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印刷:数字出版方兴未艾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纸、电子阅读器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带动了整个出版印刷行业的变革,推动出版行业进入数字出版时代。在新的时代,书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和纸张,出版物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报纸、杂志,还包含音乐、电影的数字发行,甚至因为有了数字发行,书也成为有声读物。
  
  窗外眼光明媚,图书馆里并没有太多的书,虽然多数人还是习惯通过电脑查看书籍的电子版,但是更多的人拿着一个小小的比PDA略大的设备,认真阅读着。这种小巧而轻便的电子阅读器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因为耗电少,而且阅读的时候几乎不耗电,非常适合阅读文字和专业文档。
  通过阅读器的Wi-Fi网络,读者可以很方便地进入到数字图书库,登录并搜索自己想找的书籍,然后下载到电子阅读器阅读。电子阅读器还提供备注功能,这使得图书的阅读体验得到了大大加强。而图书馆则提供了全套的数字文本,可以在电脑上和电子阅读器上使用。借阅图书的读者完全可以不迁就电脑的尺寸调整坐姿,轻松而且惬意,也不需要在看古籍的时候担心对古籍的损坏。
  这就是电子化出版发行的优势。这里所描述的并非科学幻想,国内的几个大图书馆已经开始试用这样的电子阅读设备,初步试用结果显示,能够大幅度提高借阅率,同时降低图书馆在管理书籍方面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另外,还能够快速跟进新发行的版本,并且只要一个备份就行了。
  
  电子阅读设备带来的冲击
  
  电子阅读设备的出现应该说是这些年来出版印刷行业的最大改变,也是自2000年前发明纸张以来的最大革新。它将出版行业带入全电子化流程,使得从内容生产到内容的分发、再到内容的拾取都将是电子化的。这样,内容的频度和广度将被大幅度拓展,出版和发行也将变得更简单。
  “使用电子阅读器之后,我们的工作难度大幅度降低了,而读者寻找所需书目的速度也大幅度提高了,现在的难点是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读书管理员这么认为。
  的确,电子阅读器让书籍的数字化成为难题。因为这不仅是简单的数字化,还包含复杂的分类科学和目录管理,否则用户进入复杂的数字图书馆将无所适从。同时,因为电子阅读器的显示形式不一样,需要提供多种版本。
  “现在,一些网站也提供了类似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用户可以免费下载PDF格式。还有针对不同阅读器的版本……”他继续描述这种阅读方式的前景,“无论是在信息传播和查询方面,电子阅读器的应用都将质的飞跃。比如,很多时候,你想在某本书上查找一些资料,而这本书却不在你身边,想上网笔记本又不在你身边。这时,能支持Wi-Fi和3G网络的阅读器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它轻巧、方便,还可以当作上网的设备用来查询信息和书籍。”
  以前要写类似考据的文章,没有几十年的沉淀怕是很难如愿,浩如烟海的典籍看一遍都要消耗大量时间,遑论分类记忆和检索。而电子阅读器如同把纷乱的纸张糅合成一张纸,使得携带和阅读都方便了很多。不足之处在于,目前这样的设备价格还太高,普及有待时日。但是,毫无疑问,电子纸和电子阅读器将要改变出版的方式,多数的出版将采用电子化的方式。也就是说,它给了传统出版行业一个新的空间。
  
  出版电子化萌芽
  
  由此再回溯到30多年前,国内出版业刚刚复苏,国际上印刷行业的电子化进程已经超越我们。拉丁语系开始进入数字化照排阶段,而中国当时还停留在铅字排版,与世界割裂30年后,我们这个率先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开始奋起直追。
  1974年8月,我国提出了“748计划”,目的就是实现汉字的数字化排版,领导这个团队的王选提出要直接做第四代激光照排的技术。当时在国内的报刊和出版印刷行业中国外的汉字处理系统占据统治地位,而王选直接把研制的目标放在了数字化上,通过数学的表达方式,把汉字表达出来,并借助激光扫描在胶片上成型。这种方式大幅度缩减了汉字的存储空间,并大大提高了效率。
  当时汉字激光照排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汉字数量太多。虽然常用的只有2400个左右,而总共的汉字数量高达6万多个,这大大限制了汉字排版的处理速度。而王选跨越了传统的思维,成功研发中国的激光照排系统。
  这是中国出版历史上开创性的一页: 1987年5月22日,世界上第一张整页输出的中文报纸诞生,到1991年,方正激光照排系统把外国厂商全部赶出中国,99%的报社、90%的出版社和印刷厂采用了这一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方正激光照排又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地。一直到现在,在采用传统纸张输出的印刷方式中,激光照排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
  
  铅字时代的技术革新
  
  由电子时代再向前回溯30年,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当时的印刷设备还局限在铅印,印刷出版的成本很高。通常一本书的出版周期高达12个月到18个月,那个时候出版的书籍也很少,倒是提高了书籍的销量。
  为了提高效率,当时的拣字工人把拣字当成一项手艺。通常每个拣字工前有个巨大的铅字柜,为了拣字,每天来回要走很远的路程。1950年, 开封大众印刷厂排字工人张继英创造了拣字工作法,每小时平均拣字2600多字。一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个记录都没有被打破。
  上个世纪50年代是当时铅字印刷技术革新的高峰,1951年,华北军区印刷厂杨秀芝研制出配页装订机,使装订作业开始走向机械化。1952年北京新华印刷厂郑德琛、刘金祥研究成功铅版镀铁工艺,提高了铅版的耐印力,该厂铅印平台印刷机推行互助装版法,缩短了装版时间; 青年印刷厂西北分厂杨树斌创造圆架式排版法,改善了排版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1956年上海新华印刷厂制成自动打纸型机。
  为了提高出版的品质,铅字时代还要研究字体,一些复杂的字型采用雕刻机雕刻。这个时代的中文印刷其实与1000年前没有什么区别。
  今天,对于外行人来说,站在高速运转的印刷机前也许感受不到太多的变化,如噪音和出纸方式几十年似乎没有多少改变,而实际上,发生在它背后的故事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像。与60年前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了全新的照排技术,从而大幅度节省了出版发行的时间,采用计算机处理字符和图像信息,然后通过激光在胶片上扫描,直接可以进入胶印程序。正是这种变化带领中国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铅字时代的印刷出版
  
  一个寒冷的清晨,印刷厂的赵师傅踏着细碎的雪,伴随着哗哗声进入了排版车间,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赵师傅进入他的工作区间,铅字柜如同图书馆的书架一样,整齐排列。工厂前一天已下达了排版的任务,也就是赵师傅今天需要排的版面。赵师傅核对了前一天的工作继续拿着铅字盘开始找字,放入铅字盘中。
  铅字盘不小,很沉,冬天的车间很冷,隔壁的印刷车间,压印的机器一张一合,夹杂换纸的声音,很是吵闹。整个排版车间夹杂着油墨和铅字的金属气氛。
  由于字是反的,拣字就需要从认反字开始。但是复杂文字,对铸造的要求比较高,容易磨损,所以需要经常更换,而且那些常用的字也需要有多个备份。
  用不了多久,赵师傅的手套上就再一次粘满了油脂。一个小说版面大概也需要1个小时左右。一个熟练工一天也就7~8个版面,出一个书很不容易的,加上校对需要1年到1年半的时间。
  这是赵师傅关于铅字印刷的回忆,他说,现在不碰铅字了,铅字的熔铸和雕刻都会带来职业病,还是现在的印刷技术好。
  
  汉字信息处理的演进
  
  电脑是老外的发明,对汉字的支持需要中国人的努力。倪光南、竺乃刚、万永熙等为了解决人机交互问题在1968年首先在“717”计算机上研制了能显示256个汉字的显示器,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首先提出了联想输入法,这些技术后来被集成到“111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中,它采用标准键盘和光笔,采用了联想输入法,同时还采用了自己开发的汉字显示器和汉字针式打印机作为输出手段,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汉字处理系统,成为当时所有英汉机器翻译系统的汉字处理平台。
  1983年中科院计算所又采用Z80芯片开发出了“LX-80汉字图形微型机”。与此同时严援朝开发了CCDOS汉字系统,采用软件的方式实现汉字显示,但因为需要消耗资源,速度较慢,还是让位给了当时的汉卡。
  应该说,汉卡的好日子并不长,在微软的操作系统进入Windows之后,推出第一个支持中文的Windows 3.2,汉卡就如雨后残花般很快谢去。
  1995年,微软Windows NT之父接受了唐骏的多语言平台共同开发的建议,缩短了Windows不同语言版上市的时间差。对于中文而言,这大幅度提高了中文版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也让计算机普及更为顺利。
  在这些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字体的代码标准化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在1981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GB2312字码,标志着汉字的数字化处理的标准化。在1993年,这个字库被再次拓展,成为GB13000.1-93,也成为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标准同时为新加坡所采用。
  
  
  拣字工人正在拣字排版(图片经Creative Commons授权)。
其他文献
观点  网络游戏的问题不属于游戏本身,而是社会价值观在转折期的一次折射。    《魔兽世界》的现状,大概最让互联网界揪心的了。不知道丁磊还有没有心思养猪,虽然他把养猪说成了每一个新青年都应该向往的职业,但相比游戏高达80%以上的利润率,毕竟还是很苦。  我发现一个特别八卦的网站,醒目地打出了“500万贾君鹏何去何从”的标题。这个标题很诡异,似乎留出了多种解读的空间。如果这500万个身份一致的人都站
编者按:时值年底,管理部门选择用加强管理和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来为明年的发展“打底”; 而英特尔则为明年的业务发展推出了新品。    本报讯 (记者 谭啸) 12月23日,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公布了“2009年度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发展”系列报告,包括《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健康调查和发展报告(2009)》、《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2009)》和《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09
观点  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对于希冀上市的中小企业而言,创业板就如同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  望穿秋水8年后,创业板终于隐隐约约现出了倩影。上周,中国证监会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按《办法》规定,申请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必须满足: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 或者最
“缺芯少屏”的中国面板业似乎迎来了转机。最近几个月,内地陆续宣布了京东方8代线、三星7.5代线等多条高世代生产线的投资计划。然而,繁荣背后隐忧重重,内地面板业受制于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与群创光电合并后,奇美电子将跻身全球面板前三强。  低迷、产能过剩、企业亏损的泥沼,面板企业却没有放慢新一轮投资建厂的步伐。尤其是内地,陆续宣布了数条较高世代的生产线投资计划。  如果这些高世代生产线能够
“我对中国的业务发展感到非常自豪。”9月16日,微软商务解决方案国际事业部(MBS)副总裁Cesar Cernuda访华时告诉记者。  中国的中型企业 (50名员工以上)有280万家,其中绝大多数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这一类型的企业在成熟市场里已有90%启用商务解决方案,而在中国最多达到50%,这其中已有商务解决方案的企业有140万家,每一个企业10年中至少需要更新换代一次管理软件。因此,“中国被看做
本报综合消息 苹果公司1月8日推出重新装配的Mac Pro台式机和新的Xserve服务器,并称这些产品是有史以来最快的Mac机。  据了解,该顶级Mac Pro采用英特尔新的45纳米4核至强处理器,以及高达32GB的RAM和4TB的内部存储系统。新的Mac Pro运行苹果最新的操作系统Leopard。苹果公司高级产品市场副总裁Philip Schiller说: “新的Mac Pro是我们有史以来最
国内面板业的前景变得越来越迷乱。在面板涨价刺激之下,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三大面板厂已无心“抱团”,产业整合已然搁浅。面板厂商各谋出路、但求自保,是福是祸?   国内面板业似乎变得越来越迷乱和诡异了。2007年12月29日,京东方发布公告称,由于存在“技术性障碍”,京东方、上广电与龙腾光电三大液晶巨头“达成的总体方案无法实施,到目前为止,三方整合尚无实质性进展”。  这个公告只是冰山一角。1月1
网店推手  只要你是网民,每天在线6小时以上,就有资格成为网店推手。当买家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网店无法取舍时,网店推手能让客户更精准地到达目标买家。  小光是个“极端保守” 的人: 生在南京,长在南京,连读书、就业都从没离开过南京。不过,他的职业却“非常前卫”,因为他所在的公司是从事“网店推广”的。  两年前,小光在淘宝开了一家网店,当时惟一的推广手段就是把自己的网店链接挂在朋友的网店上。  但是这种
本报综合消息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报告, 2008年全球互联网广告开支总额预计将达652亿美元,占所有媒体广告开支的近10%。  IDC认为,截至2011年,互联网广告将以1060多亿美元的开支紧跟第三大广告形式直邮,占所有媒体广告开支的近13.6%,而分别花费在电视和平面广告上的支出是在线广告的近两倍。目前,全球居民的广告总人均消费在105美元以上,而互联网广告的活跃用户人均消费还不足50美元
本报综合消息 10月15日,联通和网通宣布合并,新公司名称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仍为中国联通。至此,新联通正式挂牌成立。  当日,中国网通正式从香港和纽约两地交易所摘牌退市。今后,它的新身份是新中国联通的全资附属公司。“网通的加入将使新公司成为国际一流的宽带通信及信息服务提供商,特别是宽带业务与3G业务的发展,将成为新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新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信心满满。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