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选材是关键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是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他的综合英语水平,所以要学好英语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因此,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也需要大量的阅读输入。要想搞好英语阅读教学,选好英语阅读材料是关键。选好了材料,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更多的乐趣,获取更多的信息和阅读技巧,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如何选择生活化阅读材料浅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 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并且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继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因此,阅读的材料不能太难。先让学生感觉阅读简單易懂,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阅读兴趣,为进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挑选的应该是学生能读懂的、基本都是熟词的材料,里面的词语只不过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在熟词的新环境中理解体会,达到对所学词语的熟练掌握。慢慢地生词量一点点增加,使学生逐渐能阅读含2%~4%左右生词量的阅读材料,更好地增加孩子们的英语阅读兴趣。
  二、贴近生活,趣味横生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课本内容如果是生活中常见到的感兴趣的,学生总体上会掌握的较快,而一些学生没有见过或少见的题材,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掌握起来就会慢一点,即便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还是很快就会忘掉。阅读材料,尤其是适合小学英语阅读材料,其选材应以趣味性为主,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应该按照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寻找材料,提供诱因,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所以说融入到生活的学习是最容易的学习。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的难易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小学生阅读兴趣。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故事、童话、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阅读材料往往更适合于小学生。在选材时就可以从这些最简短的故事或者有趣的小童话,抑或简单的可以演绎的幽默小品入手,先易到难的方式让小学生接受阅读,喜欢阅读,再到大量阅读,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三、内容丰富,兴趣昂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兴趣是转化成持久情感态度的关键因素。因此,选择的阅读材料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必须是在他们年龄阶段感兴趣的内容,如英语童话、英语歌谣、人物趣事、通俗浅显的科幻作品、动画片等等。中低年级可以考虑绘本故事。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绘本故事是深受他们喜爱的,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直观又生动,小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太大难度。另外,中英文的对照读物也可以使小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的同时掌握更多新的单词。例如,喜欢有动物的故事,如:《The pig and tile dog》《The lion and the fox》《Two friends and a bear》《The donkey and the salt》等。有常识性的小短文,如:《The wind and the sun》《Roses》《Planting the tree》《Be healthy》。有诙谐有趣的小幽默,如:《The French student》。各式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只要学生有兴趣的阅读材料,都把它们列入考虑范围之内。
  四、浅显易懂 ,便捷实用
  英语阅读中所采用的语言必须有实际交际意义,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语言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用。真正寻找一些确实符合他们心理特征、认知水平,能激发兴趣的材料。事实证明,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课外读物,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学生学习了颜色和水果的内容之后,笔者曾结合这两个单元内容,为学生们选择了故事《A leaf walk》,先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笔者有侧重地讲解。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秋游过程中学生捡到了颜色各异的树叶,因为学生刚刚学习了与颜色相关的知识点,所以很容易就能理解故事的内容。像这样常用实用的材料就会更容易读懂理解,完成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这样的阅读既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也能更好地巩固新内容,达到训练阅读的最佳效果。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筛选阅读范围,并且指导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不断拓展他们的视野,逐渐提升小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与素养。
其他文献
诵读即朗读和背诵,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现行的语文教科书的思考练习中原先放在理解课文之后的朗读背诵要求现在也一跃排在了第一。由此可见,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使他们在语文
【摘 要】体验式教学策略是指以学生体验为途径,以直接经验为学习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一种教学理念,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文章从小学英语教学出发,在明确体验式教学策略定义和作用的基础上,以英语教学内容为线索,让体验贯穿小学英语教学全过程,分别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个方面开展教学探索,着力从体验式教学策略的运用角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
【摘要】小学和初中都是学生接触学科的基础阶段,对之后学科的深入学习具有深刻影响,因此,学校层面对于教师职业素养、课堂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等都需要加大培养力度,尤其是对农村教师。本文主要在问卷、访谈等基础上,分析目前农村小学及初中教师教学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校名教师;培养  小学和初中都是义务教育基础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及水平都会对学生在学科知识结构、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想,大家都有同感:习作教学是个老大难。难在学生无话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在语言贫乏,词不达意;难在缺少体验,感情苍白。怎么办呢?习作,首先必须解决写什么、怎么写好、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这三个根本问题。经过长期实践摸索,我发现:习作就像蜜蜂酿蜜一样,广采百花,蜜成花不见,但又分明就是那味儿。—— 一切都在于积累。积累生活,不就有话可写,“有米下锅”了吗?积累语言,活学
【摘要】在地理课堂上,让学生眼动、手动、心动,让学生多一些想法,多一些感悟,多一些智慧含量,让他们觉得地理知识终生受用。如果学生拥有这些感受,在课堂上参与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一定会提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方法让学生手随眼动、眼随心动:一、创建适当的、引人入胜的情境。二、把世界、国家、山川河湖等各种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三、让学生感受地理因自然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美。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
【摘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中考的趋势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强调能力和教育价值,注重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只有上好中考数学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复习课却显得枯燥无味,我们以“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为例,探索中考复习课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中考数学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素质教育  一、复习课的引入 
摘要:心理学家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关键词:人格;尊重;赞赏;学生  苏联教
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很奇妙的,特别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由于地位与身份的特殊性,师生间这道鸿沟总是很难跨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在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里,我对学生曾如春风化雨般关爱过,师生关系亦师亦友;也曾如“母老虎”一样对学生咆哮过,师生关系势如水火。在这,我主要谈谈自己在“跨越师生间的鸿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些
【摘要】“切问而近思”,自古至今,问与思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有价值的问题将会成为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与获取知识的关键,使课堂更加高效。然而,由于某些教师对课堂问题设计的内涵缺乏深刻认识,在问题设计上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过程”“重随意、轻指向”等误区,使教学效果呈低效甚至负效的状态。笔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认真分析存在的误区,促使數学课堂问题有效引导,真正做到扎实有效,本文主要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小学教育的面貌和形式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大大增加,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渐渐成为教学的核心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要进行适当的创新,本文就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小学时期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