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e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高职院校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也是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就业关乎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就业的难度系数,新形势下做好就业工作,首先需要从现实角度对影响高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因素做出思考。
  【关键词】就业 高职毕业生 就业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程的加快,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可能涉及到社会、高校和学生自身等方方面面,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足。因此,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也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界定
  就业是多数毕业生都会面临的问题,与学生本人利益息息相关,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即就业力(Employ ability)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就业力即“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就业力是一个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重新选择、获取新岗位的动态过程,更全面地阐释了就业力的整体概念。2005年,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再次明确就业力概念即“可雇用性”,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就业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然而,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职场产生的深远影响,就业力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首先,社会的发展使得整体人才素质大幅提高,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赢在职业的起跑点,如何打造适应当代职场特点的就业能力,成为关注的热点。其次,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给职场环境带来了重大变革。职场人士需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开阔视野,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再者,随着人才测评理论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针对不同的岗位选择不同类型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从单纯对“事”的管理,即强调工作绩效,而转变为重视对“人”的管理。应届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着从校园环境到职场环境的转换,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从学习能力到工作能力的延展。如何立足职场,应对压力与挑战,保持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仅是应届生迈入职场前的必备功课,也是企业在挑选人才时的考量标准。
  二、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若干因素
  毋庸置疑,每个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都是有差别的,根据马克思哲学内外因观点来看,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强弱主要在于自身素质的高低,但是外部因素也有很大的作用。
  (一)毕业生个人因素
  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就业能力的重要原因。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程度、人格心理因素都客观上影响着本人的就业能力。高职毕业生是就业能力的载体,也是决定就业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观念和就业行为,对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既定的高校教育条件下,有多少东西融会到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这取决于高职毕业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在就业体制“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形势下,积极主动的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都可促进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始终是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作为就业主体的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对社会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了解是粗浅的,缺乏适应社会的要求,而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心理素质的训练、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自我完善的意识,也直接导致了“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紧缺”和“高职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两难现状的出现。作为高等学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应该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分工的细化,用人单位及其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无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条件怎么苛刻,对高职毕业生来讲,要想顺利就业,除了要学好过硬的专业知识外,学校还必须要从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人手,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教育因素
  教育状况一定程度上能转化为学生的就业能力。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总体上符合经济社会需要,造就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推动了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但应看到,随着知识经济兴起和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当前的教育状况客观上存在着不合理的成分,不能够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这种并不完善的教育熏陶下的人才显得有不少缺陷,有的眼高手低,有的瞻前顾后,有的在工作岗位上麻木不仁。这些都是当前教育弊端通过学生本人在市场上的反映,应努力克服。
  结语
  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政府、社会、高校应紧紧携起手来,共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政府要增强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开辟更多的适合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社会应更多包容不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高职毕业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高校应更多和市场接轨,改革教育内容,更新教学方式,积极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毕业生本人要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顺利就业积聚更多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关于培养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教育发展研究,2005(1).
  [2]陈淑英,马德荣.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山东经济,2004 (4).
其他文献
高速公路是物流运输的重要通道,属消费型的公共资源.高速公路网建设发展的目的在于提升公路运输效率.货运车辆是现代社会物流运输的重要工具,是物流运输用户重要的谋生工具.r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宁波市5所高中学校的视力现状进行调查,并运用体育统计学、比较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高中学生的视力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视力低下率严重,此现象与学习压力、学校环境、体育活动等诸多因素有关。  【关键词】普高 中学生 视力 预防  1 前言  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读书认字、看图赏画、工作生活都理不开眼睛。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
【摘 要】政校关系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必须面对的重点,而现代学校制度又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政校关系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国内目前的基本研究,基本观点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对权力的难以释怀与学校管理的效率低下是并驾齐驱的,政校分开是解决当下教育改革病症的良药,如何确保将这道良药让教育这个大病号正确地服下才是症结所在。在提出解决办法之前,有必要对问题进行再次梳理。  【关键词】
高等金融职业院校是培养金融业基础人才的主要院校,也是我国金融人才的重要输出地之一。随着毕业生的增多,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高等金融职业院校就业受到较大影响,应从多方面出发
成为可持续交通运输的引领者是斯堪尼亚的愿景.斯堪尼亚近期发布的2019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显示,2019年是斯堪尼亚公司业绩创纪录的一年,也是对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承诺的一年,包
期刊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非重点疫区下肢骨折患者收治及围手术期管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22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据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运用1996~2010年间20个国家来华留学生的面板数据,以个体随即效应模型检验了来华留学生选择中国作为目的地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两国经贸关系、人均差距、文化差异、是否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对吸引来华留学生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生均教育经费和是否签署高等教育学历互认协议也具有一定积极影响。此外,高等教育师生比和空间距离对来华留学生的选择具有阻碍作用。最后,本文从增强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加强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 就业指导 作用  我国大学毕业生从2007年的495万,到2012年的680万,再到“十二五”时期预计的700万,数量逐年递增。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大军,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性举措就是实施创业教育,支持大学生创业。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亟需构建新的创业教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