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静”字功夫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治三年五六月间,曾国荃率领吉字营五万人马,与太平军在江宁展开决战。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事已进入最后见分晓的时候,双方都豁出去了,战得十分惨烈,吉字营能否取胜,并无把握。当时各方对曾国荃指责甚多,还波及曾国藩本人。他既为九弟安危操心,又被周围的风言风语所困扰,烦躁不安。这时他想起了早年的“静坐”功课,于是就在安庆衙门的三楼上,特辟一间静室。每天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独自一人在室内静坐一个小时:去除一切杂念,凝神枯坐。这招果然起作用:上楼时心乱如麻,下楼时心闲气定。就这样连续静坐一个多月,平静的心绪使曾国藩冷静,决策得当,最后终于等到了曾国荃取胜的消息。
  由此可见,“静”字里面确实包含了人生的大智慧,佛语有云:“灵静,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儒家认为:“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道家也说: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传统文化中的三大主流文化对“静”的阐述是一致的,都认为“静”是一切智慧的根源。
  既然是大智慧,必然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在生活中做到“静”并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开放的今天,到处是机会,到处是诱惑,“浮躁”已藏在了许多人心中,成为他们痛苦和失败的根源。曾国藩的“静”字功夫,相信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其他文献
旧中国有四支诞生在湘鄂边区的“神兵”队伍:第一支是咸丰县黑洞王锡九“神兵”;第二支是鹤峰县邬阳关陈连渝“神兵”;第三支是桑植县竹叶坪(原属慈利)周香姑“神兵”;第四支是慈利县道人山代孔许“神兵”。前三支“神兵”队伍均属于反帝反封建和反压迫的民间武装。第四支“神兵”是对抗我人民政府的反动武装。前者被收编,后者被我军歼灭。本文讲的是贺龙收编咸丰“神兵”的传奇故事。    咸丰黑洞“神兵”的发起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