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诗经》弃妇诗的意义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jian20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妇女被弃,自古有之,最早把弃妇写进文学作品中的是《诗经》,开创了“弃妇”这一母题,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如:《卫风·氓》这样的弃妇诗,描述了被抛弃妇女的不幸命运,展示了一个个被弃妇女的形象。《诗经》中的这些弃妇诗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我们可以从这些诗篇中了解到当时弱势群体中妇女的不幸生活,感受她们的婚姻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女子的整体风貌。
  关键词 诗经 弃妇诗 妇女 社会地位
  一、弃妇诗的艺术手法
  《诗经》中的弃妇诗往往以叙事为主,杂以抒情和议论。《诗经》是一部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作品。如《卫风·氓》,全诗共六章,每章各十句。叙述了一个女子轻易爱上一个虚伪的男子,与他结了婚。结婚后,女子辛勤的操持家务,但是最后男子却变心了,抛弃了女子。诗歌从他们相见相恋,结婚,结婚后,一直写到女子被弃回到娘家的生活。在这个完整的故事过程中,又有抒情和议论。触景生情,善用比兴手法。《诗经》中的弃妇诗,大多是描述弃妇在被逐回娘家的路上的所见所感,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其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如《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形成了对比。又如氓婚前“信誓旦旦,言笑晏晏”,婚后则“二三其德,士也惘极”,对比中揭示了氓的喜新厌旧本性,从而更突出了弃妇的悲惨命运。这篇抒情诗,叙述受骗被弃的经过,抒发悔恨交加的痛苦,在抒情的气氛中叙事,寓抒情与叙事,使二者浑为一体,融合无间。不但做到了叙事和抒情相结合,而且还很自然的加了议论,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就使得事实、感情和理智的思考巧妙的结合了起来,从而增强了诗的思想性,深化了该诗的主题。
  《卫风·氓》里的回忆和对比手法,不仅写了女主人公的任劳任怨,更加揭露了氓的卑劣品质。尤其边回忆边对比的写法。结婚前后的氓这一形象行为的对比,女主人前后思想感情变化的对比,使得往昔与今时、乐于悲、笑与恨相互照应。
  二、研究《诗经》弃妇诗的意义
  (一)弃妇诗的历史意义
  弃妇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弃妇诗篇主要在《国风》和《小雅》中,其思想价值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弃妇诗大多叙述和抒发自己被弃的无助和痛苦,以及对男子喜新厌旧的怨恨。研究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上古社会的婚姻有很大帮助,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同时也为描写女性题材的作品提供了素材。诗或是“表现”内在的情感,或是“再现”外来的印象。它以人类的天性为基础。在《诗经》中,男女爱情不是靠贵重的金钱来催生的,以女性为主体的爱情活动充满了真善美,是人们纯真本性的体现。她们的存在是对以金钱为婚姻先决条件的商品时代的讽刺。
  (二)弃妇诗对文学的影响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把“怨”列为诗歌的四大作用之一。西周时期,周天子为了解民情,常常派专人到民间采诗,以观风俗,知得失,治天下。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所说的显然是指《诗经》中的怨刺诗。《国风》是公认的《诗经》中的精华部分,而怨刺部分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风诗中,表达对婚姻不满的就有十余篇,《卫风·氓》是《诗经》中最长又最好的一篇叙事诗,简单说是一篇少女—贤妻—弃妇的三部曲作品。历代诗歌、戏曲、小说中三部曲形式写法几乎成了定式,而《卫风·氓》为首创之作。如后来的文学作品如:《孔雀东南飞》、《上阳白发人》、《琵琶行》等影响很深,另外,一些宋词也出现了弃妇作品,宋代元杂剧和明清小说中关于弃妇的题材,都或多或少地从《诗经》弃妇诗中汲取了营养。《诗经》中的,赋、比、兴一直成为古代诗歌创作表现手法的典范。以四言为主的句法,一直影响到魏晋。如:曹操的 《步出夏西门》。
  《诗经》中用了大量的现实主义手法,“其艺术特色是在诗歌创作上初步形成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更真实的写了生活,写了人物,写了故事,“诗圣”杜甫就善于用现实的写法来描述民生疾苦,更有“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佳句。可见《诗经》对后人的写作影响颇深。《诗经》中的弃妇诗更是对后世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是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是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弃妇形象的现实意义
  《诗经》里的弃妇诗字字血,声声泪。弃妇们的遭遇激起了人们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极大痛恨,也让人们对妇女的悲惨命运产生了同情。
  正如我们读到的《卫风·氓》,女主人公给我们留下的是纯朴和热情,是天真和单纯,而氓的虚情假意,急躁暴怒让我们唾弃。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该女子便轻易的以“秋以为期”诺言相许,这就是进入骗局的首祸,当今社会也不少有金钱利益充当的婚姻,女孩子的天真、浪漫、纯情、轻信往往成为男人抓住的弱点。追求婚恋自由的今天仍不能用眼前的浪漫去等价将来的幸福。
  当女子献出宝贵的爱情,把终身幸福寄托在氓身上时,也为以后婚姻的悲剧打下了基础,女子的性格,男子的虚伪随时会葬送婚姻。勤劳善良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中国自古有男婚女嫁,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女子照顾父母,带孩子,操持家务,而男子做这些就成了“丢面子”,这似乎是千百年来的约定,婚前是“无证驾驶”,百般体贴,关爱备至,婚后是“有证驾驶”,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这种观念也成了很多男人的借口,认为这就是传统,这就是应该的。现在仍有这样的“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丑恶现象。自古就有男休女一说,认为女子应该忠贞,应该以丈夫为中心,洁身自爱,一心为夫,古时自皇帝到百姓都有“三妻四妾”的习俗,从来没有“三夫四夫”的说法,这种不公平,这种对女子地位的轻视似乎成了一种合理的规定。
  女子将青春,将容颜奉献给了丈夫家庭后,桑叶也就变得枯黄了,再也不美丽,不娇艳。丈夫这时不再疼爱她,喜新厌旧了,《卫风·氓》一诗里却让我们也看到了值得欣慰的地方,当女主人公深爱的“氓”一旦变心,女子就充满了愤恨,她恨自己,恨丈夫,然而,爱情的破灭并没有使她沉沦,她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重生。《诗经》弃妇诗里不仅写到了弃妇的自怨自艾,自哀自怜,还有她的自信自强。在遭遇了被弃的打击之后,她痛定思痛,清醒地认识事实,告诫自己别再沉溺于感情,开始反思自己,思考、探索解放之路。这在文学上是一个开端,在事实上更是一个开端,婚姻不幸的家庭自古有之,上古弃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着今人,女子进入感情世界里容易忘我,而男子却很容易摆脱,情感世界里女人是有天生弱点的,不要只沉溺于浪漫,不要只看到表面,更不能让婚姻太轻率。上古女性自我观念和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尊自强,大胆地反抗无爱情的婚姻,对恶势力决不轻易屈从。   《氓》全诗,按春秋时代的礼教去衡量诗中主人公的行为,那么氓属于诱骗行为,女子属于私奔,这种结合在当时是遭人谴责的,她们的结合违背礼教,不仅在当时不被人接受,在当今也同样如此。诗中没有写婚后幸福生活的内容,而是写了爱情悲剧闪电般到来。由此可见,作者只是想警告女子不可私奔,其意图并非是去揭露社会的罪恶,作者警告他人不要再走同样的路子,以至于连兄弟都会笑话自己,作者痛恨这种男诱女奔的行为。
  千百年来,女性逐渐为自己争取了权力和地位,今天,社会制度的改变,人们意识的提高,让妇女的地位有很大提高,法律规定男女平等,婚姻法里更有保护女权的条例,一些节日也就充分体现了对女性的重视,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一些学校更有开展诸如女生节之类的活动。政府也设立了相关保护女性权益的协会,组织。男尊女卑、母以子贵、未嫁听父母,出嫁听丈夫,甚至听儿子的,没有一点自由、没有一点自我的现象不会再继续了。中国大地上职业女性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真正改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从而彻底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女强人”不断涌现。总的来说,中国女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最终走向了独立和解放。当我们再读起《诗经》弃妇诗时不禁为上古女性而悲哀,不过,《氓》中的女子却让我们多了一些安慰,她爱的时候不盲目,爱过以后不糊涂,真正懂得爱的价值的,是个有尊严的女性典范。因为身处被人离弃的境地不妄自菲薄,弃妇诗里这些可敬的女性才能在孤独落泊的时候超越了俗世,守住了自我,没有堕落,可敬,可赞!更让今人为能生活到今天的社会而自豪,也会让人们珍惜当今家庭里能拥有夫妇相敬如宾的生活。
  《诗经》中的弃妇诗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弃妇形象,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也让我们看到婚后女子容颜不再时,那些曾经与之山盟海誓的丈夫们丑陋的面孔,他们的喜新厌旧和无情无义让我们痛恨,而女子的温顺多情、吃苦耐劳、感情专一、留恋旧情却让我们痛心。让我们看清了那个时代的女性的悲哀,在那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女子是多么的不幸,她们受委屈时无力反抗,孤立无助,让今人明白再也不要重演历史。
  参考文献:
  [1]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122-123.
  [2]迟文浚.诗经百科辞典[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2-3.
  [3]陈轶镔.诗经解说[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13-14.
  [4]钱念孙.中国文学史演义[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4.
  [5]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5.
  [6]翟相君.诗经新解[M].上海: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260 .
  [7]朱光潜.诗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1984:7 .
  [8]雒启坤.诗经散论[M].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2002:75-76.
其他文献
自从我进了婆家门,婆婆便将我视为己出,家务活从来不让我沾手。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每当我和先生发生口角,不管我有理没理,婆婆一律向着我。去年冬天,婆婆回她的娘家探亲,并表
在中超已逐渐找回状态的塔尔德利,目前已经回国随巴西队备战美洲杯,近日,在接受巴西媒体采访时,塔尔德利表示自己的状态已经100%恢复,不过中超对外援的要求比较高.值得注意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电力行业正在飞速的发展.在电力工程中,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确保电力正常运输的关键.本文对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无论是在构造还是内涵上都大有不同,其安全稳定运行性能也更为突出.因此,对智能变电站的保护系统实施良好设计以及对系统的运行维护提出科学合
1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切实管好用好,确保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这是政府的重要责任;社会保险基金是“高压线”,任何人都不得侵占挪用。  社会保险基金由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五大保险基金组成,它与补充保险、全国社保基金等构成了社会保障基金。2005年,全国养老、失业、医疗
摘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结合目前的語文教学现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培养创造思维的契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
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四个全面”战略和“三严三实”要求,浙江银监局党委提出了“一三三”工作思路,即:从严从实抓好党建这一核心工作,抓好控风险、强服务、促转升三项重点工作
摘 要:高校图书馆空间经过了实体空间向实体与虚拟空间整合体的转变,通过对读者文献信息行为及读者对图书馆空间需求变化的研究,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它是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读者 文献信息 信息共享空间 学习共享空间  一、高校读者对图书馆空间需求的历史演变  高校图书馆空间是图书馆存在的标志,人们对图书馆
现如今,房屋建筑施工已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有众多建筑工程质量无法达到标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为提升房屋建筑的质量,建筑企业在展开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每个环节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