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健美操是节奏强烈、奔放与热情的一种体育运动,强调节奏,并靠音乐调节节奏,大音量、节奏强烈的音乐会产生噪声。文章通过噪声对人听力损伤的分析,提出在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中,如何加入保护措施,保护大学生的听力。
关键词:健美操 噪声 听力损伤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199-01
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融体操、舞蹈、武术搏击动作为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是音乐与运动的完美结合。健美操以其轻松自如、生动活泼、展现自我的运动形式已被众多青年学生所接受,并广泛流行于各高校。健美操分为健身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两大类,健美操课程是在运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美的一种体育选项课。目前高校的健美操选项课大多是健身健美操,由于其动作的套路形式多样,节奏快慢不同,套路长短不同,动作难易不同,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大小可以调节,所以适合于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的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每个学生都能从健美操选项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在运动中展现自我,陶冶情操。健美操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智,開拓艺术思维,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不可或缺。
健美操必须有一定的节奏及频率,动作节奏对于健美操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健美操特点的体现。而节奏是靠音乐调节的,健美操离不开音乐,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对健美操运动起到支撑和主导艺术风格的作用。健美操音乐强调节奏感和时代感。健美操音乐以爵士乐、迪斯科乐、摇滚乐为主(有时也会用一些节拍规整、节奏感强的民族乐),这些音乐的特点是使重拍强音在与轻拍弱音的对比中得以突现,给人的听觉和动觉以强烈共鸣;健美操音乐的节奏明快、强劲有力的旋律,充分体现了现代生活气息,这与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的内心倾向是十分吻合。因为氛围的影响,学生总喜欢将音乐开到最大。高强度的健美操加上很“劲”的音乐,学生近距离长时间对着震耳欲聋的音乐,超过了人体承受的正常范围,对听力细胞本身就是一种损伤。而且会损害内耳功能,引起眩晕、耳鸣、耳内胀痛以及对高频率声音的听力丧失等恶果。但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噪声对大学生的听力损伤不可小觑。我们知道,人耳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外耳、中耳和内耳,当声音由外耳经中耳到达内耳时,被放大了近12倍。耳蜗位于内耳,像一个斜放的蜗牛壳,其迷路内充满液体,感受声音频率的毛细胞纤毛随声波的振动而摆动,将机械振动转变成听神经的冲动,传到大脑听中枢,产生听觉。科学实验表明,如果人接触噪声时间不长,受噪声影响所产生的耳鸣、听力下降等生理现象会随着人离开噪声环境后很快恢复正常,称为听觉适应。如果接触噪声的时间较长,高分贝的声波震荡耳蜗内的液体,会过度刺激毛细胞,听力下降比较明显,即使离开噪声环境后,也需要几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称为听觉疲劳。这种暂时性的听力下降仍属于生理范围。如果继续接触噪声时间过长,听觉疲劳不能得到消除,听力将持续下降,就会造成毛细胞死亡而产生噪声性听力损失,成为难以逆转的病理性改变,当人耳听到的声压达100分贝且时间较长时,就可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当声压高达110分贝时,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而造成听力丧失病症。
健美操课程中往往注重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考核方法的执行,忽视对学生听力的保护,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保护他们的健康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保护大学生听力关键在于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在完成授课计划的同时,把噪声对学生的伤害降至最低。健美操的教学方案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阶段划分及各阶段教学任务、教学时数分配、考核内容及方法几个环节,教学阶段又划分为技能培养、理论教学、创编实践三个部分。技能培养主要是通过三套操教学来实现的。基本部位、动作组合是技能培养的基础。基本部位、动作组合学习中的伴奏音乐选材应选轻音乐,轻音乐风格轻松、活泼,旋律优美动听、清晰流畅,节奏鲜明轻快,音色丰富多彩,给人以愉悦和抒情感,创造一种清新的氛围。由于人体活动对轻音乐的不同节奏有明显的跟随作用,不同的轻音乐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伴奏音乐的内容要与基本部位、动作组合学习相协调,把杆练习可选镇静性轻音乐《春江花月夜》、《小夜曲》等,也可选解郁性轻音乐如《喜洋洋》、《彩云追月》等,同时要注重流行曲与名曲的穿插播放,悠扬的名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明快,体现出一种随意悠闲的音乐风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放松肌肉,全身得到舒展、调整和放松。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又避免了听觉疲劳。
理论教学是通过讲授健美操及健身健美操的创编原则,使学生了解健美操的概念、内容、特点及分类,掌握健美操的创编要素、方法和步骤。理论教学中教师一般口述自己的实际创编经验,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健美操的创编过程,提高对健美操的认识水平,为其进行创编实践活动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这一阶段,由于几乎不产生噪声,对学生的听力保护可以忽略。
操化练习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会非常兴奋,使用的音乐也非常“劲”,这时也是噪声最大值产生的阶段,对这一教学阶段噪声的控制是重中之重。由于学生所处位置不一、距离扬声器远近不同、场馆大小以及吸声系数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背景音乐的声压感觉也不同,所以音乐的播放必须要严格控制音量。具体方法就是教师准备几个分贝仪,放在健身房内不同地方进行监测;而更切实可行的方法是让有智能手机的学生去下载应用程序,把学生的手机变成噪声计量仪,既加强了学生的自律,又使课堂生动有趣。根据实验结果,70分贝以上的噪声在人的主观感觉上是吵闹,已有损听神经,教师可凭此主观感觉为标准,结合噪声计量仪控制音量,同时教师要贮备一些医用棉(可由学校经费支出),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塞在耳朵里,站得离音箱远些,并轮流调换学生的位置,使其不要在音箱前的时间过长。教师还要严格控制播放时间,20分钟左右关掉音乐,让学生休息,并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做“耳”保健操,这一步至关重要。据祖国医学记载,耳各部位及49个穴位与五脏六腑联系密切,“耳”保健操一般是按摩双耳、按摩耳廓、上下提拉耳朵等动作,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编排。按摩双耳一方面可以健身,在这里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听力得以缓冲、恢复,得到保护。
创编实践阶段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束时期,是学生创新实践阶段。这一教学时段,学生分组练习、创编、选择音乐。在这一时期,由于前期教师的示范和保护,多数学生已能认识到噪声的危害,并产生自律行为,保护自己的听力。
参考文献
[1] 孙凯.预防音乐导致的听力损伤[J].中国音乐教育,2009,10.
[2] 郑鸿.健美操音乐节奏的内在效应探索[J].福建体育科技,2000,6.
关键词:健美操 噪声 听力损伤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199-01
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融体操、舞蹈、武术搏击动作为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是音乐与运动的完美结合。健美操以其轻松自如、生动活泼、展现自我的运动形式已被众多青年学生所接受,并广泛流行于各高校。健美操分为健身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两大类,健美操课程是在运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美的一种体育选项课。目前高校的健美操选项课大多是健身健美操,由于其动作的套路形式多样,节奏快慢不同,套路长短不同,动作难易不同,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大小可以调节,所以适合于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的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每个学生都能从健美操选项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在运动中展现自我,陶冶情操。健美操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智,開拓艺术思维,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不可或缺。
健美操必须有一定的节奏及频率,动作节奏对于健美操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健美操特点的体现。而节奏是靠音乐调节的,健美操离不开音乐,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对健美操运动起到支撑和主导艺术风格的作用。健美操音乐强调节奏感和时代感。健美操音乐以爵士乐、迪斯科乐、摇滚乐为主(有时也会用一些节拍规整、节奏感强的民族乐),这些音乐的特点是使重拍强音在与轻拍弱音的对比中得以突现,给人的听觉和动觉以强烈共鸣;健美操音乐的节奏明快、强劲有力的旋律,充分体现了现代生活气息,这与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的内心倾向是十分吻合。因为氛围的影响,学生总喜欢将音乐开到最大。高强度的健美操加上很“劲”的音乐,学生近距离长时间对着震耳欲聋的音乐,超过了人体承受的正常范围,对听力细胞本身就是一种损伤。而且会损害内耳功能,引起眩晕、耳鸣、耳内胀痛以及对高频率声音的听力丧失等恶果。但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噪声对大学生的听力损伤不可小觑。我们知道,人耳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外耳、中耳和内耳,当声音由外耳经中耳到达内耳时,被放大了近12倍。耳蜗位于内耳,像一个斜放的蜗牛壳,其迷路内充满液体,感受声音频率的毛细胞纤毛随声波的振动而摆动,将机械振动转变成听神经的冲动,传到大脑听中枢,产生听觉。科学实验表明,如果人接触噪声时间不长,受噪声影响所产生的耳鸣、听力下降等生理现象会随着人离开噪声环境后很快恢复正常,称为听觉适应。如果接触噪声的时间较长,高分贝的声波震荡耳蜗内的液体,会过度刺激毛细胞,听力下降比较明显,即使离开噪声环境后,也需要几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称为听觉疲劳。这种暂时性的听力下降仍属于生理范围。如果继续接触噪声时间过长,听觉疲劳不能得到消除,听力将持续下降,就会造成毛细胞死亡而产生噪声性听力损失,成为难以逆转的病理性改变,当人耳听到的声压达100分贝且时间较长时,就可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当声压高达110分贝时,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而造成听力丧失病症。
健美操课程中往往注重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考核方法的执行,忽视对学生听力的保护,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保护他们的健康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保护大学生听力关键在于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在完成授课计划的同时,把噪声对学生的伤害降至最低。健美操的教学方案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阶段划分及各阶段教学任务、教学时数分配、考核内容及方法几个环节,教学阶段又划分为技能培养、理论教学、创编实践三个部分。技能培养主要是通过三套操教学来实现的。基本部位、动作组合是技能培养的基础。基本部位、动作组合学习中的伴奏音乐选材应选轻音乐,轻音乐风格轻松、活泼,旋律优美动听、清晰流畅,节奏鲜明轻快,音色丰富多彩,给人以愉悦和抒情感,创造一种清新的氛围。由于人体活动对轻音乐的不同节奏有明显的跟随作用,不同的轻音乐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伴奏音乐的内容要与基本部位、动作组合学习相协调,把杆练习可选镇静性轻音乐《春江花月夜》、《小夜曲》等,也可选解郁性轻音乐如《喜洋洋》、《彩云追月》等,同时要注重流行曲与名曲的穿插播放,悠扬的名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明快,体现出一种随意悠闲的音乐风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放松肌肉,全身得到舒展、调整和放松。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又避免了听觉疲劳。
理论教学是通过讲授健美操及健身健美操的创编原则,使学生了解健美操的概念、内容、特点及分类,掌握健美操的创编要素、方法和步骤。理论教学中教师一般口述自己的实际创编经验,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健美操的创编过程,提高对健美操的认识水平,为其进行创编实践活动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这一阶段,由于几乎不产生噪声,对学生的听力保护可以忽略。
操化练习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会非常兴奋,使用的音乐也非常“劲”,这时也是噪声最大值产生的阶段,对这一教学阶段噪声的控制是重中之重。由于学生所处位置不一、距离扬声器远近不同、场馆大小以及吸声系数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背景音乐的声压感觉也不同,所以音乐的播放必须要严格控制音量。具体方法就是教师准备几个分贝仪,放在健身房内不同地方进行监测;而更切实可行的方法是让有智能手机的学生去下载应用程序,把学生的手机变成噪声计量仪,既加强了学生的自律,又使课堂生动有趣。根据实验结果,70分贝以上的噪声在人的主观感觉上是吵闹,已有损听神经,教师可凭此主观感觉为标准,结合噪声计量仪控制音量,同时教师要贮备一些医用棉(可由学校经费支出),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塞在耳朵里,站得离音箱远些,并轮流调换学生的位置,使其不要在音箱前的时间过长。教师还要严格控制播放时间,20分钟左右关掉音乐,让学生休息,并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做“耳”保健操,这一步至关重要。据祖国医学记载,耳各部位及49个穴位与五脏六腑联系密切,“耳”保健操一般是按摩双耳、按摩耳廓、上下提拉耳朵等动作,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编排。按摩双耳一方面可以健身,在这里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听力得以缓冲、恢复,得到保护。
创编实践阶段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束时期,是学生创新实践阶段。这一教学时段,学生分组练习、创编、选择音乐。在这一时期,由于前期教师的示范和保护,多数学生已能认识到噪声的危害,并产生自律行为,保护自己的听力。
参考文献
[1] 孙凯.预防音乐导致的听力损伤[J].中国音乐教育,2009,10.
[2] 郑鸿.健美操音乐节奏的内在效应探索[J].福建体育科技,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