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前列腺癌不妨“四两拨千斤”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9538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支持/何裕民
  前不久,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因前列腺癌去世,在他离去之时,很多人也关注到了一个平时似乎并不起眼却发病率不低的癌症——前列腺癌。
  饮食改变使我国发病率大大提高
  ○何裕民:过去大家可能不太注意到前列腺癌,因为有胰腺癌、肝癌、乳腺癌等很多很“著名”的癌症。前列腺癌过去在欧美高发,但现在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不断增加,1993年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为每年每10万人中1.71个病人,至2000年则上升到了4.55人。而2012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
  ●本刊记者:您觉得发病率增高的原因是什么呢?
  ○何裕民: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咱们的饮食结构变化了,所以发病率大大提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前列腺癌与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有关,饮食中脂肪、蛋白质及胆固醇成分越多,则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就越大。
  治疗不能单靠“破城锤战术”
  ●本刊记者:患前列腺癌的名人也很多,比如股神巴菲特、著名学者李敖、传媒大亨默多克等等,他们现在看起来也都像“没事儿人”一样,是不是前列腺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治疗的?
  ○何裕民:是的,前列腺癌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存活率高出其它癌症很多。我手头上前列腺癌病人有很多,大多数(98%)前列腺癌都比较容易控制。因此,65岁以下,症状很明显的,我会主张用些创伤性治疗。比如:局部放疗、手术、放粒子等,同时配合内分泌及中医药治疗。70-80岁以上的,没有特别痛苦症状的,则主张先观察,以改善症状为主,绝大多数病人活过十年、八年的,效果相当不错。
  ●本刊记者:听您的介绍,好像前列腺癌的治疗不能过急、过“硬”?
  ○何裕民:现在很多时候治疗癌症通行的只是“破城锤”的征服性“蛮干”:像扩大根治术、大剂量化疗、放疗,包括微创等,“几斧头”下去,能活下来的,算是幸运!不少人这一关都过不了!再有些人,活着还要备受煎熬。比如我有位患者,70岁的韩先生,发现小便有点不畅,一查PSA高,最后确诊为前列腺癌。我当时建议他,不妨先观察观察,用点保守的中西药,控制症状,也许能很好地活下去。当时,他老婆和他满口答应了。
  过了两天,他有位老战友告诉我,老韩受不住别人的劝说,去做根治手术了。他先做了个全切,又做了放疗,然后还局部放了粒子,再口服内分泌药物……治疗绝对是非常彻底的。
  结果,不到半年,极其消瘦的韩先生又来找我,且是他人架着走进我办公室的。他很尴尬地告诉我:“何教授,对不起,我实在不该不听你的……”简单点说,他就是实施了“破城锤”战术;再加上他的夫人坚持要他一次性“解决”,故他先做了手术,手术做完,形成了疤痕;然后做了放疗,放疗后疤痕更严重;又做了放射粒子……他说现在每周要去医院两次,通一次尿道,扩一次直肠,平时只能趴着睡,坐起都有困难,下面始终是憋胀感,大小便都苦不堪言,再问医生,说憋了通通就可以了!十分轻描淡写。而他则经历着几乎不是人过的痛苦日子……面对一脸焦虑、愁容和痛苦不堪的韩先生,我也只能先安慰为主,建议他实在大小便闭得厉害才能用器械通一通,因反复器械硬通,会严重疤痕化,后果更不堪设想。然后,全身用中医药进行调整,局部则多种方法并用,包括肛塞的、小腹外敷的,再加上会阴部物理疗法加热的,没多久就不再用器械通也能大小便出来;约三五个月后,他症状逐渐改善,以至于完全消失。现在,稳稳当当地开着车,没任何不适!韩先生现在只是在喝了酒,吃了辣椒后,下身偶尔会有不适感觉!应该说,疤痕的改善,一半是药物或物理疗法功劳,一半是自我复原能力使然!
  所以我常常在想,很多情况下为什么不借用军事思想于癌症治疗,把“四两拨千斤”和破城锤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呢?先考虑要“巧干”,然后才是征服性“大干”!智慧地与癌症周旋。
  50岁以上男性应注意体检
  本刊记者:的确,有很多时候,癌症的治疗不应仅仅靠“急”,更应该“理智”一些。何教授还有什么要提醒读者的吗?
  何裕民:我国现有医疗技术和水平完全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前列腺癌。但早期前列腺癌没有任何症状,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不去看泌尿外科专科医师的话很难被发现。在发达国家,有关前列腺癌的检查已是中老年男性健康检查必查项目之一,我国还做不到这一点。如果对50岁以上男性和有过前列腺癌家族史的4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进行两次有关前列腺癌方面的检查的话,大部分病人是可以早期发现的。所以这方面还应该注意一下。
  本刊记者:谢谢何教授的提醒,我们下期见!
其他文献
分析表明,癌症患者的人均医药费用支出中,40%用于生命最后一年;而其中40%又是用于临终前最后一月。80%的癌症患者不是死于治疗期,而是死于康复期。同时的调查表明:多数癌症患者在被问及治疗结束出院后要做些什么时,都很茫然!有的认为治疗已经结束,多数不知道还应干什么?人们没有想到要在后续阶段继续进行特殊治疗。但其实,除了“第一治疗”外,后续的“第二治疗”也异常重要!  癌症必须重视“第二治疗”  ●
“小宝宝胖胖的好可爱”,曾经这句话是每个家长最爱听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句话却逐渐成为很多家长“愁眉不展”的原因。“小胖墩”越来越多,“少年胖”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全球性流行病。从表面上看,肥胖者虽然不至于很快死亡,但其潜在危害性及并发症所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  儿童肥胖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据调研报告显示,儿童肥胖率的迅速上升已成为一个紧迫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肥胖具有远期的发病和
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3.1亿人有乳糖不耐癥,喝完牛奶出现腹胀、腹泻、腹痛。您可以:1.选择舒化奶或者酸奶;2.先从少量饮用开始,逐渐适应;3.先吃主食后喝奶,可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乳糖,减少胃肠刺激;4.喝温热的牛奶。如果还有以上症状,就有可能是牛奶过敏了。
天热血压会偏低  ●本刊记者:很多高血压患者发现没到夏季自己的血压就“低”了,这是怎么回事?  ○孫宏涛:人体血压受环境和温度的影响很大,当环境和温度偏低,如寒冷的冬季,血管收缩,血压一般会升高,而在夏季时气温炎热,血管会扩张,导致血压偏低。此外,夏季人体出汗多,若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血容量就会下降,血管的张力就变小,使得血压下降。所以,要提醒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应当警惕“低血压”的发生。另外要提醒的是
读者来电:  江西读者刘女士今年47岁,几天前感觉头晕,头疼,于是自行测了血压,她从早到晚测了几次,有时会比正常血压高,有时会比正常血压低,而且每次测血压都是舒张压比较高。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患了高血压。  觉醒时血压上升过大需警惕  【本刊记者】很多读者都反映,自己在家测血压在一天当中测量结果也有很大差别,这是为什么呢?  ○孙宏涛:受人体生物钟控制,人体血压在24小时内是不断变化的。即便是血压正
皮肤科专家指出,大众在皮肤病“自疗”中出现的误区非常多。实际上,同是皮肤红斑、水疱、瘙痒,可能是不同疾病所致,用药就大不同。  ?筅雷区1  长了湿疹土方子治  广东省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刘红芳说,“曾有一位病人患了严重的湿疹。当时,他听信朋友的话采用土方子治,结果发展成接触性皮炎,全身又红又肿又烂又渗液。”为什么使用中草药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呢?刘红芳说,并不是说中草药不好,医生也会给病人
提到糖尿病,大多数人会说这是中老年人的事。而李女士万万没想到,自己9岁的儿子亮亮竟会患上糖尿病。半年前,原本不爱吃饭的亮亮突然食欲变好,一家人特别高兴。可令人不解的是,亮亮的身体却越来越瘦。到医院详细检查后才发现,孩子得了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多是吃出来的  “现在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糖尿病低龄化已成为新的趋势,儿童也可能患糖尿病。排除遗传因素外,儿童糖尿病主要和肥胖以及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恶性肿瘤之所以可怕,在于它并不会像良性肿瘤那样只在一个地方造次,长到一定程度后,再如同成熟的庄稼般枯萎;而恶性肿瘤,其癌细胞会从瘤体脱离,喜欢到处“钻”,形成转移癌。且这些癌细胞如同自带导航,有着各自的“目的地”。  癌转移或在初期就有  本刊记者:癌症患者明明原发肿瘤切除术很成功,恢复也很好,但没过几年,一些原来正常的器官也发生癌变,癌细胞转移是癌症患者最不能接受的事了。  何裕民:的确,癌细胞
降血压,先从调节肺经入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现在很多人才三十几岁,体检就发现血压偏高了。从西医的角度讲,得了高血压是要终身服药的,可是是药三分毒,中医有什么不用服药的降压方法呢?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摸索,我发现了一个治疗高血压的新思路,血压高其实是人体的气压高,中府、云门这两大穴是降血压最方便、最高效的人体大药。  为什么这两个穴位能轻而易举地把血压降下来呢?  我们每次量血压的时候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更为严峻的是,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50.1%,“临界者”们此时就如同处在分岔口上,“前进”一步就将长久生活在糖尿病阴影之下,及时有效干预则有可能“拉回”健康状态。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正常糖代谢和糖尿病之间一种中间代谢状况。对于正常的糖代谢人群来说,空腹血糖要小于6.1mmol/L,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