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运用在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探讨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4636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感受、欣赏和表现外在美的能力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主要组成内容的美育,是学生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学生整体学习过程中全面贯穿。茶文化有效综合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内容,因此茶文化是进行美育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主要媒介,所以,更加需要在美育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本文主要分析了茶文化内涵,研究了茶文化美育功能,为茶文化在高职学校美育教育中推行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学校;美育教育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哲理思想,并且逐步产生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茶文化系统,体现出茶文化的社会美育功能,在其日益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初步跨越了物质本性,汲取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出美化人心的主要作用。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其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效进行了整合,并且体现出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茶事活动,极大程度弘扬与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茶文化中包括了大量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茶文化对美育渗透功能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茶文化在中国美育教育中发挥了媒介作用,最大程度激发了饮茶者的情感体验,帮助人们认清美的本质,融入美的世界,进一步在饮茶环境中获得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进入茶文化美育教育领域,让我们先看茶的自然美育作用,这里所讲的自然美是指自然物自身表现出的关于美的形态与气色,对人的感官进行了刺激,进一步形成美的印象,产生对美的追求。日出、霞光、瀑布等景观,都会令人产生自然美的感受。人们在采茶劳作时,也能充分体会到自然美。到了品茶饮茶的时候,又能享受味觉美感。在这样的原始形态中茶的自然美育油然而生。大自然极大赋予了人类的个体美感,促使大部分人天生对一部分物体十分敏感,这便是天然的审美感受。人们对充满灵性的物体更加容易产生审美感受,茶便是其一。
   茶事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便是茶文化,其产生的基础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阶段其身心发展过程中质朴的气质和与世无争的态度符合茶的基本特性。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却在持续降低,身心承受能力也愈加不足。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生活的忙碌以及繁琐的日常事务等都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茶文化体现的思想理念能够为学生排忧解难,完善人际关系,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从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另外,浓厚的茶文化,浪漫的文化韵味,能够积极陶冶情操,为心灵抹去尘埃。
  现代化的茶艺表演已经成为了艺术美育的完美表现形式,很大程度符合了社会生活中人们求乐求美的要求,茶艺表演者通过轻柔的手势表现,在艺术层面上更好地诠释了茶礼与茶俗,同时利用优雅端庄的动作感染了受众,使人获得美育的身心享受。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从净具、取茶、浸泡、斟茶等每一个动作都饱含了美的元素。在这一方面,茶艺美育功能体现出参加的互动性以及视觉的愉快性,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所以,在实施茶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从观摩茶艺开始,已经发挥了感化作用。
  在茶道和茶艺活动中,美的因素无处不在,茶事活动一般拥有清静优雅的外部环境,属于一种自然之美;窗明几净的内部环境,朴素的装饰,高雅的情调,是一种艺术美;幽静深邃、意味悠长的古典音乐,淡雅灵动、意境悠长的插花等共同创造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很好融合了自然美与艺术美。举止端庄、着装合体、动作优雅、谈吐不凡,时刻都在真诚地关心着他人,为他人周全考虑充分体现了茶人很好融合了仪表美与心灵美。在美育教育中,利用茶文化充分挖掘这些美的因素,并且全面向学生展示,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体会到美育教育的精髓,使心灵获得共鸣。
  茶道和茶艺都是一种东方艺术,东方文化必将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它在审美过程中也会表现出古典美学的痕迹。中国茶文化通过长期的积累,产生了别具一格的美学思想,对于美育教育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美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成功应用这些美学思想,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美,把握茶文化的内涵。
  在茶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全部都是恰到好处。通过安排学生进行采茶和制茶,帮助学生体会人民的劳动之美;在种茶的实际操作中,懂得学习与应用知识,实地观察现代化茶厂的生产操作,极大程度启迪了学生科学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使得学生体会到了科学之美。学习茶文化以及有关茶舞的采风活动,不但使学生增加了茶知识,更加关键的是充分体验了生活以及积累了生活經验。
  茶文化形成的基础是生活实践,学生通过简单的课堂知识传输无法真正体会到茶文化的内涵,由于美育教育课堂氛围比较死板,再加之单纯的理论内容很有可能令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直接影响了茶文化的融入。因此,在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中融入茶文化,让学生发现美时应当注意方法:可运用目前较为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形成多样化的美育教育方式。建立有利于师生彼此交流的网络平台,最大程度宣传美育思想并且安排具有一定特点的主题茶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文化活动,进一步体会美育思想,在美育培养活动中彰显茶文化精神。当然,美育教育更需要整合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统一开展,作为所有公民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应积极宣传美育教育,培养人们的文化共鸣,在茶文化的影响下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标准。
  参考文献
  1、邹跃光,余玉荣.试论中国茶文化的美育功能[J].农业考古,2016
  2、毛世红,邱涛涛,茶人—道德理想的文化内涵 [J]. 福建茶叶,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此时,加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其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使其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精神面貌,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此时,运用兴趣教学法组织初中体育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整体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法;运用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体育教学已成为一项重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高中各科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优化创新,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善将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问题导学法是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对数学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因此,本文通过对问题导学法对高中数学传统教学方法提升的重要性进行探
期刊
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三严三实”口号的引领下,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践行“严”与“实”的标准,提升课堂有效性、研讨教学创造性、赋予课堂生命力,以保证学生们身体素质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三严三实;课堂;管理;  1何为“三严三实”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称为“三严三实”[1]。笔者认为“三严三实”不仅适用于党的建设理论,而且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具有
期刊
内容摘要:名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带领工作室学员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发展.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教学质量提升  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是内心的觉醒,就是把日常平凡琐碎的工作与我们未来的事业和千家万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每件事情就会有育人的平凡意义。”于漪还说:“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是同步发展的。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启发性、奠基性兴趣性等特点,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思考、独立完成学习。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培养能力  一、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  在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
期刊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始终伴随着对话、课文、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展开。长期以来它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学生。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反复尝试,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运用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知识  要想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强化“输入”。而对于英语的写作而言,词汇、语法、阅读等与
期刊
摘要:现有形式下,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培养越来越被重视,中学也应该加强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从艺术表现力的角度来引导中学生参与实际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中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我们通过艺术表现力在中学舞蹈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推动中学舞蹈教学的改革,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艺术表现力;舞蹈;培养策略;教学模式;  1研究意义  舞蹈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的艺术
期刊
一、分析与预测  (1)名词与代词类。近四年都是各出一题,分布在第32题和第33题的位置。早些年,名词代词考查比较侧重语法知识,如名词的数、性、格,代词的主宾格,形容词性的与名词性的物主代词的区分 ,现在越来越多地关注名词与代词的类别与词法功能,如 抽象名词,尤其是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要体现新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吧。估计2019年的名词与代词的考查也会与此相通的。  例析
期刊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浸透到血液中的精神内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无数中华儿女将其代代相传,绵延不断,靠的便是教育。它对人的一生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语文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有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入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就成了教师必须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