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校内信息技术的环境现状,解决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工作中的困惑,发挥教师在信息化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学创新,进一步优化教育,推进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为学校科研兴校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存在问题 方法对策
  一、引言
  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提升工程的对象是教师、核心是能力、关键是应用,不仅要提升教师能力,更重要的是应用到教学和日常工作中。
  针对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校内的信息技术的环境现状,改善管理体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解决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工作中的疑难,转变教师的教育观,进一步优化教育,实现教学创新,为学校科研兴校奠定基础。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环境现状
  (一)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国内教育信息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我国宽带网络IPv6网络技术还在大学校园实验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普及,国家目标到2015年,宽带网络覆盖各级各类学校,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2Mbps以上;高校的接入带宽达到1Gbps以上。
  (二)校内的信息技术环境现状
  属城区小学,属于大班额教育教学管理,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小,办公配置设施较为薄弱;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方面,城乡比较,近年来乡下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投入空间较大,学生数逐年减少,城区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投入空间较小,学生数逐年增加。
  三、校内信息化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办公与教学设施配置不足
  学校网络带宽环境达到4M~8M,基本满足校内的网络畅通运行,但办公用计算机不能满足教师一人一台自主应用,无法保障教师培训学习需用与制作课件,严重制约着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应用到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效果不明显。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校内外环境狭窄
  校外学习环境:近年来学生生源多数来自乡下,流动人口子女基数大,大部分家庭没有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即便有条件的家庭对学生应用疏导不力等因素,制约着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信息化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教师在信息化教育规律的探究与信息技术能力素养的提高双方面,各自为阵,不能有效地结合起来,硬件设施维护管理还处于配备技术人员的修理单一支撑,各种信息管理与教学应用不能够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不能够形成长期有效沟通与交流的信息化校本教研环境。
  (四)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未真正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未突破,封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所存在。尤其是年龄稍微大些的教师来说,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他们认为没有信息技术之前,教得也很好,也许内心深处还是存在抵触心理;学科媒体创新教学模式中,还不能做出更加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只能通过资源库合理引用、整合;不能充分的认识到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部分多媒体课件有追求华丽、脱离教学目标;电子白板的日常应用只限于投影播放幻灯片课件,大部分特色功能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四、有效调整解决的途径,提高信息化教育校本教研
  (一)调整学校管理模式,优化硬件设施环境
  调整班主任队伍年轻化,以培养我校的中坚力量,年轻教师帮助老教师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成长,探索新时期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我校教育的发展;调整班级大家管,让每位教师能够有时间来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如:发挥激励机制鼓励综合课程教师参与管理大课间、课外活动,计入教师的工作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各科教师有时间来研究和探索信息化教学,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力度,把信息化校本教研有机的结合起来。
  结合校内资金的投入能力,突出解决硬件设施,调配资金,自购配置3间电子白板教室,并且得到社会资助3间电子白板教室,电子白板教室由原来的7间提升到13间,形成办学硬件设施逐年增加机制,来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信息技术资源配置合理优化,先配置高年级电子白板教室,没有电子白板教室的班级调剂一间,合理安排时间,来共享资源。
  在电子白板这个媒介物的调查研究中,电子白板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育者对它的态度表现出更加冷静,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个技术在本门课程中如何优化的问题,尤其要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前提,来处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如:楷体中文字体的设置,对小学生汉字的书写影响特别重要,过多的色彩是会影响学生的视力等因素,删繁就简的处理,这就要求教育者对高科技发展认识更加成熟。
  (二)易趣快捷探究,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工具性课程,目的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等。我们以掌握自主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
其他文献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化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如何同时来提高教师授课效果与学生学习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历来都在探索的问题。现在,网络教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也是将来学校课堂上不不可胜道教学手段。虽然其存在一定方面的不成熟,很多教师对网络教学不是很熟悉,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中的新模式,特别是新型语
期刊
【摘 要】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已经开始了新的改革,那就是抛弃应试教育的就史讲事,尝试三维目标下的素质教育把“史”讲“活”,以兴趣和激情来活跃气氛。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三维理念,形成良好的生活心态。而且和谐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里特点,学生也因此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  历史新课标,把发展、培养学生的自
期刊
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这说明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数学生活的过程。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数学的来源、数学的探索与实践、数学的应用等各个环节。使学生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