学生一起走出谷底的路子。
我的做法是让孩子们学会向生活取材。社会生活五彩斑斓,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而我们往往被一些成规限制,封死了孩子们思考的路子。我借鉴了百家争鸣方法,采取“口头表达百家争鸣,书面表达百花齐放”形式,让孩子们从死胡同里走出来。
例如,说“我是小小推销员”这个话题时,我引导孩子们想一想,可以从那些角度打开思,然后,引导他们抓住所给条件,想想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再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打开思路:你见过或听说过推销东西的人吗,他们就是推销员,你能讲出他们的故事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老师再启发:生活中那些东西卖的好,推销它的人很成功,你喜欢他什么,他的经验给你什么启发;不成功的推销员你见过吗,他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大胆去想象一下我们就是生活中的销售员,我们中的同学要卖“中华铅笔”,他该怎样准备销售,猜一猜他能否成功,为什么?如果换成你,你准备怎么去做?你是否了解你销售的商品,它的特点、性能、作用是什么,你使用什么样的销售方法?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而再引导学生考虑,你面对的客户有什么要求,推销成功后怎样联系,不成功你准备怎样礼貌地结束?销售团体怎样协同作战?
由于注意到了一步步引向生活,引向深入,注意了学困生的点拨和辅导,注重了调动全员参与、集体训练,不仅拓宽了学困生的思路,引入了活水,让孩子们有话可说,还将大多数学生散沙一样的思绪梳理清楚了,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参与中掌握了取材方法,不再为无话可说苦恼。
三、作文即是做人,让学生们学会写出真诚、写出自我
要注意导之以法,不“抱着走”,不束缚学生的手脚,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学会自主学习。但要注意“自主”学习,不是放任的“自流”学习,不是套搬学习,放开学生手脚,在作文中避免公式化、套路化,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真正成长为会学习、善学习的人。而真正的会学习、善学习的孩子一定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手头都有作文书,套搬现象普遍存在。套搬图省事、图稳妥。这样套来套去的弊端就是没有了真诚,丢了自我。怎样让学生写出自我来?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想方设法解开学生心头的套子,多为学生提供可供驱驰的空间,多为学生构建表现真实自我的平台,多贴近学生的生活,鼓励他写真情实感。教师少说大道理和空话,潜移默化,善于在关键处、联结处、精彩处指点迷津,使学生走出自己的路。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短期内成绩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坚持长期的有效的训练,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取材,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学会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随着训练的深入,方法的积累,表达能力得到发展,知识面宽了,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就会升高,理解能力就会增强。授之以渔,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并在愉快的训练中掌握了学习方法,你会发现,不喜欢作文的同学都会快速地交上自己的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