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普什克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mer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集会,纪念著名的捷克东方学者雅罗斯拉夫•普什克诞辰 100 周年。我和很多朋友一样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参加今天的集会,希望了解更多的有关普什克生平和著述的情况,特别希望通过参加集会向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中国文化的知音普什克表达崇高的敬意。
  坦白地说,我原来对普什克的情况知之甚少。近日看了李梅教授专门撰写的普什克生平简介,以及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一些介绍文章,又翻阅了他的重要作品《中国——我的姐妹》,开始积累下一些深刻的印象。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生涯中,普什克学习汉语、研究中国,对中国的现实以及文化传统给以热情的关注,并且写下了一批介绍中国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述。许多中国朋友都注意到他在《中国——我的姐妹》一书的结束语中写下的一段关于中国的深情的表述:“我热爱这个国家,她对我来说亲如姐妹。但即使如此,我对她也很严厉,我看到了她的贫困,知道她的缺点。我为她振奋过,失望过,伤心过,但是我从来不能无动于衷。人们不可能對自己的亲人无动于衷。”
  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也不能对普什克向我们的祖国表达的深情无动于衷。他是在 1940 年出版这本著作的,他当时所看到的中国有着太多的缺点和太多的问题,最令人难堪的是普遍而极度的贫困,不能不使他感到失望和伤心。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的奋斗,以及由于这些奋斗而引起的变革却使他感受到振奋,这是这个国家有着巨大希望的证明。普什克推崇中国的文化精神,却不喜欢那些使中国陷于落后和停滞的消极传统,他希望看到中国文化内含的生命力重新振作起来,为中国赢得一个辉煌的未来。普什克认同这样的观点:欧洲发现中国文化的伟大意义可以与当年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相媲美。他表现出超越那个时代和那个世界的卓越眼光,提前 60 年预见到中华民族振兴的前途,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钦佩。
  现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振兴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果普什克还活着,还能回到北京看看新世纪中国的面貌,相信他会有更多的振奋,他会为牵动他深情的中国姐妹感到欢欣鼓舞。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不能使人满意的事情,普什克如果再来,还会为此而失望和伤心。我们面对这样反差鲜明的现实生活,更应记住普什克的名言:人们不可能对自己的亲人无动于衷。我们应该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改革开放,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保持进取的势头,使中国社会最后地摆脱贫困和纷扰,让我们的亲人共享文明富裕幸福安宁的生活,让中华民族振兴的伟业早日得到实现!
  普什克是捷克进步的知识分子,他当然也不会对欧洲的发展前途无动于衷。他如果知道欧洲现在已经成功地走上一体化的道路,25-27个国家已经成为欧洲联盟的成员,正在一体化的舞台上发挥着对世界进步更加积极的影响,而他的祖国也已经加入到这个充满希望的一体化运动之中,当然会感到由衷的快慰。我认为,他更有理由为他所钟情的中国已经与欧盟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而感到振奋。他所预言的中国文化复兴的前景已经明白地昭示出来,他当年从事欧中文化交流的成果已经可以为更多的人们所共享,这是多么地令人高兴啊!我们纪念普什克,一个非常现实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就是要在中国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中国与欧盟、中国与西方之间开展更为有效的文化交流,让中国与世界建立更为亲密的文化合作,让中国在这种联系中得到更大的助力去消除贫困改造落后完成振兴的伟业,让世界在这种联系中得到更多的收益,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实现伟大的和谐。
  让我们用今天的努力去告慰中国人民的朋友、中国文化的知音普什克先生!
  让我们向来自欧洲更多的现代普什克们展示一个更加充满活力和友善的中国!
  让我们对世界的未来表达美好的祝福,我们绝不会对这个属于全人类的明天无动于衷,而一定要为之付出最大的奋斗与牺牲、最多的热情与挚爱,直到理想世界美好明天的实现!
  (此文系陈昊苏会长在2006年10月23日捷克东方学者普什克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其他文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草业科学》历经了36个春秋,兼有变与不变特性:变之于与时俱进,透射出我国草业科学不同时期研究发展印记;不变则以该期刊始终秉承的严谨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