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负重界面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髋周炎性假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初次金属-高分子聚乙烯负重界面非骨水泥固定THA术后发生假体周围局灶性骨溶解,经X线片和(或)三维CT扫描、超声检查诊断为炎性假瘤7例(7髋).男2例,女5例;年龄32~65岁,平均48.8岁.假体稳定固定,有聚乙烯不对称磨损及髋臼DeLee和ChamleyⅡ区局灶性骨溶解,其中1例同时有股骨GruenⅡ区局灶性骨溶解.行炎性假瘤包块切除、骨溶解病灶清除及同种异体颗粒骨植骨,更换陶瓷-高交联聚乙烯负重界面治疗.结果 7例患者随访3~42个月,平均30个月.无局部炎性假瘤复发、假体周围新发骨溶解及假体松动.4例假体周围骨溶解区完全被骨组织替代,2例有较好的骨长人,1例骨长入不明显,但假体稳定.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86-100分,平均92.4分.无假体周围感染、异位骨化、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无假体失败而需翻修者.结论 初次THA术后聚乙烯磨损可诱发骨盆内髋周炎性假瘤及假体周围局灶性骨溶解;在手术切除炎性假瘤、清除骨溶解病灶并植骨,更换负重界面的情况下可保留稳定固定的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