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打造学习型政府的今天,加强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综合能力提升培训是关键,在培训中教师科学选择教学媒体作为教学方法的有效辅助手段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培训质量的好坏。在总结了多年公职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我从合理选用教学媒体的意义、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操作方法做了总结、探索和研究,以期望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关键词:使用;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文,即载有信息的物体,或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到信息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物质工具。当媒体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可将其称之为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教科书、黑板、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幻灯、投影、录音、电影、语音实验室、计算机、CAI、远程网络教学等)共同构成了教学媒体体系,二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共同为实现公职人员培训教育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公职人员认知特点,恰当选用教学媒体,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公职人员培训教育中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权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认识运用教学媒体的意义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學的手段。教师怎样教,学员如何学是它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公职人员培训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一方面有利于教师高效、优质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参训学员学习质量、促进学员对培训知识的最优化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和灵活运用,无不折射出教师熟练驾驭教材、准确把握学员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智慧光芒。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使用,它既是教师改进教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突破教学难点和突出教学重点、加快教学进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又是教师潜心钻研学法,理解、掌握国家对公职人员培训的要求,吃透培训学员学习需求,最大限度挖掘学员学习潜能的智慧结晶,它的意义在于:
第一,教学媒体的运用遵循了参训学员认识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再以抽象的思维到实践。”(1)而人类思维的过程就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到达具体东西的再现的过程。”(2)毛泽东同志在《认识论》中已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参训学员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从总体上说也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这一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因此,公职人员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同样需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以具体工作对知识需求的多样性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声、光、电有机结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教学内容条理化,努力联系参训公职人员的工作实际,形象生动、鲜明逼真,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在一定范围和不同程度上,较好地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公职人员的直接感知的对象,有利于丰富参训公职人员的感性经验,为参训公职人员形成新概念,掌握知识规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参训公职人员强化理解直观概括和抽象概括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参训公职人员准确理解、记忆、巩固知识,提升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第二,教学媒体的运用满足了参训公职人员心理需要。教学媒体从参训公职人员的视觉、听觉人手,重视媒体视听信号的及时传递和反馈,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调动了参训公职人员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理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为参训公职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掌握知识提供了可能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知识90%是从视觉吸收的,人类获得信息总量=7%的文字+38%音调+55%的面部表情。而国外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知识记忆特性时发现:人们以语言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为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为25%.而同时运用视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的可达65%。因此,教学媒体的运用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从重视研究参训公职人员认识特点及心理特征出发,利用教学媒体充分开发参训公职人员的视听觉潜力,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课题教学结构、缩程了教学时间,而且对于强化参训公职人员对知识的识忆、保持、回忆、再认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使用教学媒体,有利于调动参训公职人员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参训公职人员他们绝大多接受了高等教育,文化水平较高;他们社会阅历,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不少公职人员参加过各类不同层级的培训。在这种背景下,要让参训公职人员培训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尤其是把所学知识内化为指导他们工作的技能,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优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对授课教师来说,确是困难重重,这也是对施教机构管理者的严峻考验。教学媒体将多种信息传播工具引入课堂,声像并茂、图文并举、形象清晰、新颖生动、感染力强,这容易被参训公职人员普遍接受,并成为激发参训公职人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四,使用教学媒体,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教科书、黑板、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展现给参训公职人员的学习资料有限,激发参训公职人员浓厚学习兴趣的手段缺位,尤其是在融媒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往往不被参训公职人员推崇和喜欢,教师教学效果往往不佳。使用教学媒体,教师可以在遵循施教机构布置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不断地扩展和补充培训教学内容,并把教学内容以多角度的、多方位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从而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拓展了参训公职人员的视野,使参训公职人员身临其境,从而降低了参训公职人员学习、理解培训内容的难度,同时调动参训公职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激发参训公职人员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教学媒体的原则
运用教学媒体的原则是根据教学媒体运用规律制定的对教学媒体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运用教学媒体实践经验的概括和升华。教师只有遵循教学媒体运用原则,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最终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教学媒体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主导性原则。指在教学媒体运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从所授课内容和要求出发,结合参训公职人员的实际情况,把形声教材与文字教材,把教学媒体使用与教师的讲解有机结合起来,使其互相完善,从而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贯彻这个原则,教师要注意两点:
1.处理好“三材”关系,即人才(教师、参训公职人员)、器材(教学媒体)、教材。而“三材”中“人才”起决定作用。教学媒体要做到“四深入”(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深入实际),教师必须潜心钻研,把握参训公职人员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需求,在此基础上编制出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教案,确定符参训公职人员受能力的教学信息量,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器材。
2.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能忽视充分调动参训公职人员学习的主动性。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学媒体的运用,目的是提高参训公职人员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引导参训公职人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参训公职人员学习的主体作用,有效使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员课堂等众多教学方式,精心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参训公职人员善于动脑、勇于动口、敢于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计划性原则。指教师对参训公职人员培训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媒体的整体安排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总体规划。教师在运用教学媒体中贯彻这一条则,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学媒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实践证明:在教学媒体运用中,有无明确的教学媒体使用计划与能否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成正比例。
贯彻这个原则,授课教师要注意如下两点:
1.教学计划可实现性。计划不管如何完美,教学实践是检查教学媒体使用计划是否科学的试金石。因此,教师在制定运用教学媒体计划时,一定要把握好计划难易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国家对公职人员培训要求大纲为蓝本,以培训教材为依据,以参训公职人员能力提升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指针,合理地编写运用教学媒体教案。
2.教学媒体计划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只有在准确掌握教材内容、特点、结构、重点、难点基础上,通盘考虑、精心选择教学媒体,吃透参训公职人员知识结构多樣性和差异性基础上,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收到施教管理机构、教育者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视听与思考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媒体运用中,参训公职人员视听与思考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如果参训公职人员仅仅以视听为主,忽略在视听中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活动,那么教学媒体就只能使参训公职人员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无法向理性阶段乃至抽象思维过渡,我们认为这是运用教学媒体的失败。
贯彻这个原则,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教学媒体运用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组织参训公职人员看、听,想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2.积极促进参训公职人员从形象思维、感性认识向抽象思维、理性认识转化。
要全面实现视听与思考结合的教学媒体运用原则,教师必须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把讲解与提供感性材料有机结合,参训公职人员观察与教师督促参训公职人员积极思考相结合,教师示范与参训公职人员操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把参训公职人员视、听觉的表象内化为参训公职人员掌握概念、增加处理日常具体工作能力的动力,从而使参训公职人员获得系统、牢固的知识系统。
(四)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
这个原则是国家对公职人员培训要求的基本任务决定的,也是社会各界对公职人员认知能力最一般的要求。在贯彻这个原则时,教师必须挖掘培训教材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准确把握教材重点的同时,以科学的方法选择教学媒体。充分发挥教育媒体的优势,努力使教学媒体的运用成为参训公职人员巩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和掌握清正廉洁、勤政为方法的有效知识载体:成为对参训公职人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意识教育、公仆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的有效阵地。
贯彻此原则,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1.思想性。编制的教学多媒体教案,必须向参训公职人员传授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责任担当意识、情系百姓的情怀,激发他们在实践中去争当好干部:“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既要大胆讲政治,又要善于讲政治;既要矢志抓发展,又要善于抓发展;既要勇于抓改革,又要善于抓改革:既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2018年7月3日,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学媒体时应精心策划、胸有成竹、对党和国家有关公职人员培训的方针、政策铭记于心、融汇于脑。
2.科学性。即教师编写的教学媒体教案能正确反应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公职人员基本素质的整体要求,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精心选择教学媒体和材料,以高尚的教学媒体内容去陶冶公职人员情操。教师使用教学媒体也应必须做到操作准确、规范。
3.恰当性。即教师编写的多媒体教案,一方面应贴近教材,努力使教师教学媒体的灵活运用,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应贴近公职人员的实际,一切脱离公职人员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多媒体教学,就只能是多此一举、劳而无功,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一定要恰当,严禁一切形式主义。
三、结束语
努力上好公职人员能力提升培训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授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施教机构管理者的毕生追求,而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之为高效、优质完成教学任务服务,这便是我们授课教师必须重视、极需探索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D].第38卷,第181页.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D].1956,人民出版社出版.第163页.
[3]胥葵,杨立斌等编著,中外教与学方法精粹[D].成都科大出版社.1992.
[4]省教委组织编写.现代教育技术简明教程[D].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关键词:使用;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文,即载有信息的物体,或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到信息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物质工具。当媒体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可将其称之为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教科书、黑板、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幻灯、投影、录音、电影、语音实验室、计算机、CAI、远程网络教学等)共同构成了教学媒体体系,二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共同为实现公职人员培训教育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公职人员认知特点,恰当选用教学媒体,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公职人员培训教育中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权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认识运用教学媒体的意义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學的手段。教师怎样教,学员如何学是它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公职人员培训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一方面有利于教师高效、优质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参训学员学习质量、促进学员对培训知识的最优化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和灵活运用,无不折射出教师熟练驾驭教材、准确把握学员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智慧光芒。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使用,它既是教师改进教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突破教学难点和突出教学重点、加快教学进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又是教师潜心钻研学法,理解、掌握国家对公职人员培训的要求,吃透培训学员学习需求,最大限度挖掘学员学习潜能的智慧结晶,它的意义在于:
第一,教学媒体的运用遵循了参训学员认识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再以抽象的思维到实践。”(1)而人类思维的过程就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到达具体东西的再现的过程。”(2)毛泽东同志在《认识论》中已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参训学员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从总体上说也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这一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因此,公职人员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同样需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以具体工作对知识需求的多样性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声、光、电有机结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教学内容条理化,努力联系参训公职人员的工作实际,形象生动、鲜明逼真,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在一定范围和不同程度上,较好地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公职人员的直接感知的对象,有利于丰富参训公职人员的感性经验,为参训公职人员形成新概念,掌握知识规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参训公职人员强化理解直观概括和抽象概括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参训公职人员准确理解、记忆、巩固知识,提升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第二,教学媒体的运用满足了参训公职人员心理需要。教学媒体从参训公职人员的视觉、听觉人手,重视媒体视听信号的及时传递和反馈,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调动了参训公职人员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理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为参训公职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掌握知识提供了可能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知识90%是从视觉吸收的,人类获得信息总量=7%的文字+38%音调+55%的面部表情。而国外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知识记忆特性时发现:人们以语言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为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为25%.而同时运用视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的可达65%。因此,教学媒体的运用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从重视研究参训公职人员认识特点及心理特征出发,利用教学媒体充分开发参训公职人员的视听觉潜力,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课题教学结构、缩程了教学时间,而且对于强化参训公职人员对知识的识忆、保持、回忆、再认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使用教学媒体,有利于调动参训公职人员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参训公职人员他们绝大多接受了高等教育,文化水平较高;他们社会阅历,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不少公职人员参加过各类不同层级的培训。在这种背景下,要让参训公职人员培训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尤其是把所学知识内化为指导他们工作的技能,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优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对授课教师来说,确是困难重重,这也是对施教机构管理者的严峻考验。教学媒体将多种信息传播工具引入课堂,声像并茂、图文并举、形象清晰、新颖生动、感染力强,这容易被参训公职人员普遍接受,并成为激发参训公职人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四,使用教学媒体,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教科书、黑板、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展现给参训公职人员的学习资料有限,激发参训公职人员浓厚学习兴趣的手段缺位,尤其是在融媒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往往不被参训公职人员推崇和喜欢,教师教学效果往往不佳。使用教学媒体,教师可以在遵循施教机构布置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不断地扩展和补充培训教学内容,并把教学内容以多角度的、多方位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从而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拓展了参训公职人员的视野,使参训公职人员身临其境,从而降低了参训公职人员学习、理解培训内容的难度,同时调动参训公职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激发参训公职人员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教学媒体的原则
运用教学媒体的原则是根据教学媒体运用规律制定的对教学媒体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运用教学媒体实践经验的概括和升华。教师只有遵循教学媒体运用原则,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最终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教学媒体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主导性原则。指在教学媒体运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从所授课内容和要求出发,结合参训公职人员的实际情况,把形声教材与文字教材,把教学媒体使用与教师的讲解有机结合起来,使其互相完善,从而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贯彻这个原则,教师要注意两点:
1.处理好“三材”关系,即人才(教师、参训公职人员)、器材(教学媒体)、教材。而“三材”中“人才”起决定作用。教学媒体要做到“四深入”(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深入实际),教师必须潜心钻研,把握参训公职人员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需求,在此基础上编制出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教案,确定符参训公职人员受能力的教学信息量,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器材。
2.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能忽视充分调动参训公职人员学习的主动性。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学媒体的运用,目的是提高参训公职人员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引导参训公职人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参训公职人员学习的主体作用,有效使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员课堂等众多教学方式,精心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参训公职人员善于动脑、勇于动口、敢于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计划性原则。指教师对参训公职人员培训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媒体的整体安排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总体规划。教师在运用教学媒体中贯彻这一条则,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学媒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实践证明:在教学媒体运用中,有无明确的教学媒体使用计划与能否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成正比例。
贯彻这个原则,授课教师要注意如下两点:
1.教学计划可实现性。计划不管如何完美,教学实践是检查教学媒体使用计划是否科学的试金石。因此,教师在制定运用教学媒体计划时,一定要把握好计划难易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国家对公职人员培训要求大纲为蓝本,以培训教材为依据,以参训公职人员能力提升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指针,合理地编写运用教学媒体教案。
2.教学媒体计划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只有在准确掌握教材内容、特点、结构、重点、难点基础上,通盘考虑、精心选择教学媒体,吃透参训公职人员知识结构多樣性和差异性基础上,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收到施教管理机构、教育者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视听与思考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媒体运用中,参训公职人员视听与思考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如果参训公职人员仅仅以视听为主,忽略在视听中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活动,那么教学媒体就只能使参训公职人员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无法向理性阶段乃至抽象思维过渡,我们认为这是运用教学媒体的失败。
贯彻这个原则,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教学媒体运用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组织参训公职人员看、听,想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2.积极促进参训公职人员从形象思维、感性认识向抽象思维、理性认识转化。
要全面实现视听与思考结合的教学媒体运用原则,教师必须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把讲解与提供感性材料有机结合,参训公职人员观察与教师督促参训公职人员积极思考相结合,教师示范与参训公职人员操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把参训公职人员视、听觉的表象内化为参训公职人员掌握概念、增加处理日常具体工作能力的动力,从而使参训公职人员获得系统、牢固的知识系统。
(四)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
这个原则是国家对公职人员培训要求的基本任务决定的,也是社会各界对公职人员认知能力最一般的要求。在贯彻这个原则时,教师必须挖掘培训教材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准确把握教材重点的同时,以科学的方法选择教学媒体。充分发挥教育媒体的优势,努力使教学媒体的运用成为参训公职人员巩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和掌握清正廉洁、勤政为方法的有效知识载体:成为对参训公职人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意识教育、公仆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的有效阵地。
贯彻此原则,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1.思想性。编制的教学多媒体教案,必须向参训公职人员传授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责任担当意识、情系百姓的情怀,激发他们在实践中去争当好干部:“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既要大胆讲政治,又要善于讲政治;既要矢志抓发展,又要善于抓发展;既要勇于抓改革,又要善于抓改革:既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2018年7月3日,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学媒体时应精心策划、胸有成竹、对党和国家有关公职人员培训的方针、政策铭记于心、融汇于脑。
2.科学性。即教师编写的教学媒体教案能正确反应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公职人员基本素质的整体要求,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精心选择教学媒体和材料,以高尚的教学媒体内容去陶冶公职人员情操。教师使用教学媒体也应必须做到操作准确、规范。
3.恰当性。即教师编写的多媒体教案,一方面应贴近教材,努力使教师教学媒体的灵活运用,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应贴近公职人员的实际,一切脱离公职人员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多媒体教学,就只能是多此一举、劳而无功,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一定要恰当,严禁一切形式主义。
三、结束语
努力上好公职人员能力提升培训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授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施教机构管理者的毕生追求,而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之为高效、优质完成教学任务服务,这便是我们授课教师必须重视、极需探索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D].第38卷,第181页.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D].1956,人民出版社出版.第163页.
[3]胥葵,杨立斌等编著,中外教与学方法精粹[D].成都科大出版社.1992.
[4]省教委组织编写.现代教育技术简明教程[D].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