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柑橘市场的迅速发展,消费市场要求多元化,秭归柑橘产业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在调研基础上,从湖北省秭归县脐橙产业的发展历程切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秭归县脐橙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模式;湖北秭归
中图法分类号:F326.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0.0418
柑橘产业是湖北省秭归县农业支柱产业。截至2018年底,全县约18万人种植脐橙,柑橘专业村超过100个,全县规模化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逾60万t,脐橙鲜果产值达20亿元,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脐橙鲜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73.5%。通过种植面积、产量和产业效益综合评价,秭归县成为“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
1 秭归县脐橙产业发展历程
1.1 起步阶段
1949年,秭归全县柑橘面积1 300亩,产量200t,平均单产仅154kg/亩。1956年,秭归县政府成立柑桔栽培委员会,正式发文确定了“粮食自给有余,大力发展柑桔”的建设思路。1958年,成立秭归县柑桔试验站,从浙江杭州引进了本地早和椪柑两个新品种,第一次出口柑橘60t。截至1982年底,全县有专用果园7 106亩,占总面积的21%。在栽培技术方面,柑桔良种、计划密植、高接换种等先进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创出了全国驰名的优质产品。
1.2 跨越式发展阶段
1986年以后,秭归县柑橘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主栽品种也逐步过渡到以脐橙为主。同年,国家扶持投资2 811万元,共建脐橙基地2.66万亩。1992年,县政府确定在全县重点发展100个柑桔专业村,并制定了扶持政策,重点建设柑橘基地。1995年,秭归被国家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2001年和2003年,秭归脐橙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定为“中华名果”。2004年,秭归县成立了柑桔良种繁育中心,致力于柑橘良种选育、新品种推广工作,为秭归县及周边提供了大量优质无病毒苗木,促进了秭归县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
1.3 高质量发展阶段
2008年,在《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的指导下,秭归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利用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契机,调整柑橘品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秭归县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和人才保障。在农业、水利、扶贫等多项资金共同投入后,秭归县柑橘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柑橘产业稳步发展,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
2 秭归县脐橙产业建设现状
2.1 产地自然环境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地处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脐橙生长的黄金纬度——北纬30度。秭归县内河谷气候资源独特,土壤适宜,适合脐橙生长发育。
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三峡工程蓄水后,冬暖夏凉的气候更为明显,是天然的“水果保鲜库”和甜橙栽培最佳适宜区。
秭归县土壤以黄壤和紫色土为主(占67%),脐橙产区内的土壤质地良好,疏松肥沃;酸碱适宜(PH值5.5~7),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1%以上),土壤富含磷、钾(速效磷平均含量为5.49ppm,速效钾平均含量为96.4ppm);地下水位1m以下,适栽种植面积达20万亩。全县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无工业“三废”污染。
2.2 农业产业布局
为充分适应“山”的特点,秭归县在农业发展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全县基本形成“高山烤烟、中山茶叶和核桃、低山柑橘”的农业布局。
低山柑橘产业带是指海拔600m以下低山河谷地区,根据海拔不同发展熟期不同的柑橘品种,其中,海拔300m以下是晚熟柑橘果业带,面积约10万亩,占总面积的29%,产量12.5万t,占总产量的21%;海拔300~500m是中熟柑橘果业带,面积约23.95万亩,占总面积68%,产量45.7万t,占总产量的76%;海拔500~600m是早熟柑橘果业带,面积约1.05万亩,占总面积的3%,产量1.8万t,占总产量的3%。
柑橘产业发展覆盖全县所有的乡镇。除磨坪乡、杨林桥镇外,其余10个乡镇面积、产量均过万亩、万吨,其中郭家坝镇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县第一。
2.3 柑橘产业优势
(1)地理及生态环境优越
秭归县基于得天独厚的适宜柑橘生长的气候条件,培育出来的脐橙具有果大无核、皮薄、色鲜、肉脆汁多和香浓味甜的优良品质。同时,秭归县冬季冻害发生率低,与赣南、湘南脐橙产区相比,适宜大力推广晚熟脐橙种植和果实留树贮藏保鲜技术,以此延长脐橙采收上市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近年來,随着坡改梯工程和果园挂太阳能杀虫灯、挂黄板、挂捕食螨袋及挂药瓶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大力推广,秭归县柑桔病虫害发生明显减少。此外,秭归县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没有柑桔黄龙病和溃疡病发生的柑桔生产优势区域。
(2)种植习惯和历史传承
秭归有着悠久的柑橘栽培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就在此吟出千古名篇《橘颂》。秭归山多坡陡,难以耕种粮食作物。秭归人民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在陡峭的山坡上垒石种柑橘,形成了柑橘种植传统,并将柑橘文化代代相传,种植技术也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累、创新和完善。20世纪60年代,“中国柑橘之父”章文才教授把脐橙品种引入秭归,脐橙产业在秭归生根、发展和壮大。 2.4 技术支持
(1)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为促进脐橙产业发展,秭归县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结成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柑橘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教授,著名柑桔专家夏仁学教授为科技顾问,每年都有一大批国内外专家到秭归从事讲学、技术指导、试验示范,以及从事柑桔科研攻關课题的研究活动。
(2)成立秭归县柑桔良种繁育中心
该中心现储备柑橘品种资源101个,包括脐橙36个、夏橙12个等。建设的无病毒容器化育苗基地,为全国各地柑橘结构调整提供苗木或接穗支撑。中心为全县柑桔产业化建设提供优质可靠的品种苗木资源,已推动全县柑桔品改7万多亩,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开展的“柑橘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和推广”项目于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健全技术推广体系
秭归县设立了特产技术推广中心、柑桔科学研究所和柑桔高新技术信息服务总站,建立了“秭归农业信息网站”,各乡镇均设立了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全县共有柑桔专业技术人员77人,其中高级农艺师6人,农艺师35人;已成立60多个柑桔协会或脐橙专业合作社,15个农资服务连锁店。当前正在建设一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信息服务站(点)。
(4)制定秭归脐橙生产技术标准
秭归县制定了《秭归县绿色食品原料(柑桔)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办法》等6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秭归脐橙省级标准》《无公害食品秭归脐橙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普及推广了病虫害综合防治、平衡施肥等十项新技术,创新了桔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 秭归县脐橙产业发展经验
3.1 坚持因地制宜,选配适生品种
秭归县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条件和种植习惯,在《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指导下,走出了一条以柑橘鲜食为主线的柑橘产业发展道路。秭归县以脐橙为主导品种,不断扩大品种资源,进行品种改良,根据立地条件特点,以海拔为分界线,积极引导种植早、中、晚熟新特品种,并适当搭配地方良种为补充,延长果品供应期。一方面大力选育推广适宜生长的优势品种,如红肉脐橙,果肉呈红色,独具特色,伦晚脐橙是我国“柑桔四小龙(春见、沃柑、伦晚、红美人)”之一。另一方面围绕市场需求,建设优质晚熟脐橙生产基地,提高早熟和晚熟比例,促进均衡供应,将品种做精做优做特。
3.2 坚持科技创新,持续提升品质
秭归县重视柑橘科技支撑和专家技术指导,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教授专家进产区指导,学生进产区实习,产区提供成果应用和技术推广的平台。通过与高校建立人才交流和产学研合作,走出了一条科研与生产、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为高品质品种的选育、持续改进、推广和秭归脐橙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秭归县通过制定多个脐橙生产地方标准,规范脐橙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以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
3.3 传承文化底蕴,塑造地域品牌
秭归种植柑橘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形成了浓厚的脐橙生产、管理和销售氛围,是秭归县的重要文化元素。
秭归脐橙,随着市场影响力和宣传力的增加,品牌认知度提升显著。“秭归脐橙”先后荣获“中华名果”等荣誉称号,并在全国首届农民丰收节上入选全国100个名牌农产品。
3.4 重视产业融合,拓展发展空间
为拓展脐橙产业发展空间,秭归县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战略。通过品种改良和留树保鲜等技术应用,实现四季鲜果飘香。以脐橙龙头企业带动脐橙深加工处理,实现脐橙从花到果、从皮到渣的深加工综合利用,生产出一系列脐橙深加工新产品。大力发展电商,全县以脐橙为销售产品的电商企业3 500家,2018年秭归脐橙电商销售收入13.6亿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举办脐橙文化节。秭归脐橙产业立足“一产”、延伸“二产”、连接“三产”,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5 经验推广
秭归脐橙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是从政府引导、科技创新和经营主体三方面着力创建现代农业产业。
政府引导是库区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并长期坚持,加强政策引导,重视基础设施投入,推广先进适用的品种,注重品牌打造和宣传,重视生态环保,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是库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研发环节,通过加强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适应消费需求;在生产环节,注重引进脐橙清洁化生产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手机APP信息化终端管理技术等,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果品的质量;在产后环节,研究采后及运输中的冷藏、保鲜技术,流通、储存和消费过程的识别和处理技术,保证果品的可追溯性。
经营主体是库区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民种植管理水平和应对市场风险能力。通过企业引入工商资本,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处理、农旅观光园的建设运营和农产品销售,激活农产品市场。
4 秭归县脐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脐橙种植、运输等方面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秭归山大坡陡、修路成本高,连接种植区与骨干交通网的道路往往是乡村道路,等级标准低。果园生产道路、灌溉、电力、田间运输等设施建设滞后,靠果农的力量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柑橘产业的发展。
二是标准化种植不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脐橙园面积发展超过15万亩,树龄高达20余年,果园老化、衰退现象严重。秭归脐橙种植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种植为主,立地条件差,有的种植坡达60度以上,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力度小,梯田少,规模化、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手段难以推广。 三是机械化程度低。柑农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生产成本高,省力化、机械化采摘运输设备缺乏。
四是保鲜储藏能力不足。由于脐橙的产后处理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冷库等仓储设备建设不能满足需要,脐橙的品质提升受到了限制。
4.2 文化融合不足,竞争力待增强
品牌文化缺乏准确的定位与挖掘,脐橙产品与秭归文化精髓融合不够,核心竞争力不强,利润空间小,一流果品未成为一流商品,与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还存在差距。
秭归县基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大力建设优质晚熟脐橙生产基地。但目前的状况是早中晚熟分别占比3%、68%、29%,早熟和晚熟品种及优质品种供不应求,中熟品种占比过大,普通品种过多,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升。
5 秭归县脐橙产业发展展望
5.1 我国脐橙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是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三峡库区脐橙优势区域会更凸显,秭归脐橙晚熟品种比例会继续扩大,由于脐橙对积温有要求,独特的气候条件使秭归脐橙具有其他地区不具备的优势。二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柑橘价格会呈稳中上升趋势,但涨幅有限,柑橘产业利润会越来越薄,必须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加大科技创新,以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机械化等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品牌营销利润日趋上升。
秭归脐橙产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形势,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和品种优势,不断进行科技和品牌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使脐橙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5.2 秭归柑橘产业发展建议
秭归县脐橙产业应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以三峡后续工作为契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更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推动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
(1)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技术支撑
整合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等多渠道资金,建设一批标准化果园,重点完善果园的水利、道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对园区生产路和连接产区与骨干交通网络的道路交通提升改造,推广果园均衡供水,如雨洪积蓄工程等,推进果园机械化建设,引进适宜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改善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对部分立地条件较好的果园,推广无公害栽培、生物防控、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和留树保鲜等先进适用技术,减少栽培管理带来的面源污染。结合秭归县物流业发展,根据脐橙等产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一批冷库及保鲜设施设备,推广应用柑橘分级、打蜡、包装和储运等采后处理设备,降低果品损伤率。继续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持续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让科技成为秭归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2)着力推进品改,凝练品牌文化
脐橙对环境依赖性强,对气候、土壤等条件要求严格,秭归应基于资源优势,研发特色品种,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从维护整个特色柑橘产业安全的大局出发,以品种改良为突破口,推进全县老旧果园综合改造,按照秭归县柑橘产业布局,全县柑橘生产以脐橙为主,因地制宜地将老品种全部换成脐橙优良品种,突出伦晚、早红、红肉、棕橙等脐橙优势品种,适当搭配夏橙、桃叶橙等地方特色品种,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海拔600m以上区域严格限制柑橘发展,已有柑橘进行产业置换。
找准品牌定位。品牌宣传中凝练“橘颂”文化和“后黄嘉树”精神(爱国、品德高尚的精神)及秭归人民艰苦奋斗精神,打造属于秭归特有的励志脐橙品牌,让消费者在品尝的同时更能体味秭归的特色文化。在产品包装中融合“橘颂”与屈原故事元素,将产品推向高端市场,提高果品附加值。打造大型脐橙观光园,发展观光农业。
参考文献
[1] 杨双成. 全国柑橘产业发展形势对秭归柑橘产业的影响分析[J].农业科学,2018(2).
[2] 向长海,郑承志,马兰海,易发宝,杨勇. 秭归柑橘产业转型发展的实践与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18(10).
[3] 向静,向长海,马娟.2016年秭歸脐橙产销形势综述[J].产销纵横,2017(3).
[4] 宋文华,宋发安,向锋,宋秀铁,周志虎,周立永,谭勇.秭归脐橙早、中、晚熟品种熟期配套研究[J].科技动态,2016(7).
[5] 曹立新,谭勇,宋文华,马监生,温飞龙.秭归县脐橙产业资源优势分析[J].中国果业,2013(7).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模式;湖北秭归
中图法分类号:F326.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0.0418
柑橘产业是湖北省秭归县农业支柱产业。截至2018年底,全县约18万人种植脐橙,柑橘专业村超过100个,全县规模化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逾60万t,脐橙鲜果产值达20亿元,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脐橙鲜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73.5%。通过种植面积、产量和产业效益综合评价,秭归县成为“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
1 秭归县脐橙产业发展历程
1.1 起步阶段
1949年,秭归全县柑橘面积1 300亩,产量200t,平均单产仅154kg/亩。1956年,秭归县政府成立柑桔栽培委员会,正式发文确定了“粮食自给有余,大力发展柑桔”的建设思路。1958年,成立秭归县柑桔试验站,从浙江杭州引进了本地早和椪柑两个新品种,第一次出口柑橘60t。截至1982年底,全县有专用果园7 106亩,占总面积的21%。在栽培技术方面,柑桔良种、计划密植、高接换种等先进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创出了全国驰名的优质产品。
1.2 跨越式发展阶段
1986年以后,秭归县柑橘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主栽品种也逐步过渡到以脐橙为主。同年,国家扶持投资2 811万元,共建脐橙基地2.66万亩。1992年,县政府确定在全县重点发展100个柑桔专业村,并制定了扶持政策,重点建设柑橘基地。1995年,秭归被国家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2001年和2003年,秭归脐橙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定为“中华名果”。2004年,秭归县成立了柑桔良种繁育中心,致力于柑橘良种选育、新品种推广工作,为秭归县及周边提供了大量优质无病毒苗木,促进了秭归县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
1.3 高质量发展阶段
2008年,在《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的指导下,秭归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利用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契机,调整柑橘品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秭归县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和人才保障。在农业、水利、扶贫等多项资金共同投入后,秭归县柑橘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柑橘产业稳步发展,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
2 秭归县脐橙产业建设现状
2.1 产地自然环境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地处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脐橙生长的黄金纬度——北纬30度。秭归县内河谷气候资源独特,土壤适宜,适合脐橙生长发育。
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三峡工程蓄水后,冬暖夏凉的气候更为明显,是天然的“水果保鲜库”和甜橙栽培最佳适宜区。
秭归县土壤以黄壤和紫色土为主(占67%),脐橙产区内的土壤质地良好,疏松肥沃;酸碱适宜(PH值5.5~7),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1%以上),土壤富含磷、钾(速效磷平均含量为5.49ppm,速效钾平均含量为96.4ppm);地下水位1m以下,适栽种植面积达20万亩。全县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无工业“三废”污染。
2.2 农业产业布局
为充分适应“山”的特点,秭归县在农业发展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全县基本形成“高山烤烟、中山茶叶和核桃、低山柑橘”的农业布局。
低山柑橘产业带是指海拔600m以下低山河谷地区,根据海拔不同发展熟期不同的柑橘品种,其中,海拔300m以下是晚熟柑橘果业带,面积约10万亩,占总面积的29%,产量12.5万t,占总产量的21%;海拔300~500m是中熟柑橘果业带,面积约23.95万亩,占总面积68%,产量45.7万t,占总产量的76%;海拔500~600m是早熟柑橘果业带,面积约1.05万亩,占总面积的3%,产量1.8万t,占总产量的3%。
柑橘产业发展覆盖全县所有的乡镇。除磨坪乡、杨林桥镇外,其余10个乡镇面积、产量均过万亩、万吨,其中郭家坝镇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县第一。
2.3 柑橘产业优势
(1)地理及生态环境优越
秭归县基于得天独厚的适宜柑橘生长的气候条件,培育出来的脐橙具有果大无核、皮薄、色鲜、肉脆汁多和香浓味甜的优良品质。同时,秭归县冬季冻害发生率低,与赣南、湘南脐橙产区相比,适宜大力推广晚熟脐橙种植和果实留树贮藏保鲜技术,以此延长脐橙采收上市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近年來,随着坡改梯工程和果园挂太阳能杀虫灯、挂黄板、挂捕食螨袋及挂药瓶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大力推广,秭归县柑桔病虫害发生明显减少。此外,秭归县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没有柑桔黄龙病和溃疡病发生的柑桔生产优势区域。
(2)种植习惯和历史传承
秭归有着悠久的柑橘栽培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就在此吟出千古名篇《橘颂》。秭归山多坡陡,难以耕种粮食作物。秭归人民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在陡峭的山坡上垒石种柑橘,形成了柑橘种植传统,并将柑橘文化代代相传,种植技术也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累、创新和完善。20世纪60年代,“中国柑橘之父”章文才教授把脐橙品种引入秭归,脐橙产业在秭归生根、发展和壮大。 2.4 技术支持
(1)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为促进脐橙产业发展,秭归县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结成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柑橘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教授,著名柑桔专家夏仁学教授为科技顾问,每年都有一大批国内外专家到秭归从事讲学、技术指导、试验示范,以及从事柑桔科研攻關课题的研究活动。
(2)成立秭归县柑桔良种繁育中心
该中心现储备柑橘品种资源101个,包括脐橙36个、夏橙12个等。建设的无病毒容器化育苗基地,为全国各地柑橘结构调整提供苗木或接穗支撑。中心为全县柑桔产业化建设提供优质可靠的品种苗木资源,已推动全县柑桔品改7万多亩,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开展的“柑橘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和推广”项目于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健全技术推广体系
秭归县设立了特产技术推广中心、柑桔科学研究所和柑桔高新技术信息服务总站,建立了“秭归农业信息网站”,各乡镇均设立了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全县共有柑桔专业技术人员77人,其中高级农艺师6人,农艺师35人;已成立60多个柑桔协会或脐橙专业合作社,15个农资服务连锁店。当前正在建设一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信息服务站(点)。
(4)制定秭归脐橙生产技术标准
秭归县制定了《秭归县绿色食品原料(柑桔)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办法》等6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秭归脐橙省级标准》《无公害食品秭归脐橙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普及推广了病虫害综合防治、平衡施肥等十项新技术,创新了桔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 秭归县脐橙产业发展经验
3.1 坚持因地制宜,选配适生品种
秭归县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条件和种植习惯,在《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指导下,走出了一条以柑橘鲜食为主线的柑橘产业发展道路。秭归县以脐橙为主导品种,不断扩大品种资源,进行品种改良,根据立地条件特点,以海拔为分界线,积极引导种植早、中、晚熟新特品种,并适当搭配地方良种为补充,延长果品供应期。一方面大力选育推广适宜生长的优势品种,如红肉脐橙,果肉呈红色,独具特色,伦晚脐橙是我国“柑桔四小龙(春见、沃柑、伦晚、红美人)”之一。另一方面围绕市场需求,建设优质晚熟脐橙生产基地,提高早熟和晚熟比例,促进均衡供应,将品种做精做优做特。
3.2 坚持科技创新,持续提升品质
秭归县重视柑橘科技支撑和专家技术指导,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教授专家进产区指导,学生进产区实习,产区提供成果应用和技术推广的平台。通过与高校建立人才交流和产学研合作,走出了一条科研与生产、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为高品质品种的选育、持续改进、推广和秭归脐橙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秭归县通过制定多个脐橙生产地方标准,规范脐橙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以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
3.3 传承文化底蕴,塑造地域品牌
秭归种植柑橘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形成了浓厚的脐橙生产、管理和销售氛围,是秭归县的重要文化元素。
秭归脐橙,随着市场影响力和宣传力的增加,品牌认知度提升显著。“秭归脐橙”先后荣获“中华名果”等荣誉称号,并在全国首届农民丰收节上入选全国100个名牌农产品。
3.4 重视产业融合,拓展发展空间
为拓展脐橙产业发展空间,秭归县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战略。通过品种改良和留树保鲜等技术应用,实现四季鲜果飘香。以脐橙龙头企业带动脐橙深加工处理,实现脐橙从花到果、从皮到渣的深加工综合利用,生产出一系列脐橙深加工新产品。大力发展电商,全县以脐橙为销售产品的电商企业3 500家,2018年秭归脐橙电商销售收入13.6亿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举办脐橙文化节。秭归脐橙产业立足“一产”、延伸“二产”、连接“三产”,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5 经验推广
秭归脐橙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是从政府引导、科技创新和经营主体三方面着力创建现代农业产业。
政府引导是库区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并长期坚持,加强政策引导,重视基础设施投入,推广先进适用的品种,注重品牌打造和宣传,重视生态环保,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是库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研发环节,通过加强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适应消费需求;在生产环节,注重引进脐橙清洁化生产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手机APP信息化终端管理技术等,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果品的质量;在产后环节,研究采后及运输中的冷藏、保鲜技术,流通、储存和消费过程的识别和处理技术,保证果品的可追溯性。
经营主体是库区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民种植管理水平和应对市场风险能力。通过企业引入工商资本,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处理、农旅观光园的建设运营和农产品销售,激活农产品市场。
4 秭归县脐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脐橙种植、运输等方面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秭归山大坡陡、修路成本高,连接种植区与骨干交通网的道路往往是乡村道路,等级标准低。果园生产道路、灌溉、电力、田间运输等设施建设滞后,靠果农的力量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柑橘产业的发展。
二是标准化种植不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脐橙园面积发展超过15万亩,树龄高达20余年,果园老化、衰退现象严重。秭归脐橙种植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种植为主,立地条件差,有的种植坡达60度以上,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力度小,梯田少,规模化、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手段难以推广。 三是机械化程度低。柑农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生产成本高,省力化、机械化采摘运输设备缺乏。
四是保鲜储藏能力不足。由于脐橙的产后处理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冷库等仓储设备建设不能满足需要,脐橙的品质提升受到了限制。
4.2 文化融合不足,竞争力待增强
品牌文化缺乏准确的定位与挖掘,脐橙产品与秭归文化精髓融合不够,核心竞争力不强,利润空间小,一流果品未成为一流商品,与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还存在差距。
秭归县基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大力建设优质晚熟脐橙生产基地。但目前的状况是早中晚熟分别占比3%、68%、29%,早熟和晚熟品种及优质品种供不应求,中熟品种占比过大,普通品种过多,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升。
5 秭归县脐橙产业发展展望
5.1 我国脐橙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是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三峡库区脐橙优势区域会更凸显,秭归脐橙晚熟品种比例会继续扩大,由于脐橙对积温有要求,独特的气候条件使秭归脐橙具有其他地区不具备的优势。二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柑橘价格会呈稳中上升趋势,但涨幅有限,柑橘产业利润会越来越薄,必须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加大科技创新,以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机械化等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品牌营销利润日趋上升。
秭归脐橙产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形势,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和品种优势,不断进行科技和品牌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使脐橙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5.2 秭归柑橘产业发展建议
秭归县脐橙产业应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以三峡后续工作为契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更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推动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
(1)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技术支撑
整合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等多渠道资金,建设一批标准化果园,重点完善果园的水利、道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对园区生产路和连接产区与骨干交通网络的道路交通提升改造,推广果园均衡供水,如雨洪积蓄工程等,推进果园机械化建设,引进适宜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改善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对部分立地条件较好的果园,推广无公害栽培、生物防控、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和留树保鲜等先进适用技术,减少栽培管理带来的面源污染。结合秭归县物流业发展,根据脐橙等产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一批冷库及保鲜设施设备,推广应用柑橘分级、打蜡、包装和储运等采后处理设备,降低果品损伤率。继续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持续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让科技成为秭归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2)着力推进品改,凝练品牌文化
脐橙对环境依赖性强,对气候、土壤等条件要求严格,秭归应基于资源优势,研发特色品种,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从维护整个特色柑橘产业安全的大局出发,以品种改良为突破口,推进全县老旧果园综合改造,按照秭归县柑橘产业布局,全县柑橘生产以脐橙为主,因地制宜地将老品种全部换成脐橙优良品种,突出伦晚、早红、红肉、棕橙等脐橙优势品种,适当搭配夏橙、桃叶橙等地方特色品种,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海拔600m以上区域严格限制柑橘发展,已有柑橘进行产业置换。
找准品牌定位。品牌宣传中凝练“橘颂”文化和“后黄嘉树”精神(爱国、品德高尚的精神)及秭归人民艰苦奋斗精神,打造属于秭归特有的励志脐橙品牌,让消费者在品尝的同时更能体味秭归的特色文化。在产品包装中融合“橘颂”与屈原故事元素,将产品推向高端市场,提高果品附加值。打造大型脐橙观光园,发展观光农业。
参考文献
[1] 杨双成. 全国柑橘产业发展形势对秭归柑橘产业的影响分析[J].农业科学,2018(2).
[2] 向长海,郑承志,马兰海,易发宝,杨勇. 秭归柑橘产业转型发展的实践与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18(10).
[3] 向静,向长海,马娟.2016年秭歸脐橙产销形势综述[J].产销纵横,2017(3).
[4] 宋文华,宋发安,向锋,宋秀铁,周志虎,周立永,谭勇.秭归脐橙早、中、晚熟品种熟期配套研究[J].科技动态,2016(7).
[5] 曹立新,谭勇,宋文华,马监生,温飞龙.秭归县脐橙产业资源优势分析[J].中国果业,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