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住场势”理论的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以厦门市灌口镇为例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采用"居住场势"度量法和三维空间分类法,建构一种功能导向的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模式识别方法,并以厦门市灌口镇为典型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乡村聚落"居住场势"分量地域特征差异明显,近郊型村落生产分量和生活分量明显高于远郊型村落,中心村落生活分量和生产分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灌口镇乡村聚落景观划分为4种空间重构模式区,分别为Ⅰ类生态涵养式重构模式、Ⅱ类乡村社区化重构模式、Ⅲ类乡村产业化重构模式和Ⅳ类生态约束发展型重构模式,且不同的重构阶段,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差异显著。研究认为,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进行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模式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乡村聚落景观的功能导向与资源禀赋,可为乡村景观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和方法指导。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科学方法,对1995~1999年昆明医学院院本部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定量研究,提供各项数量和质量指标的统计数据和测评结果,为衡量院本部各机
在一个数字系统中往往会包含有多个不同的时钟域.采用异步FIFO可实现各个时钟域间的高速传输。在异步FIFO的设计过程中.系统的亚稳态问题及如何正常读写问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近日,NEC宣布为安徽省公安厅完成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建设工作,该系统是把现场提取的指纹与指纹数据库的指纹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