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项目管理的水平是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利用计算机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地协调和反馈各方面的需求,将各种资源合理利用,动态调配组织,按照预定的目标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对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起推动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的价值。
[关键词]项目管理 科学手段 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195-01
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不单纯要面对国内同行,还有来自于国外的优秀企业。要想突出重围,就要求国内企业要在管理和技术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围绕着项目展开的,项目管理的水平是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科学的管理理论要有相应的管理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管理手段直接影响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
先进的管理手段需要先进的管理工具。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明显落后于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这是由我们的项目管理的传统模式决定的,项目管理者仅凭多年的经验去管理一个项目,而且管理者普遍的文化水平不高。这样的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为什么一定要在项目管理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项目管理的几个方面入手。项目管理的任务可概括为“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即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
一、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和过程是:制定成本目标——制定成本计划——收集数据——计算实际成本——同计划成本比较——找到偏差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这其中的关键是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实际成本的计算是关键中的关键。实际成本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直接影响成本控制的效果。
手工计算成本,工作量大、精度低、错误率高。往往需要相当时间进行一次成本分析,预算员的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许多中小型项目往往只是做一个粗线条的对比,这很不利于成本控制。对偏差的分析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得到的数据不够准确和精确。因此手工计算成本存在着诸多弊端:人、财、物的投入大,数据不够精准,时间滞后,不能做到实时监控。
引入计算机管理后,以上问题全部迎刃而解。用计算机进行成本管理,根据项目规模的大小,只需一至两个人对数据进行日常维护即可,对数据的分类、计算、统计、分析全部交给计算机去做。一方面可以细化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随时进行成本分析,快速简便地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供项目经理参考。
二、 进度控制
进度是项目管理中调整最频繁的控制要素,也是较难控制的要素。在进度控制过程中一项很有用的工具往往被人们忽视,那就是网络图。网络图的计算十分繁琐,一个大型项目的网络图如果是由人工计算各项时间参数,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且极易出错,一旦其中某个节点的参数发生变化将有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变化。并且项目进行过程中,网络图是在不断的变化的,网络图不调整就失去了对项目实施的指导和参考意义。由于网络图绘制麻烦、时效性不强,许多人认为网络图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也有人认识到网络图十分重要,对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动态网络计划图无法绘制,也只得放弃使用。
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是绘制实施的动态网络计划图成为可能。过去由几个人用十几天甚至一个月才能计算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机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精准完成。项目决策者可以随时掌握和预测工程进展情况,随时对计划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及时调整工作安排,优化项目流程,更好地控制项目的发展。一个正确的网络计划图还是工期索赔的重要依据。项目工程竣工后其实际的工作网络图与招投标阶段的网络计划图相比肯定会发生变化,网络图中的关键路线在整个施工阶段也可能会有多次变化。一旦发生工期索赔的情况,这些变化的网络图就成为了双方处理索赔的依据。
将网络计划图同施工定额结合起来就能做出相应的工料分析和工料计划,项目经理可以对一个时期内的用工和用料以及资金的拥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对于工作中的决策有着指导意义,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进行动态控制。
三、 质量控制
计算机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较传统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超强的计算能力使大量数据计算变得简单,超强的检索能力使技术人员能迅速地找到目标。严格的程序保障了数据的真实、可靠。
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其中许多数据需要统计计算后进行分析。每个项目都需要参考大量的规范和图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过程中的验收都需要规范和图集作参考。计算机通过关键字查找能够将我们需要的全部找出来,避免因资料匮乏而漏项,尤其是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制定。
目前许多项目的质量记录由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输出的文字和表格规范,有效避免了由于字迹不清造成的麻烦。而且用计算机管理的资料有利于保存、整理、查找。计算机有严格的管理程序,不能轻易改变,能够有效地避免人地弄虚作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资料的真实、可靠。
四、 安全管理
与质量控制类似。计算机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各种安全参数的计算、利用互联网技术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排除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利用计算机严格的管理程序加强安全管理的严肃性。
五、合同管理
一个项目工程除了签订总承包合同外还要签订许多其它的合同,如分包合同、采购合同等。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对合同的内容进行更改,这些更改主要是以补充协议的形式出现,从而产生多个协议。协议之间互相嵌套,不利于管理。利用计算机管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在结算中针对各种协议的漏算和重复计算。
六、信息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最薄弱的工作环节是信息管理。至今多数业主方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还相当落后。其落后表现在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以及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的方式和模式上。计算机对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管理的能力都是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是提高信息管理水平促使项目增值的可靠保障。
综上所述,在项目管理中引入计算机辅助管理,能够对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起推动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的价值。
[关键词]项目管理 科学手段 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195-01
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不单纯要面对国内同行,还有来自于国外的优秀企业。要想突出重围,就要求国内企业要在管理和技术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围绕着项目展开的,项目管理的水平是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科学的管理理论要有相应的管理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管理手段直接影响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
先进的管理手段需要先进的管理工具。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明显落后于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这是由我们的项目管理的传统模式决定的,项目管理者仅凭多年的经验去管理一个项目,而且管理者普遍的文化水平不高。这样的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为什么一定要在项目管理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项目管理的几个方面入手。项目管理的任务可概括为“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即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
一、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和过程是:制定成本目标——制定成本计划——收集数据——计算实际成本——同计划成本比较——找到偏差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这其中的关键是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实际成本的计算是关键中的关键。实际成本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直接影响成本控制的效果。
手工计算成本,工作量大、精度低、错误率高。往往需要相当时间进行一次成本分析,预算员的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许多中小型项目往往只是做一个粗线条的对比,这很不利于成本控制。对偏差的分析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得到的数据不够准确和精确。因此手工计算成本存在着诸多弊端:人、财、物的投入大,数据不够精准,时间滞后,不能做到实时监控。
引入计算机管理后,以上问题全部迎刃而解。用计算机进行成本管理,根据项目规模的大小,只需一至两个人对数据进行日常维护即可,对数据的分类、计算、统计、分析全部交给计算机去做。一方面可以细化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随时进行成本分析,快速简便地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供项目经理参考。
二、 进度控制
进度是项目管理中调整最频繁的控制要素,也是较难控制的要素。在进度控制过程中一项很有用的工具往往被人们忽视,那就是网络图。网络图的计算十分繁琐,一个大型项目的网络图如果是由人工计算各项时间参数,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且极易出错,一旦其中某个节点的参数发生变化将有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变化。并且项目进行过程中,网络图是在不断的变化的,网络图不调整就失去了对项目实施的指导和参考意义。由于网络图绘制麻烦、时效性不强,许多人认为网络图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也有人认识到网络图十分重要,对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动态网络计划图无法绘制,也只得放弃使用。
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是绘制实施的动态网络计划图成为可能。过去由几个人用十几天甚至一个月才能计算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机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精准完成。项目决策者可以随时掌握和预测工程进展情况,随时对计划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及时调整工作安排,优化项目流程,更好地控制项目的发展。一个正确的网络计划图还是工期索赔的重要依据。项目工程竣工后其实际的工作网络图与招投标阶段的网络计划图相比肯定会发生变化,网络图中的关键路线在整个施工阶段也可能会有多次变化。一旦发生工期索赔的情况,这些变化的网络图就成为了双方处理索赔的依据。
将网络计划图同施工定额结合起来就能做出相应的工料分析和工料计划,项目经理可以对一个时期内的用工和用料以及资金的拥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对于工作中的决策有着指导意义,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进行动态控制。
三、 质量控制
计算机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较传统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超强的计算能力使大量数据计算变得简单,超强的检索能力使技术人员能迅速地找到目标。严格的程序保障了数据的真实、可靠。
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其中许多数据需要统计计算后进行分析。每个项目都需要参考大量的规范和图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过程中的验收都需要规范和图集作参考。计算机通过关键字查找能够将我们需要的全部找出来,避免因资料匮乏而漏项,尤其是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制定。
目前许多项目的质量记录由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输出的文字和表格规范,有效避免了由于字迹不清造成的麻烦。而且用计算机管理的资料有利于保存、整理、查找。计算机有严格的管理程序,不能轻易改变,能够有效地避免人地弄虚作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资料的真实、可靠。
四、 安全管理
与质量控制类似。计算机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各种安全参数的计算、利用互联网技术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排除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利用计算机严格的管理程序加强安全管理的严肃性。
五、合同管理
一个项目工程除了签订总承包合同外还要签订许多其它的合同,如分包合同、采购合同等。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对合同的内容进行更改,这些更改主要是以补充协议的形式出现,从而产生多个协议。协议之间互相嵌套,不利于管理。利用计算机管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在结算中针对各种协议的漏算和重复计算。
六、信息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最薄弱的工作环节是信息管理。至今多数业主方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还相当落后。其落后表现在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以及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的方式和模式上。计算机对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管理的能力都是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是提高信息管理水平促使项目增值的可靠保障。
综上所述,在项目管理中引入计算机辅助管理,能够对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起推动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