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描述
美术教育的本意不仅仅是体悟与表现自然美、艺术美,更重要的是创造行为美、环境美、心灵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是新课标确立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之一。
我们时常感到学生只把美术课作为语数英之后的一种放松课、解放课,因而在课堂上大大加大了“自由度”出现种种问题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讲话、做小动作,作业随心所欲等。由于思想上缺乏对美术课应有的重视,上课不拿美术用具(如剪刀、胶水、油画棒……)课中乱抛纸屑等等,不良习惯比比皆是。虽然,这些不良习惯,可以在教师的“训斥”和“课前预告”下得以稍微的控制,但却治标不治本,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1.课前准备。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前当学生有东西不带时,我常常会使用责备的口气:你会不会不带语文书,不带数学书,为什么会不带美术课的东西。说明你不喜欢美术课。其实,要让大家喜欢起来,最有效的就是运用一些小刺激。我常常会在在课前准备一些小的奖品用来大大地奖励那些学习用品都带齐的同学,其实完全不必每节课都这样,仅仅是开学的前几周,这样做了以后几乎可以延续整整一个学期的良好习惯,中间对于那些带来特殊用品的同学给予小小奖励(比如说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2.完成作品。这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有一些难度的,和以前不同,现在我们会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品,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数量上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但随着现在课堂时间的缩短,有时候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也在所难免了,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收不齐作品(这又与主课产生了差距)所以我尝试将以前的“讨”作业,变为现在的“品”作业。课堂上学生画完自己的画后让学生用两分钟时间欣赏作品,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大家欣赏作品,让大家学会欣赏。
教师:大家一起“品”作品(说说优点)每一件作品一定得有优点,大家一起鼓励、一起表扬。同时我还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大家的美术成绩。将大家的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作为评价项目(习惯美),如学习用品准备、课堂纪律等。
学生:课本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实际上是更加着重于让我们学会去观察生活。我们运用各种材料,特别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加上自己的创新来完成新的造型。
教师:要很好地落实这些课程内容,材料是关键。材料收集得巧妙、广泛、多种多样,才能使作品出色。好的材料收集不在于一时,而是要同学们长久地保持这种敏锐力,养成观察生活、留心周边的习惯。很多的东西也不是一下子就都能够找到的,就拿最简单的包装纸、布料要收集到好的其实也不简单,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课程会发现,周围环境中许多“垃圾”,其实都能创造出美的东西来,我们收走了垃圾,创造出来美、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了。
学生:老师,爸爸妈妈把我收集的东西都当作垃圾丢了。
教师:如果你收集的东西没有经过清洁、整理、归类,就杂乱五章的堆放在一起,垃圾只能使从这一堆变为另一堆而已,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家,自己的教室变成垃圾堆。所以爸爸妈妈也就会把你的“宝贝”丢了。
教师:我建议每一位同学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宝贝箱”,用来存放那些变废为宝的东西,要使你的箱子清洁、整齐、美观是我们的目标。因为我们是要让环境更加美丽的。大家的作品完成后,可对同桌展示,也可小声地自说自画,让别人与自己画面中的人物对话。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
学生甲:老师,乙同学的作品根本不符合要求。
教师:我发现乙同学的思路很特别,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么想和画的,好吗?
在我的引导下,全班同学静悄悄地听他说了起来…
教师:同学们,他画的有可取的地方吗?接着,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对甲同学的作品进行了评定。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甲同学的作品有自己的特色,值得欣赏和肯定。
二、存在问题
品德教育也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题材的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和平、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保护地球的良好习惯,这应该是我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如通过引导学生创作《我爱国旗》、《植树》、《我的校园》、《家乡美》《我给地球披绿装》以及制作储蓄盒,布置教室和《学习美化板报、墙报》等。通过表现少年美好生活题材的命题创作如:《节日的餐桌》、《我的一家》、《我心爱的玩具》等来进行热爱生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习惯教育的渗透。这样,从宏观的美到微观的美,从视觉世界的美到精神世界的美,一步一步地形成体系来加强学生的审美观。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反思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美术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美术、欣赏作品的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对我们美术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作为中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欣赏、表扬。而今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同学,反而很喜欢找别人的缺点,评价别人的不足之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案例中,正是教师的恰当引导,使学生知道了养成良好习惯和懂得欣赏别人的重要。
美术教育的本意不仅仅是体悟与表现自然美、艺术美,更重要的是创造行为美、环境美、心灵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是新课标确立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之一。
我们时常感到学生只把美术课作为语数英之后的一种放松课、解放课,因而在课堂上大大加大了“自由度”出现种种问题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讲话、做小动作,作业随心所欲等。由于思想上缺乏对美术课应有的重视,上课不拿美术用具(如剪刀、胶水、油画棒……)课中乱抛纸屑等等,不良习惯比比皆是。虽然,这些不良习惯,可以在教师的“训斥”和“课前预告”下得以稍微的控制,但却治标不治本,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1.课前准备。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前当学生有东西不带时,我常常会使用责备的口气:你会不会不带语文书,不带数学书,为什么会不带美术课的东西。说明你不喜欢美术课。其实,要让大家喜欢起来,最有效的就是运用一些小刺激。我常常会在在课前准备一些小的奖品用来大大地奖励那些学习用品都带齐的同学,其实完全不必每节课都这样,仅仅是开学的前几周,这样做了以后几乎可以延续整整一个学期的良好习惯,中间对于那些带来特殊用品的同学给予小小奖励(比如说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2.完成作品。这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有一些难度的,和以前不同,现在我们会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品,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数量上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但随着现在课堂时间的缩短,有时候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也在所难免了,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收不齐作品(这又与主课产生了差距)所以我尝试将以前的“讨”作业,变为现在的“品”作业。课堂上学生画完自己的画后让学生用两分钟时间欣赏作品,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大家欣赏作品,让大家学会欣赏。
教师:大家一起“品”作品(说说优点)每一件作品一定得有优点,大家一起鼓励、一起表扬。同时我还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大家的美术成绩。将大家的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作为评价项目(习惯美),如学习用品准备、课堂纪律等。
学生:课本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实际上是更加着重于让我们学会去观察生活。我们运用各种材料,特别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加上自己的创新来完成新的造型。
教师:要很好地落实这些课程内容,材料是关键。材料收集得巧妙、广泛、多种多样,才能使作品出色。好的材料收集不在于一时,而是要同学们长久地保持这种敏锐力,养成观察生活、留心周边的习惯。很多的东西也不是一下子就都能够找到的,就拿最简单的包装纸、布料要收集到好的其实也不简单,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课程会发现,周围环境中许多“垃圾”,其实都能创造出美的东西来,我们收走了垃圾,创造出来美、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了。
学生:老师,爸爸妈妈把我收集的东西都当作垃圾丢了。
教师:如果你收集的东西没有经过清洁、整理、归类,就杂乱五章的堆放在一起,垃圾只能使从这一堆变为另一堆而已,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家,自己的教室变成垃圾堆。所以爸爸妈妈也就会把你的“宝贝”丢了。
教师:我建议每一位同学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宝贝箱”,用来存放那些变废为宝的东西,要使你的箱子清洁、整齐、美观是我们的目标。因为我们是要让环境更加美丽的。大家的作品完成后,可对同桌展示,也可小声地自说自画,让别人与自己画面中的人物对话。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
学生甲:老师,乙同学的作品根本不符合要求。
教师:我发现乙同学的思路很特别,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么想和画的,好吗?
在我的引导下,全班同学静悄悄地听他说了起来…
教师:同学们,他画的有可取的地方吗?接着,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对甲同学的作品进行了评定。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甲同学的作品有自己的特色,值得欣赏和肯定。
二、存在问题
品德教育也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题材的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和平、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保护地球的良好习惯,这应该是我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如通过引导学生创作《我爱国旗》、《植树》、《我的校园》、《家乡美》《我给地球披绿装》以及制作储蓄盒,布置教室和《学习美化板报、墙报》等。通过表现少年美好生活题材的命题创作如:《节日的餐桌》、《我的一家》、《我心爱的玩具》等来进行热爱生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习惯教育的渗透。这样,从宏观的美到微观的美,从视觉世界的美到精神世界的美,一步一步地形成体系来加强学生的审美观。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反思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美术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美术、欣赏作品的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对我们美术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作为中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欣赏、表扬。而今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同学,反而很喜欢找别人的缺点,评价别人的不足之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案例中,正是教师的恰当引导,使学生知道了养成良好习惯和懂得欣赏别人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