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技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技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任务为培养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型人才,应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为导向设定培养目标,进行多学科复合型技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满足社会各企业需求的具备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行业相关多学科知识,并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发展潜力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 技校 电子商务专业 课程设置 专业发展 社会需求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问题随之凸显出来。为满足社会需求,许多中专院校和技校都增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兼具商务管理能力的电子商务复合型技能人才。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选择电子商务的某一方向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和提供能满足电子商务相关行业实际需求,既掌握一定文化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理论基础知识和多个学科知识,又具备电子商务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一)以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设定培养目标
  大多电子商务技术、电子支付、电子政务、计算机、财务、营销和物流配送等行业都存在对电子商务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与电子商务专业对接的岗位,如电子商务公司、银行、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及传统企业等行业,电子商务网站维护员、网络营销员、网络信息员、电子交易员及电子商务物流员等岗位。因此,应根据目前社会急需的技术型、营销型、交易型和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设定培养目标。
  (二)以职业岗位需求设计知识结构
  受管理成本等多种因素限制,很多企业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岗位与岗位间重叠。因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专业技术,还涉及经济、贸易、管理等多领域知识,以完成岗位重叠环节操作。
  (三)以社会需求发展需要培养综合能力
  社会需求发展需要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潜力的人才。因此,需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职场应变能力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以适应专业发展为导向设置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技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赖于适应专业发展的课程设置,赖于根据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方向,确定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可靠的就业途径。因此,应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社会需求、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向,确定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方向,立足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及专长设置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并了解及掌握专业和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更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以统一专业教学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确保教学实时适应专业发展。
  (一)根据培养目标设计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1.侧重计算机课程
  计算机应用是电子商务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需保证教学课时、上机时间和教学内容更新,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训练。
  2.突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是学生的主修课程,必须保证电子商务专业课的课时、课量和学习周期,使学生扎实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
  3.增设第二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
  针对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增设与专业相近的第二专业课程,或与专业相关的第二、第三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与专业相近、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能力。
  4.增加综合素质培养课程
  增加并确保一定课时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以保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5.增加实践课程占比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性,增加实践课程占比和课时,以强化技能实践训练,增强学生操作和应用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相关的操作应用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发展适应力,确保教学适应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
  1.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
  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真切、生动地学习和体验本专业课程;通过灵活多样的职场氛围的情境模拟教学,培养学生交际、案例分析和实例操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使学生所学内容更贴近企业和市场,培养职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开展“我的网店”专业比赛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中,不断开阔视野、深入思考,进而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双证融通教学
  将电子商务师等级的相关课程融入教学计划中,创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相结合的“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融通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双证毕业,以增强学生就业和专业发展的竞争力。
  3.订单教学
  尝试“订单式”教学,开创学生“零距离”和“零适应”就业途径。安排毕业实习生到有人才需求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过后,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就可直接在实习企业就业。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习、实习和对口就业问题,而且缓解了学校与毕业生本人的就业压力,更增进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使企业用人得当,不再为二次选人烦恼,学生选择无误,不再为二次就业困扰。
  (三)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构建和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辅助教学、教学评估和就业指导相融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制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计划,建立实践教学组织网络及信息反馈网络,实现计划管理、网络化管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估管理和就业支持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总之,基于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技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是以社会需求和适应专业发展为导向设定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多学科复合型的技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之胜任各行业、企业电子商务相关职业岗位群工作,并能适应和促进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以解决好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的矛盾,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洁.探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08,(2).
  [2]申贵成.基于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市场,2008,(6).
  [3]李春宇,王浩,王鹏.技校专业与课程设置浅析[J].职业,2011,(11).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要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去接近它、认同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一个学生对化学学习有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进而努力学习。在这里,我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自身的发展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那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备课,巧妙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它要求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学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与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独白式”的课堂教学已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现在的课堂应是一个互相“对话式”的课堂,“对话的过程即是主体之间在经验共享中的相互造就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发展一种“对话”关系,在教学中进行知识、情感的相互碰撞与启发。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
摘 要: 新课程理念指导着我们当前的整个教学工作,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落实到我们的全部教学活动中。根据新课标理念,一节好的生物课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初中生物课呢?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 初中生物课 备课 上课 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角色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解者,而要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教师素质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应然选择,因此,如何通过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学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有效机制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选择。校本教研的理念是: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关注实际,贴近教师;其策略是: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理论与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工作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第一线的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并提出了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 辅导员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优势 参与途径    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从心理常态分布来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是适应性问题
摘 要: 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创新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分析了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机械类学生 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地创新,社会才能得以发展。创新型社会需要大批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