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新隆中对”的治国建议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粉碎“四人帮”后不久,胡耀邦同志就向党中央提出了明确的三条治国方略,被誉为“新隆中对”。这三条治国方略包括停止批邓、平反冤假错案、狠抓生产等内容,在当时对稳定大局、治理国家具有历史性意义,表现出胡耀邦同志卓越的总揽全局能力和心系党、国家和人民的情怀。今年是真理标准讨论40周年,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总结40年历史,胡耀邦同志《对当前如何治理国家的建议》一文,不仅是结束“文革”后治国理政的发轫之作,而且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总结经验,继续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胡耀邦;《胡耀邦文选》;粉碎“四人帮”;“新隆中对”;治国方略
  [中图分类号] K27;D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4-0018-04
  《胡耀邦文选》(以下称《文选》)共收编77篇文章,时限为1952年至1986年。这些文章大致分为了三个时段,1952年至1965年时段共有9篇;1975年时段共有2篇;1976年至1986年时段共有66篇,是这本《文选》的主体部分。
  《文选》中《对当前如何治理国家的建议》一文是进入历史新时期以后的第一篇文章。创作时间是1976年10月10日,即10月6日粉碎“四人帮”后的第4天。
  该文充分反映了耀邦同志思想敏锐、敢于直言的特点。
  收入《文选》的这一篇文章,文字简短,但文章的份量却相当重。
  这篇文章在当时,并没有形成文本,只是口头表述。后来,耀邦同志在中央的会议上讲了一次。再后来,他又用文字写下来,因此,就有了两个文本。
  一个是,耀邦同志1980年11月19日在党中央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这里我想插一点我个人的经历。这个经历我对在座的绝大多数同志都没有讲过。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粉碎了‘四人帮’,十二日叶帅的一个儿子来看我,我头一句话说,祝贺你爸爸同华主席他们一道为我们的党和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我还说,现在我们的事业面临着中兴,中兴伟业,人心为上。什么是人心?我说有三条: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我说,务必请你把我这个话带给你爸爸。然后我问他,你能够见到华主席吗?他反过来问我,你对华主席熟不熟?我说很熟,同过一年半工作哩。他说,我可以想办法见到华主席。我说,如果你能够想办法见到他,请你把这个话转告给他。这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6天。”[1]
  胡耀邦在这个会上还说,粉碎“四人帮”之后,究竟人心在哪里?这样的大问题,我们当时没有出来工作的人都清楚。
  另一个文本是,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之际,胡耀邦的老警卫员李汉平,拿出了胡耀邦关于此事写的一个手稿,全文如下:
  一九七六年十月十日我同叶选宁的一次谈话——
  那年十月八日上午,选宁突然来我家,告诉了我已将“四人帮”抓起来了的大好消息,并代表他父亲叶帅问我的好,养好身体,准备迎接党将分配的工作。选宁还说,他父亲还要我想想,对当前如何治理国家有什么建议,过两天他再来,听听我的想法。
  十号他又来找我了。我回答了他提出的問题。我说自古以来,有识之士总是说,大乱之后,要顺从民心。民心为上。根据这种远见卓识的道理,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
  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
  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
  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这三句话我是用心想了一天一晚的,因为便于记忆,传播,我费了好一番心思编出来的。
  这几句话,当时我告诉了家庭几个懂事的人和几个知心的人。以后也没有多同人讲了,因为我觉得不值得再说了。
  (胡耀邦追记)[2]
  《胡耀邦文选》的文本,就来自耀邦同志追记的这个手稿,但《对当前如何治理国家的建议》这个标题,是编者加的。
  以上两个文本,第一个是胡耀邦的讲话(引自沈宝祥著《亲历拨乱反正》,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06、207页)。这是在党中央会议上讲的,是一个长篇发言。这次会议的议题是严肃的,耀邦同志的发言不会是即兴讲话,而是有准备讲稿的,至少也是有详细的提纲。
  第二个材料是胡耀邦手写的。这个手稿是怎么来的?我采访了长期保存这个手稿的李汉平同志。
  李汉平,湖北人。从1953年开始,就是胡耀邦的警卫员,那时还在团中央。他在耀邦身边工作前后有几十年。
  据李汉平说,大约在(1987年1月)中央政治局生活会以后二十来天,耀邦还没有搬出中南海。我们俩老在一起散步。那天散步时,耀邦讲了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二天,叶帅派他的儿子叶选宁来看他的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讲完后,他说,我现在是这个样子了。我追记一下吧,放在你这里。李汉平说,放在你家里好。耀邦说,你比我年轻,将来……你再拿出来。散步后,耀邦就到李汉平办公室,在便笺上写了,交给他。李汉平说,耀邦写的这个材料,我一直保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年,听说要纪念胡耀邦九十诞辰,我觉得这个材料该拿出来了。李汉平回忆中所述情况很有价值,令人感慨,也发人深思。
  以上两个材料都是正式文本。但是,这两个文本却有一些明显的差别。
  一是日期不同。一个说法是,叶选宁是一九七六年十月十二日去胡耀邦家看望的,只有这一次;另一个说法是,十月八日和十日,共两次。
  二是三条建议中有一个字不同。一个说“冤案一理”,另一个说“冤狱一理”。
  三是胡与叶的对话内容两次有不少差别。
  下面讲一点我对两个材料中一些情况的看法。
  关于日期。耀邦同志在手写材料中说,三条建议他“用心想了一天一晚”,是叶选宁第二次来他家时讲的。这比较合乎情理。叶选宁到胡家应当是两次,而不是一次。这个材料的题目标明“十月十日”,说明他对这个日期很重视。在写这个材料前的一个来月时间内,胡耀邦处在意想不到的使他刻骨铭心的境地,他会深入回忆思考许多问题,在生活会后,更是这样。特别是,他决定将这件事写下来,期盼以后有机会拿出来记录这段历史。所以他对日期和情节讲得也具体。耀邦同志第一次所讲,重点在讲他与当时领导人的关系。据此,笔者认为,日期和次数还是书面写的材料比较准确。   关于“冤案”和“冤狱”。推敲一下,这两个提法,是有差别的。前者外延较广,后者则仅指处在被关押状态、失去人身自由的人。“平反冤假错案”这个说法,现在大家都很习惯地使用,但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还没有这样一个规范的提法。当时,耀邦同志注意的重点,是仍被关押的一大批老同志。在《理论动态》创办后不久,大约是1977年秋天,有一天,他在办公室谈话中很着急地说,光揭批“四人帮”,怎么不放人啊!要赶快把人放出来啊!我们党内哪有那么多走资派啊!这话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冤假错案”的提法,有一个形成过程。笔者认为,强调“冤狱”,比较符合耀邦同志当时的思想实际。
  关于谈话内容。两个材料各有侧重,详略不同。前者重点讲了与当时主要领导人有关的事,后者重点讲了他思考三条建议的情况。这两个材料前后相距6年多时间,历史背景有很大的不同,作者的处境、心情、思绪,发生了重大变化。作者讲述这件事的出发点前后也完全背離。但笔者认为这两个材料所讲述的事实都是真的,可以互为补充。
  耀邦同志的“新隆中对”,是当时稳定大局,治理国家必须解决的三个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这三条建议,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具有重要的含义。
  1. 这三条建议的实质。就是要否定“批邓、反击右倾”的运动,要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消除其恶果,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概括起来讲,就是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使国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 贯穿三条建议的基本思想是人心为上。三条建议每一条都落到人心上。在当时,对于“文革”人人都有思考,但各人思考的角度不一样,有些人较多思考个人的遭遇和出路。耀邦同志思考的是人心所在,是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愿望。
  3. 提出这三条建议,反映了耀邦同志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耀邦同志十分崇敬毛泽东同志。粉碎“四人帮”以后,他衷心拥护新的领导人。但这三条治国建议表明,他的思路同“两个凡是”是对立的。他以后提出用实践标准检验总结十年“文革”,决不是偶然的。
  粉碎“四人帮”后刚几天,耀邦同志就向党中央提出这样明确中肯的治国大计,在党内为仅见,确实难能可贵,显示出他具有总揽全局的能力。以后的实践,基本上也是循着这个大思路前行的。
  今年,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四十周年,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我们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更好前进的大好契机。回顾总结这四十年的历史,耀邦同志的这篇文章,可以作为起点。
  [参考文献]
  [1]沈宝祥.亲历拨乱反正[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2]胡耀邦.胡耀邦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邹立鸣]
其他文献
[摘 要] 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与精神支柱,是打造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与关键,是形成改革共识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凝聚力。乡风文明建设后续动能不足,文化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乡土文化接续与重构的主体缺失、村民的文化意识薄弱、乡土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政府对乡土文化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较低、政策的偏离等各种因素交织,致使乡村共同体观念日渐淡薄,乡土文化推陈出新不足,传承创造不连续,村庄文化
现年81岁的根纳吉·奥希波夫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被誉为当今俄罗斯社会学的“泰斗”。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代表团访俄,与奥希波夫等俄方学者座谈。下面结合座谈内容分析介绍他们关于苏联解体和苏共败亡的观点。    一、 苏联不是自动解体,而是被瓦解、被肢解了  在回答苏联解体原因时,奥希波夫首先强调,苏联不是解体了,而是被瓦解、被肢解了。苏联解体违背人民的意志
早在1844年的春天,窃听事件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逃亡伦敦的意大利人朱塞佩·马兹尼笃定地宣称,英国政府一直擅自拆阅他的邮件。马兹尼是一名革命家,秘密策划统一意大利、建立一个意大利共和国,因此他在热那亚被判入狱,在萨沃纳服刑,可就在判决死刑时,突然人间蒸发,却在法国巴黎再次被捕。在伦敦,他怀疑自己是所谓“邮局间谍任务”的受害者,确信英国内务大臣詹姆斯·格拉汉姆爵士曾应奥地利大使之请求下令拆阅他的信件
近日偶然在一本杂志中见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人把一只狼和一只刚出生的小羊放在一起饲养,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小羊,异口同声地说,狼迟早会吃掉小羊。结果,狼非但没有吃小羊,还成了小羊最亲密的朋友,它们一起生活,一起玩耍,形影不离。一段时间后,有人把小羊牵走,这时,出现了感人的一幕:狼奋力扑到铁丝网上,对着小羊长嚎不已,声音凄厉,网外的小羊听到狼嚎,努力挣扎,反扑过来,哀声回应。原来狼和小羊相处久了,也会同
[摘 要] 易地扶貧搬迁社区建成后,解决了“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难题,大幅提高了贫困移民的生活水平,但移民搬迁后普遍共同体意识淡薄,社区发展与贫困移民个体发展关联度低,社区治理呈现复杂性,给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一定困难,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共同体建设,成为了后搬迁时代的重要课题。贵州省毕节市碧海阳光城移民安置点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本土产业、完善公共空间建设、推进居
“中国梦”成发展主旋律  ●德新社称,习近平主席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发表讲话,呼吁13亿中国人实现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中国梦”。习近平在对约3000名代表发表电视直播的讲话时说:我们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日本朝日电视台网站说,习近平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
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中国,我们的汉语也倍受青睐,“汉语热”已经席卷全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的未来地位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现在让我们坐上王位同学驾驶的时空穿梭机,一起去2200年看看吧。  (丹 丹)    2200年,整个人类社会焕然一新,什么空中住宅、什么地下宫殿、什么水上小区,早已司空见惯,还有会飞的汽车,使时光倒流的时空隧道……当然,我们中国更是引领世
[摘 要] 加快湖北城镇化进程是全面推进湖北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看,湖北城镇化进程是一个长时段的过程,其间所形成的动力机制、城镇发展模式、城镇体系的结构特征均影响至今。参照湖北城镇化进程的历史特点,我们认为,充分发挥武汉的中心极核效应、实施差异化发展,仍是湖北城镇发展的不二选择。同时,促进县际之间的区域开放,振兴并强化县属中心镇的地位,使之成为湖北城镇体系的主干。而对于小城镇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建设,一直以“从严”作为管党治党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CSSCI期刊发表了大量关于从严治党研究的论文,多视角全景式展示了从严治党研究的总体状况。从严治党研究以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为分界线,呈现出前后衔接的两个阶段。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作为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术界对此需进一步加强研
[摘 要]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这一地区的教育发展关涉全局。从教育现代化视角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基本状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侧面反映出三省一市的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推进长三角教育现代化具体举措为:第一,建立长三角教育现代化试验区;第二,选择样本区域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