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型肺癌患者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

来源 :医疗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rtless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临床纵隔型肺癌患者应用影像学CT及MRI技术诊断的特征表现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纵隔型肺癌患者40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及MRI扫描检查,分析不同影像学技术特征表现,并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4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周围型肺癌17例,占42.5%;中央型肺癌23例,占57.5%;病发部位:左肺下叶2例,占5.0%;右肺上叶16例,占40.0%;左肺上叶10例,占25.0%;右肺下叶12例,占30.0%。病理类型:腺癌9例,占22.5%;小细胞癌12例,占30.0%;鳞癌19例,占47.5%。与X线摄片灵敏度比较,CT和MRI灵敏度居更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和MRI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纵隔型肺癌患者,应用CT和MRI予以检查,灵敏度均居较高水平,但在影像学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
其他文献
2014年6月7日,沧州市养殖户孟某饲养的14000只肉鸡出现呼噜、怪叫、伸颈呼吸等临床症状,发病急,死亡率达1%,经过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气管栓
随着手术机器人产品临床应用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人们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认识逐渐深化。颅颌面穿刺诊疗机器人系统可应用于实现活检、放射性粒子植入、射频消融等穿刺类手术,其定位精度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患者安全,是重要的指标参数。本研究从颅颌面穿刺诊疗机器人的应用背景入手,在没有相关标准依据的情况下,依据其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其定位精度指标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利用设计的检测工装对颅颌面穿刺诊疗机器人系
目的探讨厚层CT血管造影-最大密度投影(CTA-MIP)后处理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技术诊断大脑前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在神
目的 评价医院数据中心从纯物理架构迁移到全虚拟化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方法 利用Operations Management,找到系统瓶颈,调整参数配置。结果 将医院关键的医院
市场分割问题是区域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的重点之一。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市场分割都是长期困扰国内统一市场建设的难题,对于市场分割程度的量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