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把菜刀上路,借个厨房旅行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永骏是出生在加拿大的混血儿,爸爸是祖籍广东潮州的越南人,妈妈是有华人血统的老挝人。妈妈是一个非常会做菜的人,做菜的时候又非常注重细节,比如淘米水的水温她都会很在意。“人家买菜十分钟,我妈要花一个多小时。她对买菜很讲究,总会告诉我这个怎么选,那个怎么挑。”14岁,妈妈把郑永骏送到一个亲戚开的中餐厅打工,厨艺基本功就是在那里练成的。
  回到加拿大,他对厨艺的兴趣已经日渐浓厚。对于做菜的热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是“只有谈恋爱才能找到相同的感觉”。大学时如愿进入加拿大L.C.大学读法式料理专业,他白天上课,晚上到各个餐厅打工,和形形色色的厨师交朋友。
  期间,他偶遇加拿大名厨Susur Lee,酒逢知己千杯少,这位名厨讲起他青年时候学艺的故事,他告诉郑永骏,要成为大厨,不能光从书本上学习,要多出去走走,到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和菜系风格,然后把这些变为自己的经验,用不一样的方式创新出风格。
  那一刻,郑永骏少年时看过《丁丁历险记》后渴望周游世界的梦复活了。他决定出去旅行,找寻自己的厨师故事。作为环球远行的第一站,他选择了澳大利亚,带着一只几十斤的大包,里面不是日常用品,而是重达6公斤的一套菜刀,几公斤的菜谱和一块滑板。他觉得有了这三件宝,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悉尼东北部的Cairns城,郑永骏品尝到了澳洲的特色饮食——袋鼠肉和鳄鱼肉,这让他无比兴奋。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食物的性味和营养成分,他经常逛当地的市场,与小贩聊植物的种植特点与营养成分。一次,他还特地来到一家橘园打工,帮农民种橘子,熟知了栽培特点和食物属性后,他得出了当地食物最佳的烹饪方案。
  有一天,郑永骏在途中遇到同样旅行的雕木头的手工艺人,他们到处拜师访友,自由自在,想去哪里就直接去,找当地的木雕师傅一起做东西,不用给他们钱,只要给他们吃住就行。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会离开,再去下一个地方拜师。
  郑永骏被这种传统的修炼手艺的方式触动,觉得自己可以用类似的方式锻炼厨艺。事实上,踏上旅程后,他发现“厨师”是颇受欢迎的旅伴。在路上,只要他说自己是厨师,很容易搭到顺风车。人们也愿意留宿他,因为郑永骏会帮他们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他们只要在旁边打打下手买菜洗碗就行。
  以厨艺换免费搭车和食宿,郑永骏很享受这种旅行方式。他跟众多背包客相同的是:以能省则省的原则,不仅要游历更多的地方,还要拥有深度的旅行体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行囊里装着秘制的调料和刀具,每走到一个地方,他就想方设法走进当地人家的厨房,学到主人的独门好菜。作为交换,他也会奉上几道自己的拿手菜。他把这种做法称作“借厨房”。
  通过“借厨房”,郑永骏一路走过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中国。他遇见过很有经验的老厨师,对他倾囊相授;也遇见过热情的旅游同好,和他一起寻访美食。
  为了学习如何灌制腊肠,他曾千里跋涉,来到广西的一个小山村。制作腊肠的老师傅告诉他,腊肠虽然普通,但想要做得好吃,不仅材料要精挑细选,对刀工、填装、风干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用细致的刀工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均匀切碎,灌进最新鲜的肠衣,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调味。
  类似这样看着简单的食物,制作过程都是很严格的,“错一点点都会影响口感”,这个远道而来的小伙子深有感触。几年下来,他收获多多。他在老挝学会了竹筒菜,在越南海边亲自下海捞过扇贝和龙虾,在西藏品尝过酥油茶和牦牛肉干,还亲眼看过天葬。
  不过,不是每一次“借厨房”都能如愿以偿,尤其在向厨师同行提出学厨的请求时,接连被拒也是常有的事。作为同行,郑永骏对此表示非常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自学成才,仔细品尝这些厨师的菜品,然后自己推测制作手法。
  4年前郑永骏才到中国生活。很早之前他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在中国开一家餐厅,让父母不再劳累。
  在广西,每天早晨,郑永骏都要去菜市场转转,看看各个摊位上热闹非凡的景象。切肉的师傅刀法又狠又准,砸白果壳的大叔力道精准,杀鱼的大妈身手麻利,这一切都让人惊叹不已。而且,他们几乎都能言善道且热情善良,在得知郑永骏的来意之后,便不断为他推荐各种各样的当地食材和菜式。郑永骏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此行的第一个老师——刘阿姨。她是地地道道的桂林人,这一天正准备买白果给刚生了宝宝的女儿做一道猪肚白果汤。在征得家人同意之后,她就答应了郑永骏第二天上门学艺的请求。
  这正是郑永骏所期待的旅行:在最当令的季节,到最盛放的产地,从街边市集到田间地头,不仅去挖掘食材的原味记忆,更要寻找平凡食物背后的有趣细节和故事。他的这种旅行理念让旅游卫视《行者》栏目的制片人很赞赏,在一次偶遇之后,他获得了主持《谁借我厨房》的机会。自节目播出以来,郑永骏有了不少的关注者,网友留言说:“看你的《谁借我厨房》,我感到整个大自然都是你的!”
  2012年在北京,郑永骏圆了自己开餐厅的梦。每次旅行回来,郑永骏就把沿途学会的美食放入菜单。于是各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就集中在了这百十平米的餐厅中,中国的、外国的、各个肤色的人都被吸引了过来,再加上餐厅共有四个房间,郑永骏便把自己的第一间餐厅命名为“肆角餐吧”。正如当初Susur Lee大厨对他的建议一样,经过这么多年的借厨学艺,加之吸收、融合、创新,郑永骏创造出了蕴含多元文化的美食佳酿。
  除了做节目、开餐厅,郑永骏一直在和几个朋友计划拍一部美食纪录片,沿着三条丝绸之路的路线,从中国到意大利,拍下一路的饮食变化,试着追溯意大利面、披萨等食物的起源,找寻中意两国美食之间的联系。
  14岁拿起厨刀,用行走提高厨艺,借过158个厨房,拜访过96位师傅,郑永骏觉得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做菜。他说:“不管任何时候,只要想做什么就竭尽全力去做。不要让现实的麻烦扰乱了你的美梦。”现在郑永骏一边经营自己的餐厅,一边还继续着借厨房的游历生活。
其他文献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位于东湖之滨,喻家山麓,毗邻华中科技大学,地处中国光谷腹地,环境幽雅,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完备,处处彰显人文特色.学校始建于1960年,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
期刊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老爸会魔法,因为他能预知未来。你看,他又在施法了。这天,我在姥爷家用纸牌摆宝塔,就是在最底层依次用两张纸牌互相斜靠着,摆成一排小三角形,然后再在上面用
“正月正,闹花灯。”大年初六,我和爸爸妈妈到中华门城堡看花灯。以前都是去夫子庙观灯,今年可不一样了,中华门成了我们看灯的好去处。夜幕徐徐降临,高大雄伟的中华门城堡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在序言中开篇明义:“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世纪中叶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领。”这是我国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涂家垴镇中学创办于1958年.学校以“以德育为先,建名师工程,探教学新法”为办学宗旨,提出“走创新之路,办特色学校,育优秀人才”的办学目标,并通过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和家长
期刊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据史料记载,早在16世纪初,葡萄牙的封建贵族和商人就侵占了马来西亚的马六甲,之后开始到中国的东南沿海活动。他们一方面要求同中国通商贸易;
在乡下玩的这几天,我喜欢上了外公喂养的几头猪。猪身上的毛是白色的,皮肤是粉红色的,全身圆滚滚的,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小小的脑袋两旁长有两只大大的蒲扇耳,两个椭圆形的
星期六,我和哥哥去同学家玩,看见有卖烤白薯的,那可是我们的最爱,于是我们就跑过去说:“老爷爷,你能给我们留两个大的烤白薯吗?过几分钟我们来拿。”老爷爷一边接别的顾客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