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变形监测综述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实践中建筑物产生过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叙述了变形监测的主要作用和内容,提出了“五定”变形监测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筑物变形原因 监测基本常识 变形监测的主要作用及内容
  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88-01
  一、建筑物变形的主要原因
  (一)地质资料不准确
  有的地质资料是参考相邻场地地质情况得出的数据;有的钻探钻孔间距过大;有的钻探深度不够;有的场地地层变化复杂。
  (二)基础设计形式不统一
  采用多种基础形式混合,由于不同的基础形式所提供的支承力不同,如摩擦桩主要是靠土体的抗剪强度,支承桩主要是靠土体的抗压强度,而土体是各向异性的,使基础在荷载作用下变形程度不同;建筑物体形复杂,荷载差异大;基础落在不同土质上等。
  (三)基础施工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施工验槽(坑)时没有进行土体原位试验,仅凭经验判断,使建筑物未落在设计持力层上;或基槽(坑)原土被扰动、超挖以及施工时淤泥、松土未清理或者基底清理未达施工规范要求。
  二、监测基本常识
  (一)变形监测是对建(构)筑物及地基、建筑基坑或一定范围内的岩体及土体的位移、沉降、倾斜、挠度、裂缝和相关影响进行监测,并提供变形分析的过程。
  (二)变形监测具有精度要求高、需要重复观测、观测时间长、数据处理方法严密等特点。
  (三)变形测量点的分类:1、基准点是固定不动的点,点位要设在变形影响区域以外稳定可靠的位置,每个工程至少应有3个基准点。2、工作基点是用于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的相对稳定的点。3、变形观测点是设置在变形体上的照准标志点,点位要设立在能准确反映变形体变形特征的位置或监测断面上。
  (四)变形监测的基本要求:
  1、应收集相关资料,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
  2、基准点与工作基点每半年应复测一次
  3、确定合理的监测周期
  4、各次监测应使用相同的方法、仪器、人员等
  5、每次监测前对仪器工具进行检查、校正
  6、每次监测后及时处理数据,结果异常时及时通报相关单位
  (五)变形监测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1、变形监测的基本原则
  在工程质量验收中,变形监测成果已成为重要的验收内容之一。变形监测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稳定;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2、变形监测的注意事项
  (1)实地勘踏,做好技术设计。
  这是观测的第一步,为变形监测方案的编写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要求实地勘踏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实地察看工程场地,做到心中有数。
  (2)确定施测精度指标
  精度指标是将国家现行设计验收规范和工程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的产物,在编写变形监测方案过程中应规定变形监测的技术精度指标、变形监测方法、观测频率及周期等。
  (3)选用仪器、设备应满足变形监测施测精度要求
  一般常用的仪器设备有经纬仪、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电子测距仪或激光经纬仪、铟钢尺等。监测人员要熟悉并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验校正,且必须经计量单位标定,连续使用3~6个月后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4)变形监测基准点的要求
  变形监测基准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准点、变形观测点,每个工程必须有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变形情况,变形测量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并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牢固可靠。
  三、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作用及内容
  (一)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作用
  引起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且勘察、设计及施工存在客观偏差,检测建筑物结构安全与否,变形监测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依据。变形监测主要是监视建筑物施工的质量及其使用與运营期间的安全;监测建筑物场地和建筑物的稳定性;分析和处理有关工程质量事故;验证有关建筑地基、结构设计的理论和设计参数的准确和可靠性;研究建筑物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趋势。
  (二)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内容根据建筑物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一般按设计要求及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来确定,主要划分为将建筑变形分为沉降与位移2类。对于一般的建筑物,主要是建筑物沉降监测与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建筑物沉降监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或各层间上层相对于下层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计算整体或分层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及倾斜速度。
  四、变形监测方法
  变形监测的方法应根据监测项目的特点、精度要求、变形速率以及监测体的安全性指标而定。也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极坐标法、交会法、GPS法、正倒垂线法、视准线法等。
  垂直位移监测: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
  三维位移监测:全站议自动跟踪测量法、GPS-RTK法、摄影测量法等。
  主体倾斜:经纬仪投点法、差异沉降法、垂线法、激光准直法等。
  (一)位移监测基准网
  1、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宜采用独立坐标系,并进行一次布网。必要时可与国家坐标系联测。
  水平位移基准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网和视准轴线等形式。
  2、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
  垂直位移基准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并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观测。
  起始点的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较小规模的监测工作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较大规模的监测宜与国家水准点联测。
  (二)沉降观测
  测定建筑物、构筑物上所设观测点的高程随时间变化的工作称为沉降观测。
  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埋设水准基点(一般应设3个以上的基准点),在能反映沉降特征的部位设置沉降观测点,用水准测量方法定期测定观测点相对于水准基点的高差,从而确定各次沉降值及总沉降量。
  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选定沉降观测点后,设置观测标志。
  2、观测方法
  先获取起始数据,然后按一定周期,期测定观测点相对于水准基点的高差。观测方法有:精密水准测量、流体静力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
  3、观测成果整理
  以第一次观测值为基准,计算出各次观测间的沉降量和累计总沉降量。同时应注明观测日期及荷载情况,作出沉降曲线图。
  (三)裂缝观测
  测定建筑物上裂缝发展情况的观测工作称为裂缝观测。
  裂缝观测时根据裂缝分布情况,选择其代表性的位置,在裂缝两侧设置标志,两侧标志的连线与裂缝走向大致垂直。定期测量两标志的距离,测量建筑物表面上裂缝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的日期,标志间距的增加即代表裂缝宽度的增量。
  综上所述,在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与工程质量关系重大.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在变形监测的过程中,认真做到“五定”,使观测值真实、可靠,使建筑物的变形能在施工中进行有效地监控,从而避免过大的变形发生。
  参考文献
  [1] 郭菁菁.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实例研究理论纵横,2008.
  [2] 陈世梅.建筑变形监测技术探讨科技资讯,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灌注桩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广泛应用的基础处理形式,具备着施工适应性强、操作简单、设备投入不大的施工优势。但是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它是水下施工方式,属于隐蔽工程,在施工中无法直接进行观察,成桩之后也不易进行再次检验和科学验收。因此在工程项目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甚至是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人民生命财产威胁。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必须要严格控制各环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工程中仍以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类结构为主。而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建筑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针对这些,本文重点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G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是关系我国民生的工程,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并且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安全事故,这不仅仅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进度,还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者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尽可能的消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期刊
[摘 要]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因此,水利工程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水利工程管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还影响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的含义开始,对其具体的建设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 现代化 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G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98-01  
期刊
[摘 要]地下连续墙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形式有: 导墙变形或破坏、槽壁坍塌、漏浆、钢筋笼吊放不下、钢筋笼上浮、槽段接头渗漏水等。本文分析了地下连续墙工程的几项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91-01  地下连续墙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艺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精度要求较高、造价比
期刊
[摘 要]近几十年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作为一门应用管理科学,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本文根据作者长期实践经验,总结了建筑施工项目全过程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管理内容,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90-01  一、建筑工程进度管理  
期刊
[摘 要]地震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在对传统的抗震技术的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建筑隔震技术的原理、优点、设计方法在高烈度地震区的应用。  [关键词]住宅建筑,抗震设计,抗震施工,建筑隔震技术  中图分类号:G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94-01  1 引言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居住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
期刊
[摘 要]随着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其目前在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有助于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成本控制水平。根据笔者近年来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经验,现就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展开分析。相信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人员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的不断研发与改革,混凝土的应用和质量要求也将会愈来愈高,这对促进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摘 要]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作为国家基础工程项目关乎到民生大事。随着人们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视,公路质量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路施工中,技术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乎到公路的成本和使用寿命。本论文针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G8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204-01  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载
期刊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在推动人类社会更快向前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缺乏水利水电工程,人类社会进程将会举步维艰。本研究主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优化对策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在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高水利水电建设施工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质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