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野下内地新疆高中班音乐课堂实践研究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地新疆高中班的针对性教学模式是我国民族教育的大趋势,在培养新疆人才储备力量的同时,也维护了民族团结,有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和交流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内高班为例,去研究怎样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国际性多元化人才,如何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全球多元化文明的冲击。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学实践 ;温州中学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1-0042-03
  一、研究背景
  为了加大培养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力度,充分利用内地优势的教育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各个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为进一步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教育,为了培养优秀的具有高素质高质量的少数民族人才,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新疆民族教育发展。中央在2000 年推出政策,在发达的省份开办新疆高中班。国务院给教育部等部门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民字[1999]185 号)及教育部《关于内地有关城市开办新疆高中班的实施意见》(教民字[1999]12 号),决定首先在南京、上海、北京等较为发达的城市参照西藏异地办学的模式开办内高班。目前,新疆内高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年招生规模由 2000年 1000 人扩至 2014 年 9880 人,已累计招收16届802万人。中央开办内高班的决策,是国家为加快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建设人才所采取的重要优惠政策。此项政策对新疆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对未来人才得培养和储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笔者试图通过调查内地新疆高中班音乐课堂现状并尝试解决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希望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新疆内高班音乐课堂,提高课堂的整体水准,推动内高班精英人才的培养。通过对温州第一中学新疆内高班音乐课堂的调研,首先对温州中学新疆班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其次结合多元化文明理论、社会适应理论及认同理论,通过听课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温州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的课堂现状进行分析,更深层次地探讨内高班音乐课堂的现状。
  二、现状调查与分析
  1温州中学高中班发展概况
  温州中学新疆部于2007年建校,于2009年搬进并开始招生,占地27多亩、投资12亿元的新校区,在校学生569名。目前,学校共设预科、高一、高二和高三4个年级共16个班级,来自新疆各地13個民族的学生在这里就读。
  2音乐课堂实践教学分析
  根据课程改革新标准中要求内地高中新疆班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在音乐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把这一要求作为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重点,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要特别关注能启发学生发展个性的教学活动。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充分进行实践教学, 尽可能发挥学生创作音乐的能力。音乐鉴赏教材采用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著的教材,基本以中西方音乐名作为主要教学赏析内容。新疆内高班的音乐教师是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的周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为人随和,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
  三、开展多元化音乐课堂
  1什么是多元文化
  西方20 世纪初首次出现“多元文化”这一学术名词,20 世纪中叶,这种多元化的思潮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广泛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50 年里,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移民潮[1]。正是这种移民潮形成了多民族国家社会变革的新局面。在国家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不同民族和种族群体代表本族群利益提出了符合本族群利益的诉求。
  2多元文化音乐课堂的积极意义
  人类文明不停地交织更迭,发展到今天,任何一个族群文化都不可能是单一文明。费孝通先生认为20世纪是一个世界多元文明主导的世纪。他认为世界目前的多元文化格局,就是由许多小而不同的文化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多元文化体的世界[2]。对于多元文化音乐课堂的实践性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中提到:历史多次证明,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步骤。罗马文明借鉴希腊文明,希腊文明与埃及文明相互交融,阿拉伯文化反哺中世纪的欧洲和罗马帝国,而拜占庭帝国则滋养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3]。首先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内地新疆班是重大的创新,补充完善了现代多元文化教育体系,对于促进民族融合交流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次在多元文化视角下,从实践意义上,对内地新疆班音乐教学的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师资方面,多维度地研究新疆班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检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质量。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效果和专业水平。也为内高班的师资专业化针对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模式。最后内地新疆班的办学模式是我国民族教育的大趋势,在培养新疆人才储备力量的同时,也维护了民族团结,对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和交流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3如何在音乐课堂开展多元文化教育
  (1)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明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明确地传达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
  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我国民族众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特别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已经全方位且深入地融入到国际体系中。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碰撞。民族关系的变化、国际交往的增多等等,涉及全球多元文化的问题日益突出,而解决全球多元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对青少年进行多元化教育,让学生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同时接触并接受多元化教育理论。我国在多元文化教育普及上处于启蒙阶段,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明确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基础理论薄弱,多元文化教育实践缺失,也未形成相对完整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体系。这种缺失严重影响了我们应对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多元化背景下人才需要具备对其他文明良好的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加快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国际性多元化人才,这种人才对于帮助我们解决今后面临的多元化文明冲突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与国家一体教育的融凝以及近现代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与一体教育的自觉发展阶段[4]。所以我们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全球多元化文明的冲击,明确多元化教育目标就显得十分必要。   (2)多元化文化下教科书改革的必要性
  在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与教科书中也没有设置明确的多元文化教育内容。教科书作为民族文化、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集中反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直接的手段,特别简单而又重要的是,教科书是对读者影响最为深远持久的文本[5]。在教材的选择上,学校在使用国家统一教材的基础上,再编写辅助有针对性的音乐教科书,充实完善音乐教材,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科书是内地新疆高中班对多元化文明了解最重要的资源,教材本体的内容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科书内如果多元化教育内容缺失,势必会导致学生缺少开阔的眼界和思维,形成狭隘的民族观世界观,今后将严重影响其在全球化的发展。内高新疆班多元化的文化教育更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不同文明交往的纽带和桥梁,其在今后民族融合中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内高班音乐课堂的多样化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它正在逐步蔓延渗透到现代教育各个领域,对于音乐课堂而言多媒体教学更是可以为课堂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相对学生而言,它所呈现的文字、图片、音响信息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理解音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高中生从15~18岁正处于青春期,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萌芽,具有对外界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对未可知的新鲜事物也有尝试的勇气,黑格尔强调“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内在的自我”[6]。这说明,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它用客观的音符表达感性的认识,抽象地認知周围的事物与情感,所以音乐在教材上只是文字和音符。在有教学条件的地方,音乐课堂可以增加多媒体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能够把乏味的课堂氛围转变为活泼立体的内容。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展示时,要对课堂所讲内容进行设计,把课本音乐上的要求,转变为听觉、视觉。 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7],明确通过多媒体辅佐教学技术,用它丰富音乐课堂的表现方式,现代科技和互联网大数据为实现新课标要求的音乐课堂提供了有力的针对性支持。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把课程内容整合为四个领域,分别是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8]。
  在内高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的资料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产物。在网上找资源给学生进行赏析讲解,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介绍,分析时代背景和发展脉络,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多元化文化的教育。教师在介绍一首作品的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的链接,展开对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当地文化,同时期的美术、文学作品等相关一系列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这种链接式讲解教学在课堂上会帮助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加深强化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结语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班克斯(James ABanks)认为,全球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应该以多元主义文化为理论基础:第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及思考,学会用双语进行思辨;第二,通过对多元世界的了解,增加其对不同文明的了解与包容;第三,多元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理念的灌输,在教育改革运动中,使来自不同族群的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第四,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文化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获得除本民族主流文化以外的技能、知识、态度;第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其他文化的视角来看待本民族的文化。办好内地新疆班是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内地新疆高中班在教学实践中,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新疆少数民族与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政策实施和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在民族教育中的责任和重担。内高班的模式让更多不同民族的青少年接触内地,与各地各族不同文化的学生接触,增加了相互的了解,促进了沟通,在培养新疆各民族优秀人才的同时,民族文化融合更加顺畅,也推动了各族青年学子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温州自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以来,学校多元化的教育已经慢慢深入人心,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担负着民族融合的使命。以音乐为多元文化的教育的前沿阵地,逐步以点概面,共同促进全国内高班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2.
  [2]费孝通.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J].读书,1998(11):3—9.
  [3]罗素.一个自由人的崇拜[M].胡品清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37.
  [4]王鉴,万明钢.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38—52.
  [5]吴小踏.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启蒙价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1.
  [6]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教育部教材专家编写.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5.
  [8]教育部教材专家编写.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9.
  [9] 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ZK)]
  [10]江怡.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1] 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2][美]塞缓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3] 王简,杨兴斌.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研版,2009.
  [14] 李娜.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15]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
  [16] 哈经雄,腾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7] 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8] 魏煌.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乐研究,2002(01).
  [19] 钱初熹.当代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0]滕星.多元文化教育——全球多元文化社会的政策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状况越来直明显,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现象日渐凸显,艺术院校“重专业,轻思政”现象更为突出。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的全新思路”,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艺术院校专业课程德育的合力作用,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挖掘专业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作用和浸润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全方位
期刊
[摘要]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视角下,研究、论述古希腊美学问题的诞生  展开及深入的历程。以毕达哥拉斯为源头,视苏格拉底为转变,到亚里士多德的  集大成,理清古希腊美学史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2-0125-03    研究古希腊美学史,据现有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大陆人音版与台湾康轩版[1]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曲目[2]为比较文本,通过对两版教材所选曲目进行细致地分析,得出两版教材在选曲方面有以下差异:在曲目分配上,人音版侧重审美性,康轩版则更具有实践性;人音版教材的中国曲目多于外国曲目,选曲倾向“母语化”,康轩版教材外国曲目多于中国曲目,选曲倾向“西方化”;在两版教材选择的中国曲目中,人音版选取的传统音乐较多,康轩版选择的流行音乐较多;在两版教
期刊
[摘要]校本课程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创造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H县实验学校引进陶笛课程,很好地将音乐、美术、科技、语文等课程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研究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成绩。笔者来到该学校,观摩参与了“H县中小学陶笛课题成果展暨教学研讨会”,就该校陶笛校本
期刊
黄河知道我爱誰
期刊
故鄉美
期刊
[摘要]激浪派音乐家,大部分也是行为艺术家,在其作品、表演中,都有行为艺术的成分,本文以约翰·凯奇和谭盾的作品为例,分析其创作观念及创作特点,为理解行为艺术现象、本质和激浪派音乐作品提供一定的理论背景。  [关键词]行为艺术;激浪派音乐;生活与艺术的距离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2-0138-03  一、行为艺术(performance
期刊
[摘要]由张蕾撰著、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浙东传统音乐欣赏校本教程》于2017年出版了。此书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题,以浙江地域为线索,融合音乐、文化、历史、方言等为一体,介绍了浙东——舟山、宁波、绍兴、台州等地的传统民歌、歌舞、戏曲、曲艺和器乐。其内容之丰富,结构之合理,书写之规范,现实之操作等皆具有可赞之处!对于今之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提供了范本,给继承、保护传统音乐提供了正确方向。  [关键词]传统
期刊
陈鸿铎,男,1957年3月生,江苏南京人,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分析教研室主任。上海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分析研究”学科团队首席教授,中国音协音乐分析学学会理事、西方音乐学会理事。1982年~2003年在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任教,自2003年起,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任教。主要从事与中外当代音乐创作理论、音乐作品分析以及20世纪西方音乐发展史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19
期刊
[摘要]王西麟先生与朱践耳先生是中国交响乐的泰山与北斗,并称“南朱北王”。王西麟先生命运多舛,却用一部又一部的音乐作品刷新、颠覆和重塑世界对中国当代交响乐作曲家的认识,和他的音乐一样,他的人生犹如一部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交响曲,但凡听过他作品的人都会立即被深深打动,皆惊叹于他的旷世音乐才华,其作品无论从思想内涵、抑或创作手法皆代表着中国交响曲最高程度与水平。  [关键词]王西麟;交响乐;《抗日安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