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ao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其来说可谓终生受益,作为一名小学生,从小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好时机。因此,小学生在校期间教师要认真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在培养他们时教师应身体力行,给学生做出榜样。并通过课堂教育进行良好习惯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习惯就在他们周围,并且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培养对他们独立、自信的好习惯,学校也要开展各项活动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净化学生周围的环境。
  关键词:习惯;榜样;渗透;独立;自信;教育环境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终生都是受益的。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养成,而小学阶段恰好是一个人各种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适时地对其行为习惯进行必要的培养和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在小学阶段有目的地对小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教育,是每一位老师必须认真做好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小学生的习惯有哪些呢?他们的习惯有: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品德习惯。下面就是我对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一点浅见。
  一、各种习惯的主要内容
  1.生活习惯,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的谦让、怎样说话、怎样锻炼、生活节俭、个人卫生、睡眠、个人的时间安排、坐立行走的姿态、各种规则的遵守、有计划的做事、与人合作、顽强毅力等等方面,这些内容都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学生时应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
  2.学习习惯,它包括学生怎样才能学得好,这就需要制订一个计划,从预习开始,上课认真听、认真思考、提出问题、做好笔记,同时写字工整,独立完成作业。课后要复习,整理改错,善于观察思考,积累知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开发自己的潜能,自我评价等等这些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品德习惯,它包括人和人之间要相互关爱,要有责任心,要讲文明、懂礼貌,诚信、乐观、豁达,尊重他人,还要宽厚待人,热爱劳动,爱帮助他人。要懂得与人分享,有错就改,自信、独立。在尊老爱幼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学生进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应身体力行,给学生做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就要起到带头作用,教师平时的习惯就要规范,它包括教师的仪表、教师的言行、教师的态度等,作为表率,教师要做到衣着大方得体,仪表端正;说话文明,在各方面应以身作则,一丝不苟,处处做学生的典范,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学生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总之,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道德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三、教师在课堂教育时要进行好习惯的渗透
  课堂教育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教师在上课前应要求学生的坐姿标准,要坐直,看书写字时手距笔一寸,胸距桌子一拳,眼距书本一尺,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学生眼睛近视,还能使学生腰不弯、背不驼。同时学生上课举手姿势整齐,发言要使自己身体挺直,语言清楚、响亮,桌面课本、文具要摆放整齐。并且各任课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把好习惯自觉地、有目的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自然渗透,使各学科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为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培养他们独立、自信的好习惯
  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都要善于接近学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与他们进行友好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友爱。同时教师还要准备展示的平台,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表演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自信、独立、坚强的良好习惯,并且学校要将日常教学活动和学生习惯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作业本跟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教师在作业本写上一些寄语和丰富的鼓励性评语,使学生受到鼓舞,坚定自信,增强学习兴趣,为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
  五、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校应定期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如课间操比赛、跳绳比赛、队列比赛、书画写字比赛、唱歌比赛、朗诵智力竞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严于律己,遵守比赛规则,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样有助于学生责任感习惯的养成,学生在愉悦、和谐、有序的校园中生活,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培養良好的习惯,要注意家庭教育和社会育人环境
  家庭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现在社会有许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象,绝大多数是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所致,因此,学校要与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坚决杜绝小学生出入网吧和营业性歌厅等场所,净化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同时,利用社会各种德育阵地,组织开展寓教于乐、富有吸引力的思想和社会文化活动,使社会成为未成年人课余活动的乐园。
  实践证明,通过优化家庭育人、学校育人、社会育人环境,逐步培养和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品行习惯是行之有效的,对此项工作要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一抓到底不放松。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王坤.浅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J].群文天地,2011(16).
  ?誗编辑 张珍珍
其他文献
摘 要:施工现场中几乎都会应用到施工电梯,由于施工电梯主要是用来升降施工人员或者施工材料,因此如果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为此,必须做好施工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本文主要从故障、原因以及安全管理几个方面对施工电梯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为施工电梯的安全使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施工现场;施工电梯;安全管理  施工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异常重要,不仅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对施工操作人员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良的家庭氛围等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帮助中学生进行健康积极正向的成长。我国有
随着时代的进步,创新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阶段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用旧思维看待新事物,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在档案工作中,只有破除旧观念,更新
"减负提质"是2014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然而,作业是学生学习最大的"负担"之一。如何使英语作业既能成为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与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又能成为学生自愿追求而乐在其中
摘 要: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关键词:机电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要以操作岗位为主,既要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又得有较硬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企业需求,现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实践,对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有关探讨。  一、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向教学领域转化  职业技能竞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成效,教师就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
摘 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要懂得音乐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音乐知识,而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重新喜欢上音乐课,那么,就要从学习音乐兴趣做起。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兴趣;体态律动  一个发展完美的人,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要从小培养孩子喜爱艺术,喜爱音乐的情感。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