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研究新探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本文以苏教版新教材“解决问题策略”单元为例,重新探索和研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本文首先阐述了问题解决策略的内涵与教育价值;其次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分为基本策略、辅助策略和特殊策略进行阐述和分析;最后提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三个教学启示。
  关键词:问题解决;策略;教学启示
  问题解决是整个数学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2011年版课标中将实验版的“解决问题”调整为“问题解决”,可见新课标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的积累,提倡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苏教版新教材重新规划了“解决问题策略”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正确把握新教材中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需要我们重新探索和研究。
  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内涵
  问题解决策略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是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寻找各种方法加以解决,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的充满智慧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领域,它既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又是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它是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思维决策的选择;它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问题解决策略的教育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或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的发展。通过问题解决策略的学习,一是使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二是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思考是否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提高实践能力;三是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加深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本质理解,渗透数学基本思想;四是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分类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1. 综合法:从条件出发思考
  所谓综合法是指从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的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的关系,一直到求出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推出“可知”,并逐步推向“未知”。
  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单元安排的内容是“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也就是习惯上所说的综合法。综合法适合表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因此掌握这一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分析法:从问题出发思考
  所谓分析法,是指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选出两个所需要的条件,依次推导,直到问题得到解决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是“由果导因”,即从“未知”探求“需知”,并逐步靠拢“已知”。
  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单元安排的内容是“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也就是习惯上所说的分析法。分析法利于思考,是问题解决中重要且常用的策略,也是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事实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法和综合法并不是孤立的,这两种策略往往相互联系,相互包含,协同运用,也就是综合中有分析,分析中也有综合。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辅助策略
  1. 列表策略
  列表策略是运用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列表策略。列表法清晰明了,简洁易懂,便于分析比较、揭示规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列表策略安排在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学生通过列表收集和整理信息,探索题中的规律,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以便呈现解题的结果。
  2. 画图策略
  画图策略是一种以图形为主,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生动的直观图示,并借助直观图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安排了画图策略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通过画图,可以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清楚,并根据线段图、示意图等分析数量关系,更快地确定解题思路,求得解题方法。
  (三)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特殊策略
  1. 列举策略
  列举策略是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一一罗列出来加以研究的方法。生活中许多问题列式计算比较困难,有时借助列举的方法会比较容易得到解决。五年级上册安排了列举策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再对列举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做出选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列举的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2. 转化策略
  转化策略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变换成另一个与此有关系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其实质就在于把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转化策略安排在五年级下册,引导学生转化条件、转化问题或转化思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转化方法,化复杂为简单,通过变换拓宽学生思维,从而促成问题的解决。
  3. 假设策略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假设的策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假设法一般不用在假设结论不成立上,而是通过假设将两个未知量替换为一个未知量,再根据题意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六年级上册安排了假设策略,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替换。运用假设的策略,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解答假设以后的问题,得到原来问题的答案。
  三、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启示
  (一)置身问题情境,产生策略需求
  在教学解决问题策略时,创设有效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从而自觉地产生需要某种策略的心理感受,以便高效地进入相关策略的学习。具体来说,一是自主创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二是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从条件的含义中萌生策略需求,使学生自然地产生希望运用某种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增强策略意识。
  (二)关注策略选择,灵活运用策略
  纵观教材安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无论是哪种策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其中的两种或三种,甚至是更多的策略同时使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析和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策略,从而体会策略的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问题灵活选择策略,以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教材六年级上册设立了“选择和运用适当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单元,学生可以利用画图、列举、假设等不同的策略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三)善于回顾反思,积累策略经验
  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大多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而忽视了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回顾与反思。苏教版新教材解决问题策略单元增设了回顾与反思的环节,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加以重视和指导。一是要重视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即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形成反思的习惯;二是要重视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进行回顾,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策略,思考解决这一问题是否还有更好的策略。
其他文献
去年5月的一天,刘昊威受邀走ETEDxBUCT的演讲台,一开场就描绘了一幅图景:将来有一天,宫崎骏的天空之城不再是幻想,我们就生活在乔治卢卡斯在《星球大战》里营造出的未来城市中,驾驶汽车时面前的道路像斯皮尔伯格在《少数派报告》中描绘的那样直指苍穹,一座《极乐空间》中的智慧之城安稳地浮游于地球之外……  是的,你没听错,这不是一位科幻作家,而是一位建筑师和设计师。刘昊威笃信,既然100多年前凡尔纳在
[摘 要] 近年来,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实践证明,电子白板的使用一定程度上能彰显数学的魅力. 本文通过实践阐述了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不过,如何利用现代白板技术来尽显传统数学的魅力,还需进一步学习与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电子白板;应用  课程改革以来,尤其是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们注意到传统的数学“双基”变成了“四基”,其中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基本
思皓QX应用“星际座舱”设计理念,凭借动感设计、科技座舱和卓越操控,為用户带来“星际座舱”般的愉悦驾乘体验和全新的生活方式。联合科大讯飞、地平线、华为、腾讯等多个行业一流合作伙伴,配备了视觉与语音融合感知的多模态交互功能,可根据用户偏好进行智能场景的快速迭代进化。搭载1.5TGDI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35kW,最大扭矩300N·m,拥有德系品质的底盘结构和动态调校,带来完美的驾控体验
摘 要:几何画板在辅助数学教学过程中能“画”抽象为形象、“画”静态为动态、“画”复杂为简单,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过程中通过动态功能建立空间观念、通过度量功能获得空间观念,在辅助数学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关键词:数形结合;几何画板;图形与几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
[摘 要]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学习的大部分知识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帮助下,更加自然地发现、理解、掌握新知识。文章就如何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与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理解、掌握新知识进行探讨。  [关键词] 归纳旧知;整理;探索新知;体验  小学数学课堂相比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注重感性经验的培养不同,数学课堂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完整的
摘 要:数学教学关涉教材结构、教学结构和学习结构。以学习结构为中心,统领教学结构、驾驭教材结构,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由之路。只有以学生的学习结构为中心,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长的力量。  关键词:教材结构;教学结构;学习结构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数学教学已从知识本位转向发展本位。这一价值走向吁求课堂教学深度变革。以数学学科为载体,从知识转向育人,是这一价值取向下数学教学的基本之路。换言之
[摘要] 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笔者采用了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采用自由探索、小组合作、游戏激趣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显著,现将课前思考与部分教学片断展示出来,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问题导学;思考    ■ 课前思考  思考一: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这是学生认识角的初始课,课题将其明确定位为“初步认识”. 何为“初步”认识?要认识些什么?
[摘 要] 数学课堂确立“学为中心”,既是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数学教学方法的回归,更是新时期数学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文章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对“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图形面积教学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小学数学;图形面积教学;学为中心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任务应该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引领和帮助学生“自我实现”。数学课堂确立“学为中心”
素材观察  我们的宇宙是孤独的吗?另一个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价值25亿美元的火星科学实验室已经踏上火星表面。寻找火星史前生命,科学家此前发现这颗红色的星球存在水的痕迹。暗示着这颗地球的近邻有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生命,即便火星目前遍布着沙尘暴,拥有稀薄的大气,以及极端寒冷且干燥的冬天。
[摘 要] 任务驱动是数学教学着力于学的重要抓手,也是凸显学为中心的动力所在。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清单,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提炼,进而促进学习的不断深入,也促进数学思考的不断深入,最终让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有发展,数学思维水平有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任务清单;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富有个性的,也是充满活力的。在小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