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作为建筑设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直到18世纪以前在建筑论文中还没有使用过空间这个词汇,到19世纪中叶以前它还没有在任何确切三维空间的意义上开始流行,直到20世纪,当提到赖特对现代建筑空间发展的贡献时,他对建筑的思考不只是从当时注重的建筑结构上,而是从空间上进行深入探索。这使得他与同时代的建筑师显得与众不同,成为20世纪第一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也正是在20世纪空间概念在以赖特为主导的倡导下,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思考和发展,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从事建筑的工作者所探究的重要建筑问题。建筑空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从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思考,正如沃尔弗林写道:“我们四处走动,因为在走道交叉处,新的画面不断出现,目标不能落在交叉形式的最终展示上——甚至也不想那样,而是造成一种感觉,觉得在尽可能多的方面,都潜在有景象。”这正是一种对空间存在的切实描述。当人们可以进入一个建筑,去感受它所带来的不同的效果,建筑空间就成为了建筑的主题,而建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则是建筑设计中一个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合理统一
建筑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的关系,就如同精神和物质具有相互性,无法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而只能是一个互相作用和影响的整体,无间地融合在一起。而人们面对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断探索其合理的统一,这一过程的追求正如我们在建筑空间设计领域所追求其功能性与审美性合理统一与异曲同工。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建筑的功能性与审美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展变化的。所以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发展方向下,要追求建筑空间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统一。例如设计一个展示空间的建筑,这不仅要考虑到该建筑的性质所在和容量大小、管理方式以及功能效益和细节完善。还要考虑到整个建筑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变化、地域文化、居民的视觉取向,大众的审美观点。因为建筑的使用要求不但关系到展示空间的功能区域划分的相互关系,空间构成设计思维的时代性以及整体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此外,还要定位这个地区人们对建筑的审美趋向,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从而使得使用者更在乎长期停留在其中的自我感受。
二、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空间艺术当中,老子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在建筑设计理念中已成为空间意识重要的一个要点。建筑的规划设计当中,崇尚强调建筑空间与周围环境的合理融合,形成了自建筑有机自然观。一个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必须结合于与之相适应的地域环境,性质功能,讲究天时地利,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找到自己恰当的姿态,而不是与之相抗衡或者破坏原生自然环境,从而与环境紧密的构成有机的整体。
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赖特所倡导的有机建筑理念也正说明建筑空间设计与大自然的有机结合是建筑合理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的有机建筑是以自然为基础,赋予其生命,并将其作为设计的灵感之源。尊重自然,师从自然并且对自然法则、原生环境体系的因素应用到建筑空间设计的细节中,坚持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相适应。以满足整个社会以及人类物质精神上对建筑的需求。赖特曾说过:“就是体现出周围环境的统一感,把房子做成它周围环境的一部分。”“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地一部分。”而从他最成功享誉世界的建筑作品流水山庄以及西塔里埃森都切实体现了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特别是流水别墅的空间设计不但结合了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生态,地形地貌,还利用了瀑布的流水声这就从视觉扩展到听觉的需要,最终达到了由表及里、由远至近,从空间视觉到天然听觉的整体效果。
三、建筑空间和形式的合理组合
形式与空间是建筑的基本手段,它包含着最基本和永恒的语言,如何将空间和形式联系起来达到合理的组合,使其形成一个具有统一风格是建筑合理性设计中需要思考的重要方面。建筑形式除了遵循建筑形式美法则外还要追求空间功能的表现以求得建筑空间和形式在造型上、功效上的变化和统一的结合。
建筑空间的性格取决于建筑的形式、性质和内容,建筑的功能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外形的基本特征。建筑形式要有意识地表现这些空间的填充内容所决定的内外部空间特征。例如:图书馆建筑沉稳明快,书香学习气氛浓郁;社区住宅建筑楼排不一,户型多样,赋有轻松活泼的生活氛围;商业店铺建筑中的大落地玻璃通透明亮,一目了然,吸引眼球注意;因此建筑者在设计创作过程中须协同各有关专业的工程师掌握最新技术理论,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的艺术手法,反映出建筑空间和形式上的统一,这是建筑空间设计合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毋庸置疑,建筑空间设计的成因之一是以研究人的需求为前提的,无论是建造写字楼、社区住宅、展览场馆,还是商业店铺等一系列功能需求的目标中,寻找对应的空间设计物化形式,这也是人性化设计一个要点,使得建筑空间更具实用性、情感性以及个性化。
人性化的建筑空间,依照最基本的人的原始需求来讲,以人体舒适为角度。建造这样一个空间除了对人体工学知识的深度认识,还需要建造者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能够关注到以前设计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而使用者对建筑空间心理上的需求,要根据作者和观赏者心理上对建筑空间的重新调度,营造氛围来强化情思,以获得心灵感悟。比如最具精神性和心理需求的场所——庙宇和教堂,在我们对其建筑空间的设计上就不得不考虑到要用一种独特的空间关系来渲染一种宗教气氛。建筑人性化设计是建造者和使用者共识的需求。
结语
通过以上几方面对建筑空间设计合理性的分析,我们意识到人类对建筑空间人性化的需求以及设法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使得建筑也日益步入了多元发展轨道,多元化的时代特征使我们无法也不可能找到像金字塔代表古埃及建筑文化一样找出当代建筑文化的代表作品。但对于建筑空间的合理性设计从出发点到归宿点总是归结为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最终能够拥有外观、形式、内外空间和功能相统一,与自然环境相融入而且具有人性化的合理的建筑空间。
[胡天君 王君,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作为建筑设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直到18世纪以前在建筑论文中还没有使用过空间这个词汇,到19世纪中叶以前它还没有在任何确切三维空间的意义上开始流行,直到20世纪,当提到赖特对现代建筑空间发展的贡献时,他对建筑的思考不只是从当时注重的建筑结构上,而是从空间上进行深入探索。这使得他与同时代的建筑师显得与众不同,成为20世纪第一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也正是在20世纪空间概念在以赖特为主导的倡导下,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思考和发展,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从事建筑的工作者所探究的重要建筑问题。建筑空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从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思考,正如沃尔弗林写道:“我们四处走动,因为在走道交叉处,新的画面不断出现,目标不能落在交叉形式的最终展示上——甚至也不想那样,而是造成一种感觉,觉得在尽可能多的方面,都潜在有景象。”这正是一种对空间存在的切实描述。当人们可以进入一个建筑,去感受它所带来的不同的效果,建筑空间就成为了建筑的主题,而建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则是建筑设计中一个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合理统一
建筑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的关系,就如同精神和物质具有相互性,无法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而只能是一个互相作用和影响的整体,无间地融合在一起。而人们面对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断探索其合理的统一,这一过程的追求正如我们在建筑空间设计领域所追求其功能性与审美性合理统一与异曲同工。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建筑的功能性与审美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展变化的。所以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发展方向下,要追求建筑空间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统一。例如设计一个展示空间的建筑,这不仅要考虑到该建筑的性质所在和容量大小、管理方式以及功能效益和细节完善。还要考虑到整个建筑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变化、地域文化、居民的视觉取向,大众的审美观点。因为建筑的使用要求不但关系到展示空间的功能区域划分的相互关系,空间构成设计思维的时代性以及整体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此外,还要定位这个地区人们对建筑的审美趋向,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从而使得使用者更在乎长期停留在其中的自我感受。
二、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空间艺术当中,老子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在建筑设计理念中已成为空间意识重要的一个要点。建筑的规划设计当中,崇尚强调建筑空间与周围环境的合理融合,形成了自建筑有机自然观。一个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必须结合于与之相适应的地域环境,性质功能,讲究天时地利,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找到自己恰当的姿态,而不是与之相抗衡或者破坏原生自然环境,从而与环境紧密的构成有机的整体。
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赖特所倡导的有机建筑理念也正说明建筑空间设计与大自然的有机结合是建筑合理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的有机建筑是以自然为基础,赋予其生命,并将其作为设计的灵感之源。尊重自然,师从自然并且对自然法则、原生环境体系的因素应用到建筑空间设计的细节中,坚持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相适应。以满足整个社会以及人类物质精神上对建筑的需求。赖特曾说过:“就是体现出周围环境的统一感,把房子做成它周围环境的一部分。”“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地一部分。”而从他最成功享誉世界的建筑作品流水山庄以及西塔里埃森都切实体现了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特别是流水别墅的空间设计不但结合了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生态,地形地貌,还利用了瀑布的流水声这就从视觉扩展到听觉的需要,最终达到了由表及里、由远至近,从空间视觉到天然听觉的整体效果。
三、建筑空间和形式的合理组合
形式与空间是建筑的基本手段,它包含着最基本和永恒的语言,如何将空间和形式联系起来达到合理的组合,使其形成一个具有统一风格是建筑合理性设计中需要思考的重要方面。建筑形式除了遵循建筑形式美法则外还要追求空间功能的表现以求得建筑空间和形式在造型上、功效上的变化和统一的结合。
建筑空间的性格取决于建筑的形式、性质和内容,建筑的功能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外形的基本特征。建筑形式要有意识地表现这些空间的填充内容所决定的内外部空间特征。例如:图书馆建筑沉稳明快,书香学习气氛浓郁;社区住宅建筑楼排不一,户型多样,赋有轻松活泼的生活氛围;商业店铺建筑中的大落地玻璃通透明亮,一目了然,吸引眼球注意;因此建筑者在设计创作过程中须协同各有关专业的工程师掌握最新技术理论,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的艺术手法,反映出建筑空间和形式上的统一,这是建筑空间设计合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毋庸置疑,建筑空间设计的成因之一是以研究人的需求为前提的,无论是建造写字楼、社区住宅、展览场馆,还是商业店铺等一系列功能需求的目标中,寻找对应的空间设计物化形式,这也是人性化设计一个要点,使得建筑空间更具实用性、情感性以及个性化。
人性化的建筑空间,依照最基本的人的原始需求来讲,以人体舒适为角度。建造这样一个空间除了对人体工学知识的深度认识,还需要建造者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能够关注到以前设计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而使用者对建筑空间心理上的需求,要根据作者和观赏者心理上对建筑空间的重新调度,营造氛围来强化情思,以获得心灵感悟。比如最具精神性和心理需求的场所——庙宇和教堂,在我们对其建筑空间的设计上就不得不考虑到要用一种独特的空间关系来渲染一种宗教气氛。建筑人性化设计是建造者和使用者共识的需求。
结语
通过以上几方面对建筑空间设计合理性的分析,我们意识到人类对建筑空间人性化的需求以及设法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使得建筑也日益步入了多元发展轨道,多元化的时代特征使我们无法也不可能找到像金字塔代表古埃及建筑文化一样找出当代建筑文化的代表作品。但对于建筑空间的合理性设计从出发点到归宿点总是归结为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最终能够拥有外观、形式、内外空间和功能相统一,与自然环境相融入而且具有人性化的合理的建筑空间。
[胡天君 王君,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