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的实证研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ffan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引发了理论界关于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的广泛讨论。本文从外汇供求出发,采用1993-2013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适度外汇储备关于各经济变量的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测算出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与中国在20年中的实际情况与政策变动相结合,解释外汇储备的失调情况,以及每阶段失调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 适度规模 实证分析
  一、引言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财富累积的载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外汇储备总额也早已于2008年超越了世界主要8大工业国即汇储备的总和。充足的外汇储备一方面有利于稳定汇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巨额的资产面临国际经济变动的风险。我国外汇储备是否超额?应该持有多少外汇储备?对于这些问题,研究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讨论由来已久。在理论研究中,目前比较流行的研究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一)比例分析法
  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R.特里芬(R.Triffin)的储备进口比例法[1],认为最低外汇储备应至少能支持三个月的进口需求量,最好能满足3~6个月的进口需要。
  (二)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供应决定论
  布朗(W.M.Brown)和约翰逊(HerryJohnson)等经济学家认为,本质上讲,国际收支不平衡是一种货币现象,提出外汇储备/广义货币应为25%的适度比例。
  (三)成本收益分析法
  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海勒(H.R.Heller)[2]和J.阿格沃尔(J.Agaraual)[3]等提出。其认为当持有外汇储备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时即达到外汇储备的最佳规模。
  (四)储备需求函数法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代表人物有弗兰斯德(M.J.Flanders)、弗伦克尔(J.A.Frenkol)和埃尤哈(M.A.Iyoha)。主要通过计量经济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构造外汇储备多元函数,并运用这种函数关系预测储备需求。
  (五)定性分析法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R.J.卡包尔(R.J.Carbaugh)和C.D范(C.D.Fan)等经济学家提出。通过综合分析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来定性的分析最佳储备规模[1]。
  中国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外汇储备最适规模也进行了很多研究:王群琳(2008)从需求角度出发,认为当年GDP、年均汇率、经常项目差额、贸易依存度直接影响国家外汇储备的大小。史翔鸿(2008),运用修正的阿格沃尔模型得到我国外汇储备的最适规模,认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2]。张彬(2013)利用修正后的阿格沃尔模型对各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进行测算,与各金砖国家实际外汇储备量进行比较,得出金砖国家外汇储备普遍过量的结论[3]。
  三、基于因素分析的储备适度规模测算方法
  传统的储备需求函数法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将实际外汇储备数据当作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得出储备需求函数,理论上并不能得出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因此,本文认为,只考虑外汇储备的需求因素而忽视外汇储备的供给因素是十分片面的。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实际情况,综合外汇供给、需求、以及国民经济状况多方面因素,构建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模型。以下是我国的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规模越大,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对外贸易、国际投资、融资等方面就需要更多的外汇储备来支撑;同时,产品竞争力提升,会增大出口,加大外汇储备供给。
  (二)债务往来
  偿还外债本息需要动用外汇储备;同时外汇中有巨额的外国国债。外债的价格波动对外汇储备的供给和需求有重大影响。这一指标采用短期外债(EDSS)来衡量。
  (三)外国直接投资
  外资的大量流入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因素,同时,外商投资所得利润如果不在我国进行再投资,必将购汇汇出,增加对外汇储备的需求。
  (四)干预外汇市场
  我国外汇体制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选用汇率(E)作为衡量指标。
  (五)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无疑是影响外汇储备的重要因素据此,选用经常账户差额(CA)作为衡量指标。
  模型构建综上所述,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短期外债(EDSS)、汇率(E)、外商直接投资(FDI)、经常项目差额(CA)、作为衡量一国外汇储备规模(FR)适度性指标,对1993~2013年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模型如下:
  FR=C+a1GDP+a2EDSS+a3E+a4FDI+a5CA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
  本文所选取的样本为1993~2013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2014)、世界银行和《中国统计年鉴》。
  (二)回归模型
  先不对变量进行提出而综合考虑所有的自变量,运用Eviews对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下:
  FR=-127.215160+0.40148GDP+0.46161CA-28.20915E-
  (-0.306866) (4.881219) (1.186008) (-0.590622)
  1.40374EDSS+3.58000FDI
  (-1.009244) (2.070949)
  方程可决系数0.991211说明方程在整体上显著,确定5%为显著性水平,t0.05(21)=1.721,除GDP、FDI之外其他变量均未通过t-检验,说明该模型很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三)Grange因果检验
  分析各变量对外汇储备的相关系数,通过计算得出外汇储备FR与变量FDI、EDSS、E、CA、GD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636、0.97088、-0.70854、0.71401、0.99174。可见除E与FR高度负相关外,其他变量与FR均高度正相关。Grange检验可用于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四)模型的修正
  结合表1中Grange因果检验结果,以及各变量的经济意义,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进行回归消除多重共线性。考虑到经常项目差额没有考虑到资本项目对外汇的需求以及汇率在外汇市场上的重要性,最终剔除常数变量C和短期外债(EDSS),保留国内生产总值(GDP)、经常项目差额(FDI)、汇率(E)、外国直接投资(FDI)四个因变量。建立如下模型:
  FR=a1GDP+a2CA+a3E+a4FDI
  对其进行回归,得到表2:
  最终建立统计模型:
  FR=0.317377*GDP+0.767859*CA-36.92911*E+2.929424*FDI
  T值 (6.173970) (2.579217)(-7.567858)(2.157427)
  (五)模型统计检验
  根据表二中回归模型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以下分析:
  (1)各参数t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5%,查表得t(n-k)=1,740,各统计量t值均大于该临界值,通过了t检验,说明对应系数显著不为0。
  (2)可决系数R-squared为0.9921,AdjustedR-squared为0.9907,说明回归方程整体显著成立,FR能很好地被四个解释变量所解释。
  (3)D-W值为1.324508,进行D-W检验,样本容量n=21,解释变量数目k=4,查D.W.分布表(1%的上下界),得到临界值dL=1.03和dU=1.67,很明显,dL  (六)Chow检验
  在1%的置信水平下,当参数个数K=4,总样本为21(N1+N2)时,通过查表得到的F临界值为:F(K,N1+N2-2K)=F(4,13)=5.21。
  五、实证结果的经济分析
  根据回归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年GDP、汇率、经常项目差额、直接影响国家外汇储备的大小。其影响方式和上述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相一致。国民生产总值(GDP)与外汇储备规模呈正相关,其影响系数为0.317377,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对外汇外汇储备量也越大。
  六、政策建议
  实证得出当前外汇储备规模与适度规模相吻合的结论。结合实际国际经济情况分析,在1993年到200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与最适规模基本吻合。根据实证分析,本文外汇储备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系统地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统筹安排。优化外汇交易机制,使人民币汇率更能反映市场信息;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逐步减少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
  第二,增强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根据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合理安排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过大,持有美国国债过多,巨额的外汇储备面临很大的风险。应该根据我国与各贸易伙伴之间的具体情况,使外汇储备的币种、资产结构更加多元化,适应贸易金融往来的具体情况。
  第三,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我国与欧盟、亚太地区(尤其是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建立清算银行,推进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之间的直接兑换。
  参考文献
  [1]R·特立芬.黄金和美元危机[M].耶鲁大学出版社.1960.
  [2]R.Heller.Optimal international reserves[J].The Economic Journal.1996(6):196-311.
  [3]JP.Agaraual.Optimal Monetary Reserv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1971:107(1):76-91.
  [4]王群琳.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实证分析[J].中国经济金融观察.2008(9):73-79.
  [5]史祥鸿.基于现行汇率制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8(7):75-80.
其他文献
【摘要】德俄能源关系是两国双边关系的重要环节。德俄能源合作建立在庞大的能源供需之上。同时德俄能源关系也面临着一些重大问题,涵括如何保持两国能源关系的稳定性、德国如何在能源合作领域取得深度突破,尤其是在国际油价暴跌和卢布贬值的国际下德俄能源关系的未来走向问题。文章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史实出发,运用数据,对德俄能源关系与卢布贬值对其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德俄关系 能源政策
【摘要】江门市开侨中学“智慧校园”项目是金融IC卡应用于校园的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本文介绍了该项目实施推广的经验,并对该项目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及该项目对江门地区金融IC卡行业应用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金融IC卡 行业应用 校园  江门市开侨中学是广东省一所重点中学,全校师生约四千人,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新的需求不断涌现,原有的校园卡日益凸显其缺陷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
《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改版已经整整十年了,这是杂志奋发前进的十年,也是取得累累硕果的十年.杂志已经成为了城市管理决策者的理论支持平台、城市管理研究者的思想前沿阵地
期刊
绿色食品产业化通常意义上是指建立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环境基础上,一绿色食品为主导产品,依托其生产基础,通过其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摘要:金融优惠是国家履行其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国家在民族地区实施的一种宏观调控。当前对民族地区实施的金融优惠政策主要有对民族用品、民族贸易提供贷款优惠、对民族地区金融机构提供政策优惠、为民族地区金融信贷提供补贴等。当前我国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的实施存在优惠政策的合法性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民族地区企业获得融资的法律扶持不够的问题。我国应在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强化政策的合法性和市
通过对二道河农场大豆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的栽培调研,初步明确了大豆花荚脱落及空瘪荚产生的因为.采取措施最大限度满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将大豆花荚脱落及空瘪荚造成
摘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在力量。其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在促进社会就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6年国家明确提出建筑业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并于5月1日开始实施。“营改增”后,建筑业适用11%的增值税税率,与现行3%的营业税税率相比,税率将大幅提升,此外增值税的征收管理也更加严格,如果建筑业不能很好的处理涉税事项,将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本刊讯(记者 郑树平)2016年11月24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代市长蔡奇(2017年1月14日-20日召开的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蔡奇同志当选北京市市长)带队到北
期刊
2015年10月17日,"2015中国长荡湖休闲湖泊峰会"在江苏省常州市隆重召开.以《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一下简称"《规划》")为主题的专题讨论于当日下午举行.据悉,《规划》
1 试验材料与方法rn1.1 试验地基本情况rn试验地设在水稻科普教育基地,土壤类型:平地白浆土,质地:粘重,有机质:4.5,PH:6.1,养份含量:中等.rn1.2试验方法rn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