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小企业科技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来源 :企业科技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6-0027-03
  0 引言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强调了实体经济的重要地位。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促进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由大批量向强质量转变,稳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根据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至2020年8月31日,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居全国第4位,中西部1位。
   目前,已有研究大多以研究龙头企业或大型企业为主[1-5]。朱树标研究了高技术企业的科技管理体系建设[6]。赵德平等人研究了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7]。制约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尖端科技领域的落后研究,而是难以将大量科技研究成果进行有效转化和推广。大量中小企业的科研成果无法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对科技成果的投入和推广的主要平台,也是基层科技管理体系和科技管理机制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小企业科技管理体系,以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本文拟构建较完善的中小企业科技管理体系,为河南省科技管理工作探索一条新路径。
  1 构建中小企业科技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管理工作贯穿整个科技活动中,科技管理工作的运用与创新对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并有效运用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以科技强势抢夺市场,以科技进步提升民族经济。在企业发展中,只有加强科技管理,提高科技管理力和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科技资源有效集成和合理配置,才能立于行业领先地位且可持续发展。
  1.1 整合资源
   科学且合理的科技管理能够实现对相关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要求的既定目标,企业科技管理强调对契合社会发展节奏和企业变革步伐的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协调且有效的管理,试图将企业内部及外部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
  1.2 降低成本
   企业发展主要致力于创造经济效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核心目标主要集中于企业运营管理成本的降低及企业经济收入的增加两个方面。科技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内具有不同职能的部门和人员,通过更加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方式排列组合,对比不具有较强科技管理的企业而言,能够通过较少的人力、财力、物力成本的投入,在相同时间内取得相同的企业运营管理结果。换言之,企业科技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利润,实现企业管理的经济指标。
  1.3 提高效率
   科技管理运用到企业日常运转中,能够从根本上优化企业业务,同时能够对企业综合管理起到促进作用。企业科技管理在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反馈等各个环节中发挥作用,实现企业各层面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举例而言,科技管理能够使企业在投入相同的物力、财力、人力的前提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企业提出的根本性的要求,甚至超出原本所预期的水平。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企业科技管理能够将企业特殊项目逐渐常态化和高效化,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1.4 创新发展
   无论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如何变革,为获得市场认可且具有市场竞争力,必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先进的科技能够稳固企业的社会地位,保证企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被淘汰。
  1.5 提升素质能力
   加强企业科技管理,不仅能强化对科技创新的认识,还能提升企业各级人员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水平。企业管理层是企业人员组成的核心及关键部分,其有关科技管理的思想和理念能够更好地带动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科技管理能够使企业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提高服务能力。
   科技管理不仅在短期内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高效有序发展,还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科技创新可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建设、技术创新氛围的營造和技术创新情感的激活。企业科技管理贯穿并与企业的各项管理过程相结合,有效地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可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改善现有的劣势,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 影响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的因素
  2.1 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企业稳固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企业的关键竞争力。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市场分析,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生产资料最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及生产效率,确保企业的经济地位。
  2.2 科学技术管理制度
   高科技时代,不同的科学技术模式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即使同一种技术在不同的企业中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相关制度的建立,只有对企业制度体系进行完善,才能建立起优秀的工作制度。
  2.3 企业的价值取向
   创新或开发新技术往往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受企业自身性质和规模的影响,中小企业的价值取向会倾向于选择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不愿意和有关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而无法实现技术创新。
  2.4 科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科技管理人员是科技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若科技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或对技术形式不够了解,就会导致在工作中出现控制失误的情况,对企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吸引高端人才或加大企业内部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甚至组织科技管理人员到国外更高的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从内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加强中小企业科技管理的措施    中小企业要想生存并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加大科技管理工作的力度,主要从以下10个方面采取措施。
  3.1 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认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企业各级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是涉及企业各层面的复杂且系统的问题。总之,要对企业各级人员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加强培训,强化对技术创新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创新、宽容失败,最终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培育“诚信”“法治”“质量”“创新”“开放”“专业”的企业家精神,在决策管理、品牌培育、创新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闯出新路子,推动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3.2 做好内部科学技术管理,完善并健全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技术管理体系,改革和完善科技成果权益管理和转化机制。进行内部科学技术项目审查,做好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绩效补偿与晋升、科学技术成果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管理工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3.3 收集科技信息,指导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
   科技信息既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各种数据,也包括企业外部的数据(市场状况、政府政策、新技术等)。作为企业科技管理的领导层,更应该重视对科技信息的收集,准确且及时地了解当前的最新动态,指导制定企业的研发战略,尽快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3.4 多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实现科技投入稳步增长。企业除了自筹资金,还应当关注国家政策,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税收减免政策和政府的资金支持。努力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拓宽创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充分发挥政府各类投融资平台和投资公司的作用,引导社会有关方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业务;鼓励社会团体或个人在高校院所设立创新活动基金。
  3.5 加强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企业技术秘密的保护
   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应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流失。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签订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以规章制度和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6 强化项目监控,保障投资效益
   在项目管理中,跟踪管理项目的每一环节。科技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工程按期竣工后,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总结验收情况;不能按时验收的,要查明原因,解决问题。
  3.7 制定科技奖励办法,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人才是企业的基础。要提高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因此,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科技奖励办法和研发经费专项补助,制定技术进步激励措施,出台创新主体、平台、机构、人才培育奖补政策,奖励有杰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建立开放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措施,落实股权奖励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对各类创新主体和利益相关者的政策性激励。
  3.8 搭建企业交流平台,加强学习与交流
   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企业服务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融资等全面实时的“一站式”服务。在高科技发展、信息高速传递和商业竞争全球化的时代,竞争环境变化莫测,接受能力强、学习速度快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先机。企业在培训与交流方面,要积极搭建企业的交流平台,通过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议、创新创业大赛、“产学研”对接等活动,进行科技学习和交流活动,不仅可以加强企业内部成员间的学习效果,而且不同企业间也加强了沟通和交流,最终实现自主创新为主、协同创新为辅的目标。
  3.9 积极引进创新性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全面对接落实国家“千人计划”、河南省“百人计划”,把握“中原城市群”“郑许一体化”等发展的历史机遇,根据产業发展需求,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掌握核心创新技术、具有先进科技管理经验的人才和团队。加强创新引领型人才使用和评价的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引领性人才评价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4 结论
   本文立足于河南省中小企业科技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开拓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路,完善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不仅提升了科技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创新模式,还为其他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 考 文 献
  [1]李琦,韩元培,吴保章,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新形势[J].创新科技,2018,18(2):50-52.
  [2]靖冬铌.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价值工程,2018,37(1):66-67.
  [3]王巍.大型企业集团科技管理体系建设[J].现代商业,2014(4):134.
  [4]延秀娟.大型能化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平台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49-150.
  [5]才智,怀俊彦.大型军工企业科技成果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3):115-
  117.
  [6]朱树标.高技术企业的科技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科技投资,2006(9):57-59.
  [7]赵德平,许恩永,王方圆,等.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3):13-15.
其他文献
“用户企业”蔚来汽车通过用户体验提升品牌资产的经验表明,用户体验与品牌资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机理。现有文献缺乏综合分析用户体验多种因素和不同类型对品牌资产影响机理的研究成果。笔者基于相关理论,尝试将产品设计、服务设计、数字触点设计引入功能体验影响因素,将服务设计、数字触点设计、品牌价值观引入情感体验影响因素,从功能体验和情感体验两个维度构建用户体验对品牌资产影响的研究模型。在上述基础上,对来自“用户企业”蔚来汽车车主用户体验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分析,检验用户体
【关键词】“十四五”;创新;深圳;经验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6-0012-06   深圳创新成绩斐然。2020年深圳市新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60%,战略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接近40%,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万家,每万人专利拥有量和“双创”综合指数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1-2]。基于此,“十四五”时期,摸清深圳创新底数
【关键词】“一带一路”;合作;前景;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6-0020-03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一带一
【关键词】双创;孵化载体;难点痛点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6-0006-03  1 广西“双创”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政策部署,持续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战略,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向纵深发展,让“双创”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广西作为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的数
【摘 要】预应力张拉作为LNG储罐预应力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在结构中建立有效预应力作用的唯一工序,而预应力张拉控制力的计算精度直接决定预应力构件在完成预应力施工后结构中留存的永久预应力。为了保证设计力的精确度,需要通过预应力管道摩阻试验,确定理论计算和试验实测所得的预应力摩擦损失之间的差距,并以此作为重新校核调整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的依据,从而真正建立设计所需的有效应力。文章着重对某LNG储
【关键词】电动推杆;电机;夹紧;抬升;旋转  【中图分类号】TM9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6-0045-03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我国第一台饮水机诞生。自此,在小型家用电器领域中,饮水机因其提升了人们的饮水质量和生活品位而成为家电必需品,直到现在都备受消费者喜爱。根据资料显示:2016年、2017年我国饮水机的产量均突破了2 500万
【摘 要】10 kV变频电机在运行中,高频脉冲信号容易导致绝缘下降而引发故障。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共混法制备不同颗粒大小和不同掺杂浓度的纳米Al2O3材料,对其介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纳米Al2O3粒子添加量为1%时,在20 nm、50 nm、100 nm 3种Al2O3复合材料中,50 nm的Al2O3复合材料的介质损耗因数最小。这说明添加合适颗粒的1%的Al2O3纳米复合材料,有助于减少空
人脸检测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而深度学习是该技术兴起的研究热点,这项技术可提高人脸检测识别技术的精准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文章分析深度学习的检测技术原理,把该技术的各关键点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形成基于深度学习的轻量级人脸检测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