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边界的探险——关于张柠及其《土地的黄昏》的评价

来源 :文艺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N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铁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原所长)rn我们从张柠的著作看出,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个别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文学之间,是没有那么严格的界限的.而且恐怕这个界限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所谓值得怀疑就是你从哪个主体的眼光来看.如果从一个生活中的人的视角来看,大可以对我们这种学科的设定表示陌生和完全的不了解,或是即使了解也感到栖栖遑遑,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么,我觉得我们自己在体制内培养成学科的专业工作者的时候,有可能需要像张柠这样勇敢地突破这些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七选五”阅读在2016年高考首次与福建考生见面,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结构、逻辑、上下文的内容选出相应的五句话填入空白处将文章补充完整。主要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该题型对考生逻辑判断能力、语言的基础知识储备、推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主旨大意;过渡词;逻辑关系  【作者简介】翁俊卿,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一、题型解读  试题
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确立,改革开放正在进一步往更深层次和更广的宽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进一步加快。随着中国的国民经济正在持续
摘 要:经验的直观性,是个体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经验的结构性,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公众之间交流可能性的基础。现代的叙事性文体,是处理经验直观性与经验结构性之关系的重要载体。它试图在审美经验的特殊性与日常生活经验的普遍性之间建立关联。叙事性文学的意义结构,于总体性问题的关联性,以及总体经验碎裂之后的“救赎”问题,由此发生。  关键词:经验;总体性;叙事文学;碎裂;意义救赎  一、经验与意义 
基于目前皮革行业企业在国家新发展理念及“一带一路”倡议下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人才及其素质需求的调研和对轻化工程专业(皮革模块)人才培养的思考和讨论,探索、实践和树立了
本文对中国电影2018年度的产业、艺术等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度学理思考.中国电影在本年度虽经“遇冷”甚或“寒冬”的持续“低潮”,但在创作上还是可圈可点,尤其是
摘 要:互联网群体传播史无前例地赋予个体在文艺领域的创作权与主体性,催生出数量庞大、形制丰富的网络文艺作品。在作品的传播中,每个用户都是参与传播的重要节点,超时空、社交式、情感化是网络文艺传播的鲜明特征。盗猎式的二次创作使网络中的互文文本无限增殖,不断制造新的意义与快感,推动了圈层文化的再传播。同时也应该注意,网络文艺场是一个变动不居的竞争性场域,网络文艺一方面被商业资本所殖民,成为亟待开掘的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