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发展的策略与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创建学校的特色。我校在创建过程中,主动选择特色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注重自主发展、内涵发展和文化发展,以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词】学校特色 改革与发展 策略与思考
  学校特色是学校的名片,是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创建学校的特色。如何创建办学特色成为我校建设与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当前我校特色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校的办学特色是综合实践活动。我校在创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注重在办学历史、学校发展优势、办学经验、师资水平等诸多客观条件方面找准自己的独特之处,找准自己特色发展坐标和支点,选择特色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1.独特的区域优势
  我校地处农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万亩荷塘、垂钓中心、新兴的工业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区以及美丽的神话传说,这些资源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独特的区域位置孕育了我校特有的文化内核,凝练出“崇学尚农”的校训。围绕校训,我校把培养“有智慧的实践者”作为目标,在“学”和“农”上大做文章,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2.独特的师资优势
  我校现有33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而且绝大部分是农场当地人。他们在校是教师,在家则是农民。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农场,对于农耕稼穑驾轻就熟,而且有很深的农耕情结。这样的年龄,对于教育教学并不一定具有优势,但是对于指导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却都是一把好手。
  3.独特的办学历史
  我校原属于江苏省农垦系统办学。从1959年建校开始,到2001年以前一直由云台农场负责管理。教师一般都是农场的职工担任,学生是农场职工的子女。在行政管理上,更多的是农场企业的管理模式。除了遵守国家的教育方针外,学校的管理、干部任免、福利待遇、作息时间、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都受到农垦系统的影响。因此,学校的发展历史与农业有着很深的渊源,也孕育了学校特有的文化。
  4.独特的课程设置
  基于校情,以农业综合实践基地为依托,我校以“乡情、乡土、乡绿、乡产”为四大板块,因地制宜开发了“尚农”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编印了“尚农”校本教材,融“尚农”课程于校园文化之中。学校将“尚农”纳入课时计划,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心理特征,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综合实践长短线活动,指导学生深入农业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努力探索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新模式。
  二、特色创建的实践策略
  1.注重自主发展
  特色是学校内涵和个性的重要体现,谋求特色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根本策略。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手段,本质上是一个内生的、渐进的、自主的发展过程和建构过程。在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把发展权赋予学校和师生,给学校更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从而让学校主动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教师和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受益者和体现者。学校要唤醒并不断强化师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活力,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动力条件,奠定发展基础。
  作为特色建设的主体,学校要全面审视自己的发展背景,深入分析学校的发展优势和积淀的经验,找准自己的发展坐标和支点,制定符合校情的发展规划。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过程中,我校首先确立“崇学尚农、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以此为引领,提出适合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有智慧的实践者”,制定了学校发展思路和策略措施,实施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有了规划的自主性、目标的导向性、实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色的发展才会有坚实基础。
  2.注重内涵发展
  学校特色要具有稳定性,同时又要坚持走内涵化发展之路,不断丰富其内涵,提升其品质。
  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内涵的主要載体。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学校特色的形成过程。在开发校本教材过程中,我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发校本教材。立足校情,以“乡情、乡土、乡绿、乡产”为四大板块,充分挖掘、遴选、梳理、提炼校内外的社会、自然和人文资源,掌握第一手的特色课程素材,然后对课程素材进行校本化处理,形成教材,最后再对教材进行特色化运作,开发出具有农场特色的校本教材《尚农》。二是强化师生的课程意识。制定特色课程标准和评价办法,编印特色课程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段开设特色课程,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有特色的教师群体。三是重视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针对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学生个体之间的独立性,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把培养学生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取向。
  3.注重文化发展
  学校特色建设离不开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特色的核心是学校文化,文化是特色的根,是特色发展的沃土。因此,特色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必须把特色的“根”留住。我校的特色是“尚农”,因此把文化学习与爱农、学农、尚农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知行合一、学用结合的有机统一,从而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发展。
  一是从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和定位学校特色。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当我们回望过去探寻学校的发展轨迹,认真梳理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发展优势,就会发现学校文化的特点,进而找准学校特色发展的坐标。如果不顾学校的传统文化,盲目定位学校特色,就可能把学校发展引入歧途。
  二是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定学校的制度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也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主题制定相应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及教师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有特色的管理制度,使制度文化与学校的特色目标和办学思路相协调,规范学校特色的建设工作。   三是从文化的角度重新规划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显现办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特色的名片,也是一门隐性课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学校要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整体优化校园的文化环境,实现校园文化、特色、环境、形象的协调统一。
  三、特色发展的几点思考
  1.有独特办学思想的校长是形成特色创建的关键
  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的个性化表现。校长独特的教育思想能统领全校的工作,并能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有独特办学思想的校长,一定是一个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人。他们有独特的办学思想和行为方式,是教育园地里辛勤的耕耘者和引领者。
  2.有明确合理的特色目标是形成特色的前提
  创建特色必须有明确合理的特色目标。这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确定特色目标的发展方向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优势、办学经验、自然环境等诸多客观条件,立足校情、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确定符合校情的特色目标。否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导致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3.有特长的教师队伍是形成特色的保证
  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因为特色建设要靠特色教师来实现,校长只有把先进的富有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在特色目标实施阶段,校长要加强特长师资的校本研训。要发挥教育科研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围绕学校特色主题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提高教师实施特色教育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4.有优势的特色项目是形成特色的推手
  “特色項目”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本校优势和潜能基础上形成的若干单项性特色,它在同类学校中有明显的优势。特色项目往往由学校的一个亮点发展而来。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中,这个亮点被放大推广,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提升。
  特色是学校远航之帆,是学校靓丽的名片。学校要充分尊重办学历史,认真分析学校发展优势、办学经验、师资水平等诸多客观条件,找准自己特色发展坐标和支点,制定符合校情的发展规划,正确选择特色的发展方向和策略,真抓实干、矢志不渝。
其他文献
[摘 要]统编教材非常重视习作教学,将传统教材中以“阅读”为主线的编排方式,转化成以“习作”为轴心。其中,习作单元的设置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教师要精准地把握教材中习作单元的用意和定位,明确每个板块真正的价值,找准读写之间的融合点,为学生实践感知、读写交融,寻求读写路径,发展学生表达智慧。  [关键词]习作单元;表达智慧;训练体系;表达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材编写的精神、内容和样式等问题。本文对统编版语文教材编写的结构体系(单元、主题、板块、栏目)的编排进行初步介绍和理据分析,为更合理、更有效、更科学地使用这套教材提供一些学理上的支持。  【关键词】统编版语文教材 编写内容 科学理据  为更科学有效地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笔者就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结构体系(单元、主题、板块、栏目)的编排进行了初步介绍和理据分析。  
【摘 要】“阅读·写字·演讲”三项工程和“晒字·晒书·晒文”三晒工程是区域内教育特色工程,指向师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实践学校以此为抓手,将“三·三”工程植根于行知教育办学特色,依托省级“行知德育体验课程”特色文化项目,创新策略,拓宽渠道,延伸路径,借力发展师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行知教育 “三·三”工程 师生素养  学生和教师都需要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形成的共识之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摘 要】对于儿童教育而言,关注儿童、呵护童心是根本。当下课堂多只以教材为源,静态固化,数学学习无法明确指向儿童真实的学习世界。指向呵护童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拓展可促进儿童学习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和谐发展,丰富和提升儿童的学习品质。从学习的疑问处、活动的意趣处、游戏的奇妙处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儿童真正成长。  【关键词】呵护童心 小学数学教学 资源拓展   童心是真诚、纯洁、坦荡的
【摘 要】新时代,科技的发展迅猛无比,生活日新月异。新时代呼唤新的阅读模式,不再仅是纸质书的阅读,而是外延更为宽泛的大阅读,这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及需求的阅读。在大阅读的理念下,全体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基于生活,以各学科为中心,向课外、校外延展,全方位、多渠道地阅读,营造大阅读氛围,让阅读如同吃饭一样成为每个学生的必须,从而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动能。  【关键词】大阅读 学生成长 学习动能  一、大阅
“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看望參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发人深省。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超前教学、价格虚高等问题引发了很多社会讨论。前不久,因在收取费
【摘 要】 本文从“趣”入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的作业练习设计,在读中寻“趣”、 做中寻“趣”、画中寻“趣”、 演中寻“趣”、想中寻“趣”。以“趣”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设计紧扣文章内涵的练习,让练习的内容更生动,更具趣味性,让学生爱上练习,爱上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关键词】趣味性练习 语文练习 练习设计  有效的语文练习设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