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同样的项目,同样的环境,为什么有的创业者成功?有的创业者不成功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创业者能力素质的差异。成功的创业者有什么共同之处吗?你又是否适合走上创业之路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讲师杨娟老师是怎么看学生创业素质的,本期我们刊登《你具备创业者的特质吗》上半部分,下期我们将继续刊登文章的下半部分,敬请关注。
人物介绍:杨娟,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讲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站博士后,国际劳工组织KAB(know about business)项目讲师,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发表论文数篇,著有《金融创新》(译著)《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与中国经验》(专著)等。
主持人:杨老师,我知道您是国际劳工组织KAB的创业培训讲师,您还是我们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的研究员,您对创业教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请问您侧重哪方面?
杨娟:我们在学校主要是给学生讲创业素质方面的,希望通过这种讲授能够使学生了解创业者的素质,并且能够朝成功创业者方向努力。
主持人:我们有很多学生都会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经常问自己:我自己适合创业吗?这在您的创业教学过程当中,是不是也感觉到学生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呢?
杨娟:对,我觉得有些学生是很迷茫的,他们在创业还是找工作方面,并不是特别明确,而对自己的特征也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有时候我们上课用一个小游戏:我是谁?让你想想你的优点是什么,你的缺点是什么,给每个学生五分钟。这五分钟时间,学生反应过来我是这样的。发现自己的特征,学生才去认识。
主持人:学生创业的话,成功创业者有什么特质吗?
杨娟:成功创业者有他们共同的特征,每个创业者不可能去复制,我们不可能把成功模式复制下来,但是他们优秀的本质以及决定他们成功的因素应该是可以学习的。
主持人:都有哪些因素和特征呢?
杨娟: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积极、主动去做事、找信息、找项目,他们可能在学校的时候,或者他们前期生活中会主动参与各种事情,在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且是对现在的学生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接触学生的时候会发现,学生了解创业能给他带来什么,比如学生会说我生活更自由,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我觉得我可能有丰厚收入等等,他们对创业是了解的。那么要不要选择创业呢?好多学生说有这么多好处,我也想,只要他有想法,下一步就问你能不能去创业,现在应该自己做些什么呢,学生得再去想,我觉得你现在应该积极主动去实践了。优秀创业者有很多特质,比如努力工作,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要能承担风险,优秀创业者必须有耐性才能成功。
主持人:你觉得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种测试,能够测试他这四种特质吗?
杨娟:我们是有这种测试工具的,因为现在开了很多工具,不包括你真的了解自己,但是学生应该尝试问自己这些问题。比如积极主动,比如我想组织一个活动,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学生会问一下我做事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敢于承担风险,我是不是经常中途会放弃一些事情,我有目标,可能中途很苦恼就放弃了,通过这些问题就知道自己是哪一种性格的。
主持人:杨老师,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说相同的地点、相同的项目,为什么有的人做就成功了,有的人做就不成功,差异在哪里?比方说一个餐馆经营的很好,后来转让给了另一个人,结果时间不长就关张了,那么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
杨娟:这种现象我们经常会遇到,其实我们表面一看就会说两个经理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可能我们直接会说这个原因。其实再仔细分,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我有两个哥哥要经营同一个餐馆,一个哥哥是三星级宾馆大厨,工作十年,觉得不错了,也了解餐馆经营了,想自己开个小餐馆,本钱有限,恰好家里父母有一个门面店,这样房租成本省掉了。他做菜的口味肯定没有问题,但是经营不到半年就关门了。旁边还有店,开得特别成功,人家卖早餐、卖油条、卖小笼包也成功了,我说怎么他就失败了。我发现这位哥哥只做大菜不做小菜,他会做小菜,但是不屑于做小菜,他把菜做的很精致,但是价码很高。
主持人:大菜是不是价钱高,比较贵的菜?
杨娟:做的比较精美,比较细,价格比较偏高,但是毕竟是小店,做得再华丽,也要适应来这个店里的消费者。所以他不了解市场和他的消费者,这是很多创业者失败的地方,缺乏一种商业管理的知识,他有技术上的技能,但是缺乏商业管理的知识。毕竟是自己家的门面点,弟弟接手了。弟弟接手之后,这个店也是经营不下去,弟弟原来是做小商品批发,有做过经营的经验,但他对餐馆经营不了解,他对做菜、打荷也不了解,因为不了解这个领域,所以他也失败了。后来一想他没有相关技术,如果他是一个了解餐饮的,是做餐馆的,肯定就会好很多。很多人会这样想学生创业要么没知识,要么可能没技能,。其实再仔细想想,作为学生来说,学习能力是特别强的,很快就可以把相关知识了解了,技能是可以积累的。我有一个国贸专业的学生,到山东老家开家纺店,开的特别成功。一个20多岁小女孩有多么高深的技能吗?技能是积累的,她上学期间在淘宝上做过网店。别的同学没有做成功,她却做成功了,既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而是特质。
主持人:您哥哥是三星级厨师,有技术,但是做的菜太高档,不适合消费者。那他要做小菜,不是不会做,但是他不屑于做,这种调整起来应该很容易的,他为什么就不能像这位小姑娘一样及时作出调整呢,这里是不是还有适应能力,或者应变能力?
杨娟:对,有他自身的原因,不肯做小事,这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不屑于从小事做起。
主持人:做小菜很容易,做小菜再想做大菜可能不太容易,因为要求比较精美,工艺要求比较高,做小菜实际上就是家常菜,他为什么不调整?
杨娟:他认识不到这一点。创业者有一点要愿意倾听,要听听别人的意见,要出去走走看看,要注意消费者的反馈。
主持人:通过上述这两个案例,我们能看出来,成功者确实会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比如说政治领袖、经济巨头、商业巨子,凡是成功的人物,似乎都有某种相似的特质在里面,对我们学生创业者来讲是不是也有某种特质呢?
杨娟:也是有的,我曾经看过一些书,有一本书叫《成功人士七个习惯》,总结七个习惯,我觉得对学生特别有用。
第一是积极主动,你是创业者也好,你是做其他领域也好,都要积极主动,不能指望别人推着你走。
第二是以终为始。就是忠于自己的人生计划。其实真正成功创业者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每一步要做什么,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这个目标走下去,成功人士都有这个特征。
第三是要事第一。就是选择当前应该做什么事。同样想想我们学生也是一样的,现在学生老说要考各种各样的证,要先想你是要考研,还是要找工作,如果考研,第一步是要学习你的专业知识,学习你的基础课。如果找工作,在有限时间里,充分利用你的时间拿到各种资格证,这就是你要选择现在究竟要做什么。
第四是追求双赢。现在有句话叫做:要哄着别人跟你一起做事。有的学生有好的项目,不能因为这个项目很赚钱,就想自己做,反而可能不成功。
第五是善于沟通,有换位思考的原则。就像我的哥哥,他可能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如果他能倾听消费者的想法,他的店可能就开的很好。
第六是统合综效。就是1+1>2。
第七是不断创新,全方位的平衡自我。学生经常问老师:我学这个专业,我出去是不是就能够做这个专业?其实想一想,包括你创业也好、就业也好,未必就是本专业。那你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这就是成功人士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其实在这些素质里,我自己认为,专业老师上课,我特别强调就是学生要积极主动。因为有时候与创业老师聊天,发现上过创业课程的学生找工作似乎就业率高了。我们又要问,为什么这些学生就业率高了,后来发现一点,因为我们课很受欢迎,很多学校都是选学生来上课的,只有积极主动的学生才会来到这个课堂,这个特质决定他未来找工作更快一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同样的项目,同样的环境,为什么有的创业者成功?有的创业者不成功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创业者能力素质的差异。成功的创业者有什么共同之处吗?你又是否适合走上创业之路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讲师杨娟老师是怎么看学生创业素质的,本期我们刊登《你具备创业者的特质吗》上半部分,下期我们将继续刊登文章的下半部分,敬请关注。
人物介绍:杨娟,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讲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站博士后,国际劳工组织KAB(know about business)项目讲师,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发表论文数篇,著有《金融创新》(译著)《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与中国经验》(专著)等。
主持人:杨老师,我知道您是国际劳工组织KAB的创业培训讲师,您还是我们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的研究员,您对创业教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请问您侧重哪方面?
杨娟:我们在学校主要是给学生讲创业素质方面的,希望通过这种讲授能够使学生了解创业者的素质,并且能够朝成功创业者方向努力。
主持人:我们有很多学生都会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经常问自己:我自己适合创业吗?这在您的创业教学过程当中,是不是也感觉到学生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呢?
杨娟:对,我觉得有些学生是很迷茫的,他们在创业还是找工作方面,并不是特别明确,而对自己的特征也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有时候我们上课用一个小游戏:我是谁?让你想想你的优点是什么,你的缺点是什么,给每个学生五分钟。这五分钟时间,学生反应过来我是这样的。发现自己的特征,学生才去认识。
主持人:学生创业的话,成功创业者有什么特质吗?
杨娟:成功创业者有他们共同的特征,每个创业者不可能去复制,我们不可能把成功模式复制下来,但是他们优秀的本质以及决定他们成功的因素应该是可以学习的。
主持人:都有哪些因素和特征呢?
杨娟: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积极、主动去做事、找信息、找项目,他们可能在学校的时候,或者他们前期生活中会主动参与各种事情,在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且是对现在的学生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接触学生的时候会发现,学生了解创业能给他带来什么,比如学生会说我生活更自由,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我觉得我可能有丰厚收入等等,他们对创业是了解的。那么要不要选择创业呢?好多学生说有这么多好处,我也想,只要他有想法,下一步就问你能不能去创业,现在应该自己做些什么呢,学生得再去想,我觉得你现在应该积极主动去实践了。优秀创业者有很多特质,比如努力工作,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要能承担风险,优秀创业者必须有耐性才能成功。
主持人:你觉得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种测试,能够测试他这四种特质吗?
杨娟:我们是有这种测试工具的,因为现在开了很多工具,不包括你真的了解自己,但是学生应该尝试问自己这些问题。比如积极主动,比如我想组织一个活动,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学生会问一下我做事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敢于承担风险,我是不是经常中途会放弃一些事情,我有目标,可能中途很苦恼就放弃了,通过这些问题就知道自己是哪一种性格的。
主持人:杨老师,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说相同的地点、相同的项目,为什么有的人做就成功了,有的人做就不成功,差异在哪里?比方说一个餐馆经营的很好,后来转让给了另一个人,结果时间不长就关张了,那么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
杨娟:这种现象我们经常会遇到,其实我们表面一看就会说两个经理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可能我们直接会说这个原因。其实再仔细分,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我有两个哥哥要经营同一个餐馆,一个哥哥是三星级宾馆大厨,工作十年,觉得不错了,也了解餐馆经营了,想自己开个小餐馆,本钱有限,恰好家里父母有一个门面店,这样房租成本省掉了。他做菜的口味肯定没有问题,但是经营不到半年就关门了。旁边还有店,开得特别成功,人家卖早餐、卖油条、卖小笼包也成功了,我说怎么他就失败了。我发现这位哥哥只做大菜不做小菜,他会做小菜,但是不屑于做小菜,他把菜做的很精致,但是价码很高。
主持人:大菜是不是价钱高,比较贵的菜?
杨娟:做的比较精美,比较细,价格比较偏高,但是毕竟是小店,做得再华丽,也要适应来这个店里的消费者。所以他不了解市场和他的消费者,这是很多创业者失败的地方,缺乏一种商业管理的知识,他有技术上的技能,但是缺乏商业管理的知识。毕竟是自己家的门面点,弟弟接手了。弟弟接手之后,这个店也是经营不下去,弟弟原来是做小商品批发,有做过经营的经验,但他对餐馆经营不了解,他对做菜、打荷也不了解,因为不了解这个领域,所以他也失败了。后来一想他没有相关技术,如果他是一个了解餐饮的,是做餐馆的,肯定就会好很多。很多人会这样想学生创业要么没知识,要么可能没技能,。其实再仔细想想,作为学生来说,学习能力是特别强的,很快就可以把相关知识了解了,技能是可以积累的。我有一个国贸专业的学生,到山东老家开家纺店,开的特别成功。一个20多岁小女孩有多么高深的技能吗?技能是积累的,她上学期间在淘宝上做过网店。别的同学没有做成功,她却做成功了,既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而是特质。
主持人:您哥哥是三星级厨师,有技术,但是做的菜太高档,不适合消费者。那他要做小菜,不是不会做,但是他不屑于做,这种调整起来应该很容易的,他为什么就不能像这位小姑娘一样及时作出调整呢,这里是不是还有适应能力,或者应变能力?
杨娟:对,有他自身的原因,不肯做小事,这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不屑于从小事做起。
主持人:做小菜很容易,做小菜再想做大菜可能不太容易,因为要求比较精美,工艺要求比较高,做小菜实际上就是家常菜,他为什么不调整?
杨娟:他认识不到这一点。创业者有一点要愿意倾听,要听听别人的意见,要出去走走看看,要注意消费者的反馈。
主持人:通过上述这两个案例,我们能看出来,成功者确实会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比如说政治领袖、经济巨头、商业巨子,凡是成功的人物,似乎都有某种相似的特质在里面,对我们学生创业者来讲是不是也有某种特质呢?
杨娟:也是有的,我曾经看过一些书,有一本书叫《成功人士七个习惯》,总结七个习惯,我觉得对学生特别有用。
第一是积极主动,你是创业者也好,你是做其他领域也好,都要积极主动,不能指望别人推着你走。
第二是以终为始。就是忠于自己的人生计划。其实真正成功创业者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每一步要做什么,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这个目标走下去,成功人士都有这个特征。
第三是要事第一。就是选择当前应该做什么事。同样想想我们学生也是一样的,现在学生老说要考各种各样的证,要先想你是要考研,还是要找工作,如果考研,第一步是要学习你的专业知识,学习你的基础课。如果找工作,在有限时间里,充分利用你的时间拿到各种资格证,这就是你要选择现在究竟要做什么。
第四是追求双赢。现在有句话叫做:要哄着别人跟你一起做事。有的学生有好的项目,不能因为这个项目很赚钱,就想自己做,反而可能不成功。
第五是善于沟通,有换位思考的原则。就像我的哥哥,他可能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如果他能倾听消费者的想法,他的店可能就开的很好。
第六是统合综效。就是1+1>2。
第七是不断创新,全方位的平衡自我。学生经常问老师:我学这个专业,我出去是不是就能够做这个专业?其实想一想,包括你创业也好、就业也好,未必就是本专业。那你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这就是成功人士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其实在这些素质里,我自己认为,专业老师上课,我特别强调就是学生要积极主动。因为有时候与创业老师聊天,发现上过创业课程的学生找工作似乎就业率高了。我们又要问,为什么这些学生就业率高了,后来发现一点,因为我们课很受欢迎,很多学校都是选学生来上课的,只有积极主动的学生才会来到这个课堂,这个特质决定他未来找工作更快一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