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行为导向教学;应用
行为导向教学又叫实践导向教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理论中培养实践技巧,是一种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模式。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合格技能的人才,从这一点来说,行动导向教学与中职教育的契合度极高。
1 行为导向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其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主要目标
1.1 什么是行为導向教学
行为导向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理念。它认为教学应当是学生主动推动的一种活动,而推动教学的主要环境和背景就是实践活动。在这种教学法中,实践和理论有着同等的地位。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活动,收集资料,制定计划,选择和执行方案,检查和评价成果,学生都是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相互合作,并且在实际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行为导向教学培养的是解决问题能力,而非记忆知识的能力。
1.2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育中需要实现什么
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也即其目的在于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针对中职语文教育也就应当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口语会话和应用文写作的能力上,这是由中职教育类型所决定的。
2 行为导向教学的方法与相关应用
行为导向教学有多种方法,如项目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法、头脑风暴法、模拟法等等,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实践,这里只介绍较为常见的四种方法,以便通晓后灵活运用。
2.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常这种方法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各个小组可以做一项自由研究,但要求每个人必须参与。一个小组内会经过讨论确定一个主题,各人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综合后拟定计划,然后分工给每一个人,计划被制定又拆解,资料和数据被集中并讨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也可以将一个大项目分割成几个小项目,由不同专长的小组分别负责其擅长的项目,各个小组合作,锻炼其不同专业间的合作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从中可以提取到足够的项目以供学生使用。通过这种活动,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组织领导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2.2 角色扮演教学法
如果视语文课文中人物为中心,则相关情节就可视为人物的生活轨迹。让学生扮演这个人物,就能够在此人物的具体生活中,体会其被牵制的行动和未能说出的内心,体会其中的选择以及由不同的选择分叉出的不同结果。语文是一门讲求体会的学科,在充分体会之后,学生就会主动思考其人物的命运。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口语会话的能力,在角色中体会角色的性格、气质,考虑角色职业带来的习惯,这样容易形成站在角色角度思考的习惯。
2.3 案例教学法
语文虽然是比较基础的学科,但是教师应当多收集一些专业方面的案例,来锻炼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学可举出一条案例,它可以是课本上的完整情节,也可以是教师收集到的一段材料。让学生阅读和分析这段材料,讨论不同的选择或策略能否改变案例的结果,并指出原因。这种方法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模拟教学法
模拟法是一种将实际场景代入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它主要用于应用文的写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举例来说,设想一个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场景,比如一个活动通知。教师先描述一个活动,类似运动赛,需要拟定一个通知,号召更多人参加。于是教师就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个事件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哪些地方可以打动人,从而使用在言辞上。学生通过具体体会场景,往往可以在当时把握应用文写作的各个细节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写完之后还有全体师生对此通知的讨论,看看从读者角度是否能被这个通知打动,其不足之处在哪里,哪些需要改进,其优秀之处在哪里,哪些可以保留。在社交能力的培养方面也是如此,设想一个情节,学生要去说服对方,因此在较为具体的场景中磨练谈判的技巧。模拟教学法的好处就在于尽可能地提供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给学生,学生可以有足够多的观察角度去辨析这个情况,从而加深对语文应用上的理解。
3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意义
与传统教育方式不同,行为导向教学不主张知识的被动接受,其重点在于学生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也可指出教师的错误,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这种教学方法还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设计贴近他们生活和需要的场景和问题,让他们更有带入感,因此语文知识能被更快地吸收。又由于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主动思考,其所获得的语文应用能力就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
参考文献
[1]井绪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张湘溪.中职语文课堂的困惑与创新[D]. 湖南师范大学,2012.
[3]曹隽.以案例教学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刘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
行为导向教学又叫实践导向教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理论中培养实践技巧,是一种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模式。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合格技能的人才,从这一点来说,行动导向教学与中职教育的契合度极高。
1 行为导向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其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主要目标
1.1 什么是行为導向教学
行为导向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理念。它认为教学应当是学生主动推动的一种活动,而推动教学的主要环境和背景就是实践活动。在这种教学法中,实践和理论有着同等的地位。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活动,收集资料,制定计划,选择和执行方案,检查和评价成果,学生都是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相互合作,并且在实际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行为导向教学培养的是解决问题能力,而非记忆知识的能力。
1.2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育中需要实现什么
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也即其目的在于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针对中职语文教育也就应当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口语会话和应用文写作的能力上,这是由中职教育类型所决定的。
2 行为导向教学的方法与相关应用
行为导向教学有多种方法,如项目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法、头脑风暴法、模拟法等等,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实践,这里只介绍较为常见的四种方法,以便通晓后灵活运用。
2.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常这种方法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各个小组可以做一项自由研究,但要求每个人必须参与。一个小组内会经过讨论确定一个主题,各人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综合后拟定计划,然后分工给每一个人,计划被制定又拆解,资料和数据被集中并讨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也可以将一个大项目分割成几个小项目,由不同专长的小组分别负责其擅长的项目,各个小组合作,锻炼其不同专业间的合作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从中可以提取到足够的项目以供学生使用。通过这种活动,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组织领导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2.2 角色扮演教学法
如果视语文课文中人物为中心,则相关情节就可视为人物的生活轨迹。让学生扮演这个人物,就能够在此人物的具体生活中,体会其被牵制的行动和未能说出的内心,体会其中的选择以及由不同的选择分叉出的不同结果。语文是一门讲求体会的学科,在充分体会之后,学生就会主动思考其人物的命运。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口语会话的能力,在角色中体会角色的性格、气质,考虑角色职业带来的习惯,这样容易形成站在角色角度思考的习惯。
2.3 案例教学法
语文虽然是比较基础的学科,但是教师应当多收集一些专业方面的案例,来锻炼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学可举出一条案例,它可以是课本上的完整情节,也可以是教师收集到的一段材料。让学生阅读和分析这段材料,讨论不同的选择或策略能否改变案例的结果,并指出原因。这种方法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模拟教学法
模拟法是一种将实际场景代入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它主要用于应用文的写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举例来说,设想一个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场景,比如一个活动通知。教师先描述一个活动,类似运动赛,需要拟定一个通知,号召更多人参加。于是教师就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个事件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哪些地方可以打动人,从而使用在言辞上。学生通过具体体会场景,往往可以在当时把握应用文写作的各个细节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写完之后还有全体师生对此通知的讨论,看看从读者角度是否能被这个通知打动,其不足之处在哪里,哪些需要改进,其优秀之处在哪里,哪些可以保留。在社交能力的培养方面也是如此,设想一个情节,学生要去说服对方,因此在较为具体的场景中磨练谈判的技巧。模拟教学法的好处就在于尽可能地提供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给学生,学生可以有足够多的观察角度去辨析这个情况,从而加深对语文应用上的理解。
3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意义
与传统教育方式不同,行为导向教学不主张知识的被动接受,其重点在于学生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也可指出教师的错误,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这种教学方法还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设计贴近他们生活和需要的场景和问题,让他们更有带入感,因此语文知识能被更快地吸收。又由于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主动思考,其所获得的语文应用能力就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
参考文献
[1]井绪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张湘溪.中职语文课堂的困惑与创新[D]. 湖南师范大学,2012.
[3]曹隽.以案例教学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刘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