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整地
1.地块的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土体上虚下实,耕层疏松通气,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的地块。
2.整地
前作收获后立即灭茬,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早秋耕。耕翻深度16~20cm,接着进行耙压。耕、耙、压作业后,地表要平整,土壤要细碎,无大坷垃,土壤疏松、干净。之后起垄、镇压。垄距60cm,垄要直,50米垄长直线误差要小于5cm。
二、播种
在原有垄作条件下,播种时不在垄顶中央而是偏向一侧开沟下种。每两垄为一对,每垄在相邻的内侧垄顶开偏沟,偏离垄顶中心的距离各为10cm。即相邻两垄的播种沟相互靠近(或拉开)共20cm,正常的机械播种,等株距。出苗后形成80cm、40cm ,68cm、48cm,……的宽行距、窄行距交替的田间布局。由于这种种植方式的核心是偏开沟播种,出苗后形成宽窄行,所以将这种方式称为“偏垄宽窄行”种植。
1.种子准备
1.1选用优质杂交种
选种抗病性强、抗倒伏、株型紧凑生产力高的品种。如目前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郑单958、先玉335和辽单565等。
选好优良品种后,还应使用优质种子,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种子质量包括純度、净度、发芽率及整齐度等。玉米种子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96.0%以上。
1.2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由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水剂和成膜物质加工制成,能够在播种后抗病、抗虫、抗旱,促进生根发芽。一般药剂和种子的比例为1:50,拌种后晾干。
2.播种技术
2.1确定播种期
适期早播、有利蹲苗。根据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以及降水分布等因素来确定。5~10cm耕层,温度稳定在8~10℃,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在60%以上,即可播种,在4月15日为宜。
2.2播种密度
选种耐密品种,种植密度4500株/667m2。即45cm垄距,株距为30cm或60cm,株距24cm。
2.3播种方法
采取点播。利用机械按一定株距播种。可采用人工手动播种器。施肥、点种、覆土一次完成,功效较高。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墒情差时,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播种深浅要适宜,覆土厚度一致,以保证出苗时间集中、出苗整齐。
三、施肥
1.基肥
玉米的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做基肥应尽量早施。在秋耕时施用,耕翻前将有机肥均匀撒施田面。施用量2000kg/667m2。
2.种肥
种肥以化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施玉米专用复合肥(氮、磷、钾的有效含量分别为15%),施用量30 kg/667m2。也可以磷酸二铵和氯化钾代替,用量分别为10~15 kg/667m2和5 kg/667m2。种肥宜穴施。注意种肥要与种子隔离,保持5cm以上距离,以免烧种。
3.追肥
追肥以氮肥为主,一般追施尿素,在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穴施,将尿素施于垄台一侧,施后立即中耕。尿素施用量30 kg/667m2。
四、田间管理
1.间苗
及时间苗、定苗,长出三片叶时间苗,长出五片叶时定苗。
2.防草
玉米防除杂草以除草剂为主,辅以人工除草。多采用苗前除草法,即在播种后出苗前3~4天内喷洒苗前除草剂。除草剂采用乙阿合剂或乙草胺和阿特拉津配合施用,也可采用其他玉米除草剂如包豆宁等。视田间杂草情况辅以人工除草,但人工除草不宜过早,以免降低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3.中耕
因除草剂的施用,玉米的中耕时间应后延,并减少中耕次数。一般出苗后40天开始中耕,中耕次数1~2次。
4.病虫害的防治
4.1玉米病虫的防治 主要通过选种抗病品种和播种前的种子包衣来实现。玉米虫害主要是玉米粘虫和玉米螟。粘虫发生时期,一般在6月中上旬,可采用拌沙土,用吡虫啉药剂制成毒土撒于玉米芯叶.
4.2玉米螟采用生物防治法 利用赤眼蜂,将蜂卡卡在玉米植株上。
玉米螟采用生物防治法,利用赤眼蜂,将蜂卡卡在玉米植株上。即玉米大喇叭口期至开花以后是玉米螟危害的主要时期。大喇叭口期,在玉米螟产卵盛期,每亩释放赤眼蜂1万头,隔5天再放l次,可有效控制玉米螟的为害;或在玉米螟卵孵化期,用每毫升含100亿个孢子的Bt乳剂200倍液均匀喷雾。
4.3大、小斑病的防治
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当温度、湿度过大时易发生大、小斑病。防治措施是,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五、收获
适时收获。玉米苞叶变白,籽粒变硬、黑层形成即可收获。
1.地块的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土体上虚下实,耕层疏松通气,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的地块。
2.整地
前作收获后立即灭茬,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早秋耕。耕翻深度16~20cm,接着进行耙压。耕、耙、压作业后,地表要平整,土壤要细碎,无大坷垃,土壤疏松、干净。之后起垄、镇压。垄距60cm,垄要直,50米垄长直线误差要小于5cm。
二、播种
在原有垄作条件下,播种时不在垄顶中央而是偏向一侧开沟下种。每两垄为一对,每垄在相邻的内侧垄顶开偏沟,偏离垄顶中心的距离各为10cm。即相邻两垄的播种沟相互靠近(或拉开)共20cm,正常的机械播种,等株距。出苗后形成80cm、40cm ,68cm、48cm,……的宽行距、窄行距交替的田间布局。由于这种种植方式的核心是偏开沟播种,出苗后形成宽窄行,所以将这种方式称为“偏垄宽窄行”种植。
1.种子准备
1.1选用优质杂交种
选种抗病性强、抗倒伏、株型紧凑生产力高的品种。如目前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郑单958、先玉335和辽单565等。
选好优良品种后,还应使用优质种子,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种子质量包括純度、净度、发芽率及整齐度等。玉米种子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96.0%以上。
1.2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种衣剂拌种。种衣剂由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水剂和成膜物质加工制成,能够在播种后抗病、抗虫、抗旱,促进生根发芽。一般药剂和种子的比例为1:50,拌种后晾干。
2.播种技术
2.1确定播种期
适期早播、有利蹲苗。根据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以及降水分布等因素来确定。5~10cm耕层,温度稳定在8~10℃,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在60%以上,即可播种,在4月15日为宜。
2.2播种密度
选种耐密品种,种植密度4500株/667m2。即45cm垄距,株距为30cm或60cm,株距24cm。
2.3播种方法
采取点播。利用机械按一定株距播种。可采用人工手动播种器。施肥、点种、覆土一次完成,功效较高。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墒情差时,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播种深浅要适宜,覆土厚度一致,以保证出苗时间集中、出苗整齐。
三、施肥
1.基肥
玉米的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做基肥应尽量早施。在秋耕时施用,耕翻前将有机肥均匀撒施田面。施用量2000kg/667m2。
2.种肥
种肥以化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施玉米专用复合肥(氮、磷、钾的有效含量分别为15%),施用量30 kg/667m2。也可以磷酸二铵和氯化钾代替,用量分别为10~15 kg/667m2和5 kg/667m2。种肥宜穴施。注意种肥要与种子隔离,保持5cm以上距离,以免烧种。
3.追肥
追肥以氮肥为主,一般追施尿素,在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穴施,将尿素施于垄台一侧,施后立即中耕。尿素施用量30 kg/667m2。
四、田间管理
1.间苗
及时间苗、定苗,长出三片叶时间苗,长出五片叶时定苗。
2.防草
玉米防除杂草以除草剂为主,辅以人工除草。多采用苗前除草法,即在播种后出苗前3~4天内喷洒苗前除草剂。除草剂采用乙阿合剂或乙草胺和阿特拉津配合施用,也可采用其他玉米除草剂如包豆宁等。视田间杂草情况辅以人工除草,但人工除草不宜过早,以免降低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3.中耕
因除草剂的施用,玉米的中耕时间应后延,并减少中耕次数。一般出苗后40天开始中耕,中耕次数1~2次。
4.病虫害的防治
4.1玉米病虫的防治 主要通过选种抗病品种和播种前的种子包衣来实现。玉米虫害主要是玉米粘虫和玉米螟。粘虫发生时期,一般在6月中上旬,可采用拌沙土,用吡虫啉药剂制成毒土撒于玉米芯叶.
4.2玉米螟采用生物防治法 利用赤眼蜂,将蜂卡卡在玉米植株上。
玉米螟采用生物防治法,利用赤眼蜂,将蜂卡卡在玉米植株上。即玉米大喇叭口期至开花以后是玉米螟危害的主要时期。大喇叭口期,在玉米螟产卵盛期,每亩释放赤眼蜂1万头,隔5天再放l次,可有效控制玉米螟的为害;或在玉米螟卵孵化期,用每毫升含100亿个孢子的Bt乳剂200倍液均匀喷雾。
4.3大、小斑病的防治
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当温度、湿度过大时易发生大、小斑病。防治措施是,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五、收获
适时收获。玉米苞叶变白,籽粒变硬、黑层形成即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