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视频的年代小DV摇身变高清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uo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DV高清摄像机目前是个炙手可热的“尤物”,当众多DV爱好者“蠢蠢”欲动、寻思着把手中的DV换成HDV的当口儿,笔者要大喝一声:“且慢!”
  ——为什么?
  ——因为我们已经进入手机视频年代了!
  在影视节目制作和发布流程中,要获得高品质的节目母版、要让观众观看到更高品质的节目拷贝,通常的做法就是在拍摄时选择品质更高的前期素材采集设备。比如,如果节目发行用16mm胶片,拍摄时就用35mm胶片摄影机;如果拍摄高品质电视广告,常用的方法就是胶片拍摄。素材数字化,数码制作、输出成品录像带母版;高清电视摄像机出现后,要求高的标清电视剧都改成高清拍摄了,目前国内流行的工艺是高清拍摄,下变换到标清后期制作、最后输出标清数字录像带母版。
  
  对于这条制作人烂熟于心的制作规则,却没有一个现成的说法来概括它,笔者琢磨了半天,只能借助一个技术名词:“过采样”。过采样的本意与上述制作工艺关系并不太大,这样称呼它,是为了说明,在前期素材采集和制作端采用更大的分辨率.更高的取样bit数,都会让我们得到更高品质的节目母版和发行拷贝。
  手机视频是呈现在手机的液晶屏上的,目前最大的屏幕可能是多普达的一款3.8英寸的液晶屏,而流行的最大分辨率是320×240。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手机液晶屏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不大,毕竟视频手机是“手机”,要方便拿在手里观看。4英寸以下的屏幕上,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就会导致字符变小,就像大家在14英寸的电脑显示器上观看1600×1200分辨率的操作界面一样.文字小得恨不得要趴在屏幕上才能看清楚。视频手机的液晶屏应该在提高色深度、响应时间以及室外日光下的显示效果等方面下工夫。
  根据文章开头描述的“过采样”原理,对于320×240的手机视频,分辨率为720×576的DV摄像机绰绰有余!对于HDV高清而言,普通的DV是标清;但是对于手机视频而言,普通的DV就是拍摄手机视频节目的“高清摄像机”了!
  笔者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对于DV而言,在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肯定是“小众”,而很多人看好的IPTV节目也不是解决DV作品“出口”的救命稻草,DV作品真正的舞台在手机视频上。有两组数字可以印证笔者的论断: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的上网人数为1.11亿;而中国的手机数量目前已经达到3.8亿!
  就像目前电视节目的主体观众群是儿童、老人.家庭妇女这样一个“有闲阶层”一样,收看视频节目的群体一定要“有闲”一一用这个标准衡量,那1.1亿的上网人群中、真正有闲的又占多大比例呢?相比之下,3.8亿的手机用户群不仅基数大,其中有闲的比例更要高得多。对于这个整体文化水准并不高的有闲收视群体而言,来自平民大众的“草根”DV纪录片、滑稽DV录像、花边DV民生短新闻、“草根”平民真人秀DV剧情短片,比充满说教气的影视节目更有吸引力。当然,对于这个群体而言,手机视频的包月费用很关键,必须低到他们的心理承受线以下。他们才会痛痛快快地埋单。
  手机视频年代的来临,让普通DV这只“乌鸡”摇身变成了“金凤凰”。在手机视频的年代,真正会让我们领略“内容为王”的含义。
  侯德建、程琳两位歌手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唱过:“新鞋子还没有做好以前,先别急着把旧鞋子脱”。在你选择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的HDV高清摄像机之前,还是用好手中的DV为妙。
  ——用DV拍手机视频节目赚的钱,能否够你来买一台HDV?
  ——说不定。
其他文献
据Sony高级技术人员声称,由于CMOS技术的先进性希望在今后更多更好地来使用这个技术,增加CMOS机型在整个Handycam系列中的比例。    2006年3月,Sony上市了两款Handycam系列高端DVD摄像机新机型:DCR-DVD90SE和DCR-DVD805E。新机年年有,但是这两款机器的定价却颇让人觉得蹊跷。  DCR-DVD805E采用Handycam系列中经典的高端光电转换部件—
期刊
经常会有爱好者咨询,到哪里购买DV摄像机?数码商城,品牌专卖店,家电卖场?各有利弊,自然不能一概而论;但其中的门道,相信一般消费者也并非一目了然。
期刊
[高清电视机篇2]    从2006年1月刊开始写《中国式高清》这个连载,起因就是高清电视机。国内高清电视机的概念是从1999年国庆50周年高清直播开始炒作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被消费者接受的程度却很低——所以一直有用“春秋笔法”评说一下高清电视机市场的念头。没想到编辑今年第一期杂志的时候,正好碰上EVD阵营新闻不断,所以提前写了“高清碟机篇”。这样《中国式高清?高清电视机篇》一拖再拖,到第四期杂志终
期刊
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拍DV,是在为他(她)尚不能记事的时候备份一个经验库,这里维埃拉影像无论是对保持母子(女)、父子(女)的新密关系,还是为他(她)长大成人后更好地为人父、为人母,其作用都不可低估。  在一起长大的玩伴中,我是“记事”最晚的一个。5岁那年,我患流行性脑膜炎住进了传染病房,就在做骨髓穿刺的瞬间,巨大的疼痛感触动了自己童年记忆的开关。    至今“穿刺事件”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传染病住院区
期刊
现在,各种数码产品层出不穷,不但DV、DC产品种类、规格、数量丰富,就连手机的像素指标也提升到较高的清晰度,人们甚至可以走到哪里拍到哪里。无论是旅游风光,还是商务会议活动,无论是儿童成长记录还是校园运动会,大家都在咔嚓咔嚓地拍着,或许是DC照片,或许是DV静像,还有DV精彩片段,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瞬间。
期刊
高清存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就目前市场上高清摄像机,高清电视机越卖越火,但在高清存储与播放器材市场却不见波澜。高清存储的方式有很多.如硬盘、磁带甚至闪存,但这些在交流与欣赏上却比不过光盘,也许是人们喜欢光盘的一种实物的感觉,拿在手中的固体高清影像.相比之下的硬盘、磁带等存储介质缺乏的就是这种感觉,它们仅仅是数字化的高清影像,无法带给我们物质上的享受。所以很多人喜欢收藏影碟,即使去电影院看了还是要
期刊
深圳Dv生活频道于2006年10月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开办,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Dv数字付费电视频道,也是唯一一个在全国范围内以DV影像作品为主要播出内容的专业频道。这若干的“唯一个”背后,蕴含了深圳广电集团超前的眼光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那么,这富有开创性的“唯一一个”,有着怎样的意义,如何才能获得成功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深圳广电集团的副总编
期刊
笔者对它很迷恋,很喜爱这个神秘的东西,从小就开始接受正规美术教育,十分熟悉色彩这个东西。校色这个工序是非常重要的。上面提过强调视觉第一位就是色彩,对高清纪录片来说,特别是大屏幕,不久的将来会有家庭太平板或宽屏的电视,人对色彩的细节更加敏感,也是高清的基本要求。校色,最终在监视器设备上进行,校色主要有明度、饱和度以及原色。也是流程中最后的一道工序,决定着最终效果好坏。中国有一个片子,张艺谋的《英雄》
期刊
惜哉,一代宗师池小宁去矣    我们的兄弟、从小在北京太平胡同3号(后改为新太平胡同11号)一起长大的发小,一位身先士卒、全身心都献给了中国民族电影事业的一代电影电视剧摄影宗师——池小宁,因长年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不幸于2007年7月11日晚22时许(日本时间23时21分),在日本横滨医院去世。  这种悲痛,我无法用任何言语表达。池小宁小名毛头,其父池宁,是中国大陆电影业最有资质的美工大师,文革中
期刊
一九○○年二月,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先生作此文距离现在百年稍余,而2006年恰好是中国电影新百年的开端,也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巧合。    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式后,杨亚洲导演在接受《DV@时代》的采访时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我觉得大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