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590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_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5-2015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布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数据资料,分析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发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情况。

结果

共收集布病患者590例,平均年龄为(44.24 ± 15.83)岁(范围为3~75岁),其中有牛羊养殖及密切接触史的357例(60.51%);急性期316例(53.56%),慢性期127例(21.53%)。最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537例(91.02%),多汗520例(88.14%),发热513例(86.95%),关节痛478例(81.02%)。血清试管凝集试验阳性者583例(98.81%),血培养阳性者159例(33.97%,159/468)。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2~14 d体温下降,总体复发率为5.98%(28/468),有骨关节并发症者高达23.22%(137/590)。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是有效的组合方案,三联抗菌药物方案推荐用于有并发症患者。

结论

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乏力、多汗和发热是常见症状。骨关节并发症最常见。血清试管凝集试验是诊断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人原代成骨细胞体外氟中毒模型,观察不同剂量氟化钠(NaF)对人成骨细胞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基因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探讨氟骨症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骨科外伤手术健康人(车祸)骨组织,通过酶消化法分离人原代成骨细胞,经鉴定后作为实验对象。以0、125、250、500及1 000 μmol/L NaF处理细胞72 h。定量染色质免疫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Rs18012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饮茶型氟骨症的关系。方法2012、2013年,采用横断面研究在内蒙古、青海、新疆16个典型饮茶型氟中毒病区,选取现场拍摄X线片进行氟骨症诊断的> 18岁成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日均砖茶水摄入量。采集调查对象的饮用茶水样品和尿样,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2006)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建立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多种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为鼠疫的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根据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公布的耐氨基糖苷类链霉素strA、strB基因、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tem、shv、ctx-m基因,耐磺胺类药物sul1、sul2、sul3基因序列,分别对每个基因设计1对引物,对282株分离自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DNA进行PCR
目的分析广东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为今后制订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按照《全国第3次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方案》,结合广东省寄生虫病发病情况,在20个县(市、区)48个调查点的成人或儿童中开展调查。其中土源性线虫(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和肠道原虫调查以生态区为基础,按照经济条件和地理方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食源性华支睾吸虫调查在农村与土源性线虫调查一并进行,
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KBD)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慢性骨关节软骨病,尽管病因未完全明确,但病因主要有生物地球化学说、低硒条件下真菌毒素中毒假说和饮水有机物中毒学说,由此确定的特定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就。文中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近年来KBD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在科研方面,与KBD发病机制相关的环境因素、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环境应答基因
目的分析人源布鲁菌的病原学特征,提高对布鲁菌病(布病)的精准防控。方法2016年,在甘肃省靖远县采集疑似布病患者血液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血清学阳性者血液接种至双相血培养瓶增菌培养,再分别应用传统的生物分型法和牛、羊、绵羊附睾、猪种布鲁菌特异性PCR(AMOS-PCR)对增菌培养的待测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方法,通过在线上传数据库进行分型并
目的探讨细胞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在不同剂量染氟致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清洁级SD大鼠48只,按体质量(90~ 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正常饲料,含氟量为4.5 mg/kg)、低氟组(饲料含氟量为25.0 mg/kg)、中氟组(饲料含氟量为50.0 mg/kg)和高氟组(饲料含氟量为100.0 mg/kg),每组12只,雌雄各半。各组大鼠自由饮用自来水,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