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s在西北地区某综合医院骨科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hongshe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指标对某综合医院骨科医疗服务现状进行绩效评价,为医院推进DRGs应用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帮助.方法 应用上海联众DRGs分组器处理某综合医院骨科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住院病例病案首页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指标进行指数处理并评价.结果 研究医院骨科2019年较2018年CMI平均上升0.0294,DRG组数平均增加21组,费用消耗指数平均下降0.03,时间消耗指数平均减少0.04,两年低风险组死亡率皆为0%.骨科A5病区综合指数2018年及2019年均排名第一.结论 2018-2019年该医院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有所提升,科室能够收治大部分骨科疾病,而骨科各病区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须注意在保证服务效率和安全的同时,增加疑难病例的收治,并控制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诱导时不同面罩通气压力对肥胖患者胃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全麻下行腹腔镜胃减容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5岁,BMI 30~40 kg/m2,ASA分级I或Ⅱ级。根据麻醉诱导时预设的面罩通气压力,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20):12 cmH2O通气组(P12组)、16 cmH2O通气组(P16组)、20 cmH2
目的比较微信公众号及常规护理宣教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结直肠癌手术后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普通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并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联合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文版延续护理测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及对延续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CT定量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门诊就诊的疑似COPD患者157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定量检查、肺功能等相关检查,以肺功能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检出COPD,并分析CT定量检测在COPD诊断中的应用。结果157例疑似COPD患者,最终检出COPD112例(71.34%)支气管哮喘20例(12.74%);COPD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值
目的研究沉默circSATB2对结直肠癌细胞Caco2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qRT-PCR方法测定circSATB2在结直肠癌细胞SW480、HR-8348、Caco2和正常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直肠癌细胞Caco2分成对照组、sh-NC(shRNA对照)组、sh-circSATB2(circSATB2 shRNA)组尧sh-circSATB2+anti-miR-NC(circSATB2 shRNA尧抑制剂对照)组尧sh-circSATB2+anti-miR-150-5p(ci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控制急性胰腺炎易位感染、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微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32只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和益生菌对照组。逆胆管注射牛胆磺酸钠构建急性胰腺炎模型24 h后,取各组大鼠小肠内容物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进行肠道优势菌群分析;同时取各组肝脏、脾脏、肾脏、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研磨匀浆后进行细菌培养,判断肠道易位感染情况,此外取胰腺和肠道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收集血清用于内毒素、肠道通透性相关指标D-乳酸以及二胺氧化酶以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ɑ
目的研究β-葡聚糖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180细胞接种于小鼠右上肢皮下建立S180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0.2 mg/kg,腹腔注射)、β-葡聚糖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组,每组16只,雌雄对半。隔日给药,连续21 d,ELISA法检测瘤组织、血液及肝脏相关指标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β-葡聚糖三个剂量组均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P<0.01)。与模型组相比,β-葡聚糖三个剂量组脾
目的分析研究品管圈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破损事件发生数的效果。方法采用品管圈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质量管理控制,以“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破损发生事件数”为主题,分析比较采用品管圈管理前后药品破损发生事件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开展品管圈管理管理前比较,开展品管圈后药品破损发生事件数从39起/月下降至12起/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标率为95.2%;圈员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力、责任心、展示自己、品管手法运用能力、自信心方面的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