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道德是人们作为一个职业人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基本要求。幼教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与未来少儿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本文立足幼教生,分析了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中存在的认知误区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纠偏,从校内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培养、入学教育师德品质培养以及校内校外教育资源整合方面提出了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相关对策和建议,旨在提高幼教生的职业道德,服务于未来的少儿素质培养。
关键词:幼教生;职业道德;少儿素质;培养
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我国的关注热点,各类幼教机构急需一批高素质的年轻幼教人才充实到幼教师资队伍中来。这对新一批幼教生在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幼教师的摇篮,应该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幼教师资的重要职责,为各类幼教机构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为少儿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道德包括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等三个主要内容。幼教生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幼儿教师,要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正确的教育观影响少儿素质的提升和培养。对幼儿的呵护以及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最需要培养的职业道德。幼儿会对教师有种特殊的依恋,而教师的呵护、爱护等职业道德对于幼儿来讲具有一种巨大的教育和影响力量。所以,幼教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与少儿素质提升息息相关。然而,当前在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方面却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有人认为幼儿教师不过是社会的高级保姆,没有出息且工资少、任务重、地位低,没有培养职业道德的必要。其实不然,他们除了要有娴熟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较高地职业素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职业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只有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幼儿教师,才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培养、教育、引导少儿的重要责任,才能真正热爱幼教事业,以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来从事幼教职业。所以,幼儿师范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加强幼教生的职业道德培养。[1]
二、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对策与建议
幼教生的职业道德培养需要一个全方位、立体化体系,需要教师、学校、家长各教育培养主体的主观努力,也需要管理系统、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客观支持。具体来讲,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渠道,也是用科学理论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重要平台和基础。具体到幼教生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相关教育理论的掌握程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教育责任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功能,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立足教材,最大限度挖掘和充分利用教材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熏陶和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2]第二,充分发挥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力量的重要作用。例如现实生活中优秀教师的案例就可以作为教育和培养幼教生教师职业道德的重点案例,用身边人、身边事充实教学内容、生动教育理论。每位优秀教师对于幼教生来说,都具有强大教育力量和培养功能,都有可以被充分挖掘和放大、充当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闪光因素,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大功能。
2、重视入学教育中师德品质的培养
入学教育作为幼教生接受师范教育的开始,对幼教生投身和奉献幼教事业、正确的教育观的树立和师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从入学教育就加强幼教生的师德品质训练能够为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入学教育要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师德品质。第一,丰富入学教育内容,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感受到一份浓郁的关爱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养成一种爱人爱己的习惯,培养“仁爱”这一幼儿教师这一最基本师德品质。例如,校长可以通过论坛形式介绍幼儿教育相关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表达对新生的关怀和希冀,拉近与新生的距离等。第二是要丰富入学军训教育的内容,改革军训形式,增强军训的实际作用,将职业道德品质教育融入军训之中,把身体素质训练与爱国主义教育、教师仪表风度训练等结合起来,通过军训教育实现师德品质的培养目标。[3]
3、整合校内外资源培养幼教生职业道德
当前教育界提倡立体教育,即只有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才能够完成育人的核心目标。要培养幼教生的职业道德,实现幼教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采用立体教育模式,调动校内外有利的教育资源。就校内资源来讲,要努力开发学校的人文资源,构建相应的职业道德培养氛围,发挥环境的渗透作用,从而把环境外在影响内化为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师德。例如,可以通过定期的以班级、专业或学校为单位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来传达一种教育的真、善、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树立投身教育事业的意愿和伟大理想。就校外资源来讲,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熏陶作用。这里所指的社会资源主要是指蕴含着优良思想品德的积极教育资源。家长也应该发挥其对幼教生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总之,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桥梁,有机结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在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共同促进幼教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形成。[4]
三、结语
幼教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对未来少儿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幼儿师范高校应该把幼教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做为长期工程不断坚持并随着社会对幼教生的更高要求不断完善。在幼教生的培养中,幼儿师范高校应该重视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与少儿素质提升的重要关系,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及时发现职业道德培养中存在的认知和实践误区,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入学教育、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应用等各方面不断调整职业道德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职业道德的合格幼教师,才能为社会输出合格有用的高素质幼教人才,促进未来少儿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秋英,李忠艳.幼师生职业道德培养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0(34).
[2]孙晓荣,教师心理健康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3]孙季勤,吕晓光.职业道德教育新模式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03).
[4]张广琴.由“幼师生职业价值观”讨论课引发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关键词:幼教生;职业道德;少儿素质;培养
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我国的关注热点,各类幼教机构急需一批高素质的年轻幼教人才充实到幼教师资队伍中来。这对新一批幼教生在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幼教师的摇篮,应该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幼教师资的重要职责,为各类幼教机构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为少儿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道德包括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等三个主要内容。幼教生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幼儿教师,要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正确的教育观影响少儿素质的提升和培养。对幼儿的呵护以及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最需要培养的职业道德。幼儿会对教师有种特殊的依恋,而教师的呵护、爱护等职业道德对于幼儿来讲具有一种巨大的教育和影响力量。所以,幼教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与少儿素质提升息息相关。然而,当前在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方面却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有人认为幼儿教师不过是社会的高级保姆,没有出息且工资少、任务重、地位低,没有培养职业道德的必要。其实不然,他们除了要有娴熟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较高地职业素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职业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只有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幼儿教师,才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培养、教育、引导少儿的重要责任,才能真正热爱幼教事业,以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来从事幼教职业。所以,幼儿师范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加强幼教生的职业道德培养。[1]
二、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对策与建议
幼教生的职业道德培养需要一个全方位、立体化体系,需要教师、学校、家长各教育培养主体的主观努力,也需要管理系统、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客观支持。具体来讲,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渠道,也是用科学理论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重要平台和基础。具体到幼教生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相关教育理论的掌握程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教育责任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功能,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立足教材,最大限度挖掘和充分利用教材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熏陶和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2]第二,充分发挥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实际的教育力量的重要作用。例如现实生活中优秀教师的案例就可以作为教育和培养幼教生教师职业道德的重点案例,用身边人、身边事充实教学内容、生动教育理论。每位优秀教师对于幼教生来说,都具有强大教育力量和培养功能,都有可以被充分挖掘和放大、充当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闪光因素,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大功能。
2、重视入学教育中师德品质的培养
入学教育作为幼教生接受师范教育的开始,对幼教生投身和奉献幼教事业、正确的教育观的树立和师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从入学教育就加强幼教生的师德品质训练能够为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入学教育要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师德品质。第一,丰富入学教育内容,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感受到一份浓郁的关爱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养成一种爱人爱己的习惯,培养“仁爱”这一幼儿教师这一最基本师德品质。例如,校长可以通过论坛形式介绍幼儿教育相关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表达对新生的关怀和希冀,拉近与新生的距离等。第二是要丰富入学军训教育的内容,改革军训形式,增强军训的实际作用,将职业道德品质教育融入军训之中,把身体素质训练与爱国主义教育、教师仪表风度训练等结合起来,通过军训教育实现师德品质的培养目标。[3]
3、整合校内外资源培养幼教生职业道德
当前教育界提倡立体教育,即只有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才能够完成育人的核心目标。要培养幼教生的职业道德,实现幼教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采用立体教育模式,调动校内外有利的教育资源。就校内资源来讲,要努力开发学校的人文资源,构建相应的职业道德培养氛围,发挥环境的渗透作用,从而把环境外在影响内化为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师德。例如,可以通过定期的以班级、专业或学校为单位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来传达一种教育的真、善、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树立投身教育事业的意愿和伟大理想。就校外资源来讲,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熏陶作用。这里所指的社会资源主要是指蕴含着优良思想品德的积极教育资源。家长也应该发挥其对幼教生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总之,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桥梁,有机结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在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共同促进幼教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形成。[4]
三、结语
幼教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对未来少儿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幼儿师范高校应该把幼教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做为长期工程不断坚持并随着社会对幼教生的更高要求不断完善。在幼教生的培养中,幼儿师范高校应该重视幼教生职业道德培养与少儿素质提升的重要关系,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及时发现职业道德培养中存在的认知和实践误区,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入学教育、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应用等各方面不断调整职业道德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职业道德的合格幼教师,才能为社会输出合格有用的高素质幼教人才,促进未来少儿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秋英,李忠艳.幼师生职业道德培养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0(34).
[2]孙晓荣,教师心理健康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3]孙季勤,吕晓光.职业道德教育新模式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03).
[4]张广琴.由“幼师生职业价值观”讨论课引发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