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72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于作龙, 来源: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年份:2003
碳纳米管被认为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世界各国均在制备和应用方面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力量,期望能占领该技术领域的制高点....
[期刊论文] 作者:于作龙,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年份:2017
【摘要】本文首先说明了高中语文思维方式及语文思维培养特点,然后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 语文思维 ; 情境教学 ;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
[期刊论文] 作者:范未峰,于作龙, 来源:合成化学 年份:2007
以一定比例的LiCl-LiNO3为低熔点共混物,采用熔盐法合成了电化学性能良好的LiNi0.5Mn1.5O4,XRD表征结果显示产物为单一尖晶石相,SEM表征显示出材料良好的晶形,充放电测试结果显示...
[期刊论文] 作者:于作龙 瞿美臻, 来源:新材料产业 年份:2002
碳纳米管具有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如独特的金属或半导体导电性、极高的机械强度、储氢能力、吸附能力和较强的微波吸收能力等,90年代初一经发现即刻受到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界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极大重视。应用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可用于多种高科技领域。如用它......
[会议论文] 作者:冯永成,于作龙, 来源:第九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 年份:2003
本文通过对催化剂及反应过程的控制,制得了长度为20~300nm的超短碳纳米管,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曼散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期刊论文] 作者:唐水花,张良辅,于作龙, 来源:化学通报 年份:2003
综述了碳纳米管在实验和理论方面的贮氢研究工作。不同科研工作者得到的实验结果很不一致 ,重量百分比分布在 6 7%~ 0 0 1 %之间 ,理论模拟结果差别相对小一些。碳纳米管中...
[期刊论文] 作者:唐长兴,瞿美臻,于作龙,, 来源:传感技术学报 年份:2006
研究了催化剂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活化温度对碳纳米管生长的影响.当催化剂煅烧温度为800℃,煅烧时间为3h,活化温度在600-700℃时,碳纳米管管径均匀,产率高....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晰,陶家林,于作龙, 来源:催化学报 年份:2003
用XRD和TEM等方法对不同压力下甲烷部分氧化催化剂上积碳的形态进行了表征,发现积碳中有石墨相和类金刚石相存在,其中金刚石相的含量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讨论了甲烷裂解和CO歧......
[期刊论文] 作者:梁奇,李志杰,于作龙, 来源:功能材料 年份:2001
采用复合氧化物LaFeO3,C2H2为碳源,合成了高纯度的碳纳米管,考察了温度对产量的影响.利用TEM、HR-TEM、XRD、Raman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碳管进行了观察和表征.碳纳米管管径均...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星, 瞿美臻, 于作龙,, 来源:无机化学学报 年份:2010
采用固相反应的方法制备了尖晶石型Li4Ti5O12和K掺杂Li4-xKxTi5O12(x=0.02,0.04,0.06)。通过XRD、SEM、BET等对制备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掺杂没有影响立方尖晶石型Li4T...
[期刊论文] 作者:熊贵志,于作龙,储伟, 来源:分析化学 年份:1999
报道一种碘/氯摩尔比等于1的韦氏(Wijs)试剂的制备方法,并与国际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方法对照,测定了3个代表性样品的碘值.结果表明:用本法制备的韦氏试剂的碘值测定精密度远...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先忠,吴渝,于作龙, 来源: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年份:2000
根据丙醛、丙醇及丙酸国内市场情况 ,从技术和经济上探讨了利用天然气旋焰乙炔炉余热喷油联产乙炔、乙烯和合成气 ,不分离提纯 ,生产丙醛进而生产丙醇、丙酸的可行性 ,并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泉, 李庆, 于作龙,, 来源:合成化学 年份:1999
以化学MnO2(CMD)为Mn源,LiNO3和LiOH·H2O分别为Li源,采用无机水热合成法合成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阴极材料Li1+xMn2O4(0≤x...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星,瞿美臻,于作龙, 来源:功能材料 年份:2009
采用一种较为实用的调浆方法,考察了碳纳米管与乙炔黑的复合物(CNTs/AB)导电剂、乙炔黑(AB)导电剂和碳纳米管(CNTs)导电剂对Li4Ti5O1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恒流充放电、扫描电子显微......
[期刊论文] 作者:范未峰,于作龙,FanWeifeng,YuZuolong,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07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论文] 作者:严前古,于作龙,远松月,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8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因其高空速、高转化率、低H2/CO比而引起人们的重视[1~5].本文研究了在Ni/α-Al2O3催化剂中添加的Rh、Ru、Pt和Pd等贵金属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催化作用,重点研究了添加Pt对Ni/α......
[期刊论文] 作者:袁荣忠,瞿美臻,于作龙, 来源:无机化学学报 年份:2003
O引言LiNiO2和LiCoO2具有同样的类α-NaFeO2结构,属R3m空间群,并且有相近的理论容量275mAh@g-1.LiCoO2由于容易制备,性能稳定,而最先在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获得广泛使用....
[期刊论文] 作者:袁荣忠, 瞿美臻, 于作龙,, 来源:无机材料学报 年份:2003
镍酸锂作为高性能、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倍受关注.但存在一些实用化的困难,热稳定性差即是主要的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镍酸锂材料在全锂或电化学脱锂状态下的热行为...
[期刊论文] 作者:任玉荣, 瞿美臻, 于作龙,, 来源:中国科学(B辑:化学) 年份:2004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原位制备了氧化硅/碳纳米管(SiO/CNTs)负极材料.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沉积在氧化硅表面,形成笼状结构,将氧化硅粒子紧密包裹.SiO/CNTs负...
[期刊论文] 作者:陈栋梁, 李庆, 储伟, 于作龙,, 来源:精细石油化工 年份:2004
使用固体超强酸 (SO2 - 4 /Zr O2 )催化乙醇酸与甲醇合成乙醇酸甲酯 ,确定了在催化剂与乙醇酸为 1 g/mol下 ,反应时间 6h,醇酸摩尔比为 4∶ 1的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
相关搜索: