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诵读是从古代传承过来的读书方式,是我国古人阅读实践和探究的结晶,对于教师的教学有较强的借鉴价值。目前已成为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本文笔者详细分析了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诵读教学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08
  在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诵读教学过程中,较多教师对诵读教学的指导都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并没有科学的诵读教学方式及步骤,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并不好。因此,对诵读整体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及重要。
  一、善于运用多种诵读教学技巧
  1. 情境诵读技巧
  视觉、听觉神经中枢与语言神经中枢的关系非常密切,因而诵读教学过程中要善用视觉、听觉定作用来进行激趣。比如在学习《鸿门宴》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鸿门宴相关影视视频,“披视频入文”,让学生体会司马迁精彩的文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著名话剧演员、播音员、朗诵艺术家制成的语文朗读录音带,有益于加强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此外,教师还可以巧用投影仪等多元化的方式来创设情境。
  2. 设疑诵读技巧
  设疑能给学生制作一种心理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聚集起来,有助于学生智力活动的提升。因而在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出合理的问题,给学生指明训练方向,让学生体会训练之后的成就感。比如在学习《鸿门宴》相关内容时,诵读前可以让学生思考:“此篇词想要说明什么?能给予你怎样的启示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诵读边思考,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文本的情感基调。
  3. 引读诵读技巧
  以往我国的诵读教学中,往往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诵读,阅读效果并不好。因而教师可以巧将引读运用到诵读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到诵读中,既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能夠及时对学生进行启发与点拨,使学生的诵读更具成效。比如在学习《锦瑟》古诗时,教师引读: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学生读: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等。以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更为透彻地感知古诗的情感,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古诗,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具体诵读教学步骤分析
  1. 初读以探究、感知为核心
  学生在初读文本过程中,需要依靠直觉思维来对文本进行感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由诵读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对文本阅读两遍,对重要的段落、句子要反复诵读。第一遍要让学生大声诵读,并给学生布置初步理解课文的任务,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根据注解初步探究与感知文本,明确其中的语言结构,使读音的停顿和语言、语音结构处于一致状态中;第二遍要让学生进行流畅性的阅读,速度可以先慢后快,声音可以先低后高。这两遍的阅读中,学生的感知必然存在误差和分歧,教师要巧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点,引导学生在第三、四遍的阅读和学习中更深入地思考。
  2. 深入研读理解、发现与感悟
  学生初读感知之后,需要再进行研读理解,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理解言语材料的特征,将语境和语意融入其中,多角度联系与想象,准确、深刻地体会言语的特征。研读不同于初读,它具有较强的质疑和解疑特征,有整体理解、发现与感悟的作用。研读需要学生将朗读与默读结合起来,将读与思结合起来,将学生长期积累的知识与文化利用出来,并通过批点评注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简言之就是将读作为领线,疑作为思考点,将解疑当做成语片,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相互关联。对于一篇优秀的文本而言,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诵读,但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经历、经验、体验融入其中,找出其触发点,达到真正的领悟目的。
  3. 品读与领悟评点
  当学生深入研读过文本之后,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品读与评价,这是诵读教学的最高步骤。品读评价有利于学生思维、鉴赏文本,逐渐学会谋篇布局与分析脉络,挖掘其奥妙所在,帮助学生达到内化与同化的目的。对于品读与评价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移易——比较”、揣摩、评点。简言之“移易——比较”就是对文本进行增、删、移、换。揣摩则是让学生用心思考,将思考内容在脑海中不断磨合和定夺。评点则是将思考的结果进行阐述,并对文本、人物进行文字评点。此外,对于文章内容较为突出的特色处,要引导学生进行注重的品读,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特色,“品”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做出独特的评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诵读教学法作为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必须要加深对其的研究与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诵读教学法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步骤着手,设计出最符合学情的教学计划,这样学生才能在诵读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诵读、感知、理解、品读、感悟与评点,对文本学习得更加透彻与深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鑫鑫.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5(87).
  [2] 王美婷.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4(8).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靖宇中学 134000)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定量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深入剖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涵,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建立了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能值价值与足迹价值等多种指标体系
摘要:数学教育生活化不仅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要注重从日常数学到学校数学的提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注重生活原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关键词:小学教学;生活化;感知;体验;适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05  《数学
摘要:很多人都认为,“精讲多练”是数理化教学的规律。然而,笔者认为,“精讲多练”在语文教学中同样适用,“精讲多练”在语文教育中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并且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难以估算的价值。  关键词:精讲;多练;语文;课改;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07  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
目的:在细胞水平上分析力达霉素对人宫颈癌 Caski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以为将力达霉素用于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1)力达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及农业中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Cd~(2+)污染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持续农业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类作物小麦为研究材料,探讨Cd~(2+)胁迫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一氧化氮对小麦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及沙角衣藻对Cd~(2+)胁迫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1.Cd~(2+)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活性氧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