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症,警惕网络时代健康杀手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时代,不得不保护手腕
  键盘打字、转动方向盘、挪动钥匙、扭开门把、扫地、拧干衣服、扣上纽扣……每天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手掌和腕力,直到有一天手部损伤才发现,原来手亦是极易受伤的部位。
  触屏时代的降临,让现代人的手指无时无刻都在刷动电子屏幕,手部劳动的时间相比起过去来得长。由于双手几乎每天都在劳动,一旦手部受伤,连简单如扣上纽扣的动作,亦将成为难题。
  处于网络时代,电脑不可或缺,而触屏和智能手机大行其道。旷日经年,频密无休地使用手指和手腕,如打键盘和点击鼠标,极易造成手腕劳损,导致肌腱和肌肉撕裂、损害关节及软骨,造成剧痛、发炎、肿胀和麻痹。此外,亦可能导致手和手腕的残疾。
  手部、手腕的功能和动作主要由一组肌肉所控制,神经和肌腱控制手部和手指的动作,并由手指和手腕关节所支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频密使用双手,这造成的重复性劳损是因持续性、过度用力且忸怩的手部动作。
  重复性动作可造成大腿、颈部、手部肌肉损伤、肌腱和神经线损伤。这些损伤可造成痛楚、软弱无力和麻痹,并且妨碍手和手腕的控制功能,造成运动控制障碍。试想,如一条橡胶圈反复拉扯,总有一次橡胶圈会断裂。同理,我们经常伸展神经、关节和软骨,稍有不慎,关节虚弱时亦会同样断裂。
  人体老化比一般人所想象中来得更早,人的身体在二十多岁时开始退化,身体结构健康程度逐渐走下坡。手部关节软骨、肌腱会逐渐弱化,已不如年轻健壮者,难以再承受压力。因此,不良的身体姿势,或以不恰当方式扛抬东西,极易造成手部损伤。
  重复性劳损的风险因素:长期维持不正确的姿势;以不良姿态举抬物品;过量使用手腕和双手。
  何谓腕管综合症
  腕管综合症是最普遍造成手和手指麻痹的因素。如果病患常常申诉手和手指麻痹,尤其是睡眠期间,手会感到酸楚,血液循环不良。有些患者面临手部手指麻痹时,有时会误以为是中风。
  腕管综合症多发于40~60岁,其中三分之二患者为女性,经常发生在患者惯用的右手。她们有时会在半夜感到手部麻痹,甚至抽筋,从睡眠中醒来,摇晃双手才稍感舒缓。
  手腕横切面,里边有个“腕隧道”,从手掌到手腕约3~4厘米长的隧道,在腕管里有个正中神经从中穿越由腕骨与韧带围成的“腕隧道”。其神经提供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分无名指的感觉。除了正中神经,还有9条肌腱聚集在该处,犹如10个人挤进一间房的封闭空间内。当正中神经在腕管被挤压时,就形成了腕管综合症。病患通常会诉说手部麻痹,包括拇指、食指和上半部的无名指。患者初期阶段仅在某些时段尤其是晚上感觉麻痹。到了严重阶段,患者手部可能一整日都感到持续性麻痹。
  正中神经在长期压迫下,通过神经线的血液供给不足,导致神经线受损,进而导致持续性麻痹感。更严重的案例则会造成拇指肌肉萎缩。
  慢性腕管综合症
  病患难捡起细微物品,如回形针,因为他们失去细微的触觉,患者手部软弱无力。
  病因:过量耗损,未知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怀孕、腕管内肿块、甲状腺疾病、酒精滥用。
  诊断:腕管综合症病患首先会转介到神经专科以进行神经检验。
  病史:初期的腕管综合症患者在晚上会有麻痹症状。当患者握物品,掌控方向盘、举东西或工作时会有麻痹感,因而必须放下手中物品。
  预防:改变生活习惯,减少造成麻痹的活动;正确的坐姿及复合人体工程学;避免重复性的手部和手腕动作;避免长时间定位,如手腕前屈后伸;谨防紧绷的手部活动和重复的手指运动,如长时间打电动游戏机。
  治疗:早期的腕管综合症,即使没接受治疗,过一段时间后,患者会感觉有所改善,往往认为已康复,但这是误导性的。腕管综合症是因腕管内的神经线遭受挤压,挤压并不会自动消失,过一段时间后,症状又会恢复。一些病患因误以为已痊愈而延误治疗,并在罹患腕管综合症6~7年后才求医,耽误了治疗,因而疗效成果并不理想。
  药物及护腕支具治疗
  治疗1:改造可导致麻痹的动作
  消炎药物。辅助治疗:维生素B6减少麻痹。治疗神经疼痛药物。
  治疗2:腕关节固定支具
  晚上将手腕和手部维持呈直部位,以减少挤压;随着腕管综合症的发展,其功效将减弱,欠缺效用。适合不宜服药治疗的孕妇。
  治疗3:类固醇注射
  有效减少症状,但无法治愈,具有一定的风险。若不擅于注射,可能错误注射到神经线,导致更多问题。注射后,通常一周后,即可减少麻痹和痛楚。然而,80%病患症状在一年后复发。仅适合一些不宜或不愿进行手术的病患。
  减压手术治疗
  病情中等或严重的病患,手术是治疗的答案。减压手术,对于治疗轻微至中等病情而言,可取得最佳疗效。
  这种手术是以局部麻醉进行,无需过夜,只需留院6个小时。手术后,超过95%的病患都可治愈,可消除或改善手麻痹。但对于症状严重的病患,麻痹感还会存在,因为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手术方式:传统减压手术,小切口减压手术,微创内窥镜手术。
  传统减压手术:2~4寸切口,一般上较为剧痛。术后痊愈期较长。
  小切口减压手术:1寸切口,最小的伤口,最低限度的痛楚,手术后痊愈期较快。
  微创内窥镜手术:小伤口。将内窥镜置入腕管内,从里面切到外边,最低限度的疤痕,痛楚较少。术后痊愈率一般是其它手术痊愈的一半,神经损伤的几率较高。
  【编辑:汐颜】
其他文献
研究长寿的专家指出,一切对寿命造成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  我们都体验过忧郁、沮丧、憎恨等典型的坏心情。如果醒来觉得情绪比较低沉,或觉得闷闷不乐,不应该采取任其自然或蔓延。不管你周围发生了什么,尝试练习这些步骤,能够帮助你迅速摆脱坏心情。  该发泄时就发泄 有时摆脱坏心情的最明智做法就是任其发泄,但要设定好自我
腹腔镜及机器人技术可使疝外科医师从内向外对腹股沟区进行解剖与观察。而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延伸了术者视线,使手术解剖清楚、准确,出血更少,疗效更加确切。机器人灵活的关节增强了腹壁缝合的角度。在此背景下,如何缝合腹部缺损、选择修补材料和固定方式及机器人技术在疝领域的应用现状等已成为疝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
最近掀起一股徒步热,在朋友圈里出现了攀比风——晒步数。即:你在进行运动锻炼时走了多少步,以此展示自己的步行记录。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朋友见面时也相互询问:你走了多少步?更有的人专门开发了计步软件。有人认为,走的步数越多,运动就越充分,身体就越健康。  不可否认,无论是徒步还是一般性步行,对身体健康都大有益处。多项权威研究发现,每天坚持步行可有效预防心脏病、大脑萎缩、糖尿病、下肢静脉血栓、颈
腹外疝是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逐年升高,已对人们的生命质量构成威胁。腹腔镜疝修补术是建立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基础上的微创手术方式,历经数十年发展,目前已成为治疗腹外疝的主流治疗方法,其中成人腹股沟疝经典手术方式包括腹腔内修补术、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和全腹膜外修补术。然而,伴随其广泛开展相关并发症的报道亦逐渐增加,其并发症主要包括血管损伤和出血、术后疼痛和神经损伤、血清肿、
目的:探讨“金牛芪斛远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2例湿热痹阻型痹患者给予“金牛芪斛远痹汤”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